主题:【原创】评苍野先生《非料敌太严,实料敌太轻》 -- 萨苏
http://acewings.com/cobrachen/forum/topic.asp?TOPIC_ID=3239&whichpage=1
台湾军坛搞兵棋推演,把大陆整个半死
哦,PLA的戰術空軍在+92小時後全滅了,現在只剩下殲八殲七和梟龍可以作對地支援。
看樣子應該把蘭州軍區和北京軍區的戰術空軍也加進來才行...
基本上我是把台灣側的飛彈部隊直接除以二來計算,50%的妥善率加上開戰初期的損害,我想是差不多了。
理想的狀態是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使PLA的損害加大到不得不談判停戰的程度──但可能得像芬蘭人一樣上演幹掉三倍敵軍的戲碼。
萬船齊發的另一個大問題是:以他們中國PLA捉襟見肘的壓制火力,能"買"到的安全區/時間就是那點點,如果他們中國人要把沙漏裡珍貴的沙浪費在效率低落的萬船齊發上,佔掉可給專業登陸艇靠岸的航道、灘頭、漲潮時間.....台灣應該很高興
目前網路上流傳的各種攻台作戰,都不願意提到PLA的運輸能量,然後都想玩這套。
若是真的像這樣萬船齊發,
那戰後大家都得改行去做棺材了......
幫PLA弟兄收屍就不知道要收多久........
不用多久,因為海浪和裝備的重量會"處理"大部份,倒是漁業和拆船業會很亡....
所以國軍現在的結論就是先龜再說。
不過因為一個月都可以打下伊拉克了,這一個月內全世界的記者都會擠過來,每天播放台灣被空襲的畫面(新聞自由也是有好處的),以中國股市為首,全世界股市都會暴跌吧。
反正國軍的任務就是玉碎拖時間,最後的王牌其實是CNN跟BBC的SNG記者。
實驗結果:
四個小時的飛彈準備與壓制射擊後,全台各地的機場.陸軍基地.都市.港口.雷達基地均出現被害。但因航空部隊及早起飛,及陸海軍適當的疏散,損失降到了可以忍受的程度。
離島方面,金門與福廈地區之敵砲兵.快艇.航空部隊激烈戰鬥。經過一夜激戰後,要塞機能約保有80%,戰力耗損不大,而共軍廈門近岸艦隊與戰術空軍損失慘重。
馬祖方面飽受二砲攻擊,因較分散之故,單一遭打擊的個別島嶼有的守軍幾乎全滅。但是整體而言列島地區的防禦機能大致完好。
凌晨四點起,共軍潛艇部隊於台澎近海各處放出特工與破壞部隊。我海軍與敵潛艦和破壞工作隊交戰,有的成功潛入,也有的被殲滅在灘際或海上。這些特攻部隊對於不清楚預設兵力配置方向的玩家來說會造成很大的壓力和誘敵效果吧。
南海艦隊掩護約一個加強營級的海軍陸戰隊逼近澎湖。
東海艦隊掩護約兩個師級部隊(38集團軍)與一個海軍陸戰旅接近北部海岸。
凌晨五至六點,200餘架強擊機與戰鬥攻擊機在約150架空優殲擊機先導下,突入北部防空圈。隨後是150架護衛機與20架轟炸機、50架運輸機組成的師級空降部隊(44師)。中部外海則出現約250架的混成機隊與20架運輸機的團級空降部隊,高雄外海出現300架混成機隊。
台灣海空軍殘餘戰力全力迎擊,造成中國側空降部隊約6成的損害。
北中部防空系統因彈藥耗盡,喪失戰鬥能力。中國側戰術空軍耗損約200~300架。
基隆艦隊以本身全滅的代價,把半個海軍陸戰旅和一個營的戰車連人帶船送進海底。掛魚叉出海的F-16機群被四艘中共新驅逐艦給打掉半數以上,戰果是把半個112師戰車團送進海底。
獲得台中艦隊與空軍支援的澎湖艦隊,以兩艘紀德級與四艘成功級為中心,發揚猛烈對艦火力擊潰南海艦隊。對澎湖的登陸行動,因登陸艦舟波在南海艦隊與澎湖艦隊的混戰中被擊沉過多而失敗。
早上八點左右,中共側陸戰隊第一波舟艇開上桃園~淡水一帶海岸。
九點左右我空軍再次掛彈出擊。第三十八集團軍戰車部隊登陸。
中國軍的氣墊登陸艇與玉庭級的艦載直昇機發揮很高的戰術效用,但因缺乏重裝備的輸送能力而陷入苦戰。搭載戰車的玉蓮級登陸艦在靠岸前就很容易被擊沉。
最終中國軍在第一天約登陸.空降了70個左右的單位數(約一個半師),這個數量要打垮北台灣守軍實在是很困難。
交給玩家來指揮,這個數字應該有辦法上修到100~120左右個單位吧…
簡單來說,PLA運輸能量不足,對岸支援火力貧弱,登陸部隊簡直就是上來特攻的......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评苍野先生《非料敌太严,实料敌太轻》 12 萨苏 字11725 2004-10-11 20:02:29
🙂如果台湾搞台独,大陆已经不必开战 老拙 字696 2007-04-04 17:16:04
🙂台湾人是不傻,但都在装糊涂呗! 自我感觉良好 字42 2007-04-05 06:25:00
🙂台湾军坛搞兵棋推演,把大陆整个半死
😄撇撇嘴就6成伤害 招财进宝 字24 2007-04-05 04:50:02
😮湾湾的空军好厉害哦 1 葡萄干 字213 2007-04-04 07:46:19
🙂因为有湾湾在地上吹啊吹 闲来有事 字51 2007-04-04 21:03:09
🙂这个湾湾真有趣,有点常识的都知道PLA歼灭国 罗尼 字34 2007-04-04 05:5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