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说篆书 -- 中虎步兵

共:💬98 🌺12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篆书 -- (四) 小篆

四 小 篆

小篆,大篆的对称。是秦统一中国以后通用的文字,所以又称“秦篆”。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对于奴隶社会的制度大事改革,除了统一货币,度量衡制度外,又统一全国车轨和文字。《汉书·艺文志》中云:“《仓颉》七章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爰历》六章者,车府令赵高所作也,《博学》七章者,太史令胡毋敬所作也: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体复颇异,所谓秦篆者也。”《说文解字 *序》说:“其后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可见小篆即秦篆,是由大篆沿革演变而成。

点看全图 虎符

点看全图 秦诏版

这种小篆,有的是刻在铁器,铁板上,有的刻在石碣,石碑上。前者就是秦始皇和二世时的度量衡器、符印,货币、兵器、诏版上的铭文,文字都分行而不分格,有大有小,有长有短,这还是最初仿金文的章法,后者是秦始皇和二世在巡行全国时刻的7块碑石,即《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东观刻石》、《之罘刻石》和《碣石刻石》。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28年’,东行郡县,上邹峄(又作绎)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禅梁父,刻所立石’。有辞又:“登之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其辞不载。又:“南登琅琊,作琅琊台,立石刻颂秦德”。有辞。同时还有东观刻石,亦有辞。又:“三十二年,登碣石,刻碣石门。’有辞。又:“三十七年,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有辞。又:二世皇帝元年,春,二世东行郡县,学斯从,到碣石。并海南至会稽,而尽刻始皇所立之石。”有辞。现今还存在的,有《泰山刻石》残文(九个半字),《琅琊台刻石》残文、《峄山刻石》宋复刻本全文,会稽刻石复刻本全文与《碣石门刻石》复刻本全文。这些刻石的文字与铁器铁板上的铭文不同,全文分行分格,大小均等,整齐,端正,这是较后的写法,是小篆趋向成熟和规范的标志。

点看全图 《琅琊台刻石》

点看全图 《峄山刻石》

峄山刻石:又称“峄山碑"。秦始皇二十八年东巡登峄山,丞相李斯为颂秦德而立。传原石已被曹操登山时毁掉,但留下了碑文。今传本乃宋淳化四年郑文宝以南唐徐铉摹本重刻于长安,现藏在西安碑林里,但与琅邪、泰山相较,仍不免有「优孟衣冠」之诮,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但秦代的遗本已然很少,即使如此亦不能轻易舍去不用,笔画略细而匀整,且多用圆笔,字体呈方形,表现圆浑流丽之风格,空间分割均等,具有很强的规范性特征。这种规范,一直为习篆者的立身之本,并对后来的汉隶和唐楷的结字构形具有示范作用。

俺再来唠叨一下李斯李大人,有朋友对他的人品可能不屑一顾,但俺中虎步却是极其推崇他的:(谏逐客书等政治方面的大手笔今天就不谈了)李斯,字通古,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人),他是秦代著名的书法家,亦是中国书法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创新者。他创立的小篆将商、周金文整理、规范化,形成了秦代统一的官方书体。相传为李斯书写的《泰山刻石》、《琅王邪台刻石》,点画飘逸雄劲、茂密浑厚,字形结构严谨,字体上密下疏、气势挺拔,下部垂脚曳尾、疏朗灵动,笔走字行之间,隐露飞流直下之势。唐人张怀 《书断》称李斯书法:“画如铁石,字若飞动”,世人尊其为“小篆之祖”。

从上边的 《说文解字*序》中我们知道李斯等在统一六国文字时做了三件事:第一,以秦国原有的文字作为统一的标准,处先“罢”(扬弃、废除)掉一切与秦文不同的六国俗体、异构,只保留其中与秦文一致的部分;第二,拟证出统一的标准字样;第三,写出定型后的标准字样广布天下。秦始皇命李斯来统一文字,推行小篆,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很快结束了长期以来汉字异要丛生、形体杂乱的局面。这对增强汉字的社会职能,对促进民族的团结统一的文化、经济的发展,李斯无疑是功劳不小。

再从书法角度来看,有人评之为“画如铁石,千钧强弩”(画如铁石,字若飞动-唐张怀)。字的结构上紧下松,垂脚拉长,有居高临下的俨然之态,似乎读者须仰视而观。在章法上行列整齐,规矩和谐。这种整齐化一的风格与秦朝政治理想是一致的。秦刻石在总体上从容、俨然、强健有力的艺术风范与当时秦王朝的时代精神是相统一的。“笔墨当随时代”,至理名言啊!

小篆是古文字的的终结,它的主要特点,首行是固定了偏旁部首的位置和写法,基本上做到了定型化。其次是书写形式要求整齐划一,笔划不论横竖曲直,一律用粗细等匀的线条,字的结体这样一来,古文字中的象形象意字就被进一步抽象化、线条化、规整化,从而也就更加符号化了。原有的“画成其物”、“视而可识”的直观表意功能继金文之后进一步减比,以至在许多字中已经完全消失。第三,是整个构形系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加强。汉字的构形系统从甲骨文开始就具有了,它是以定数量的基本构件为基础、以构件的一定置向为外部平面组合的模式、以构件在内部的不同层次组合为构形理据而形成的。经过全面整理的小篆,其基本构件更加纯净,外部的平面组合和内部的层次且合调整得更为合理、规范和完善,从而使汉字的整个构形系统得以巩固和加强,为后来今文字(隶书、楷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袁安碑 点看全图

全称《汉司徒袁安碑》。东汉永元四年立。1929年发现于河南偃师县。此碑属小篆体势,字迹清晰,用笔流畅自如,笔势强健遒劲,字形飞动,结体宽博,给人以温和婉转之感,和同一地方出土的《袁敞碑》篆法相同,合称《二元碑》。为汉代篆书的代表之作。

在网上找到一些“小篆的特点”的图片资料,图文并茂能够更加感性的加深认识,呵呵:

小篆的特点:

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点看全图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点看全图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点看全图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点看全图

元宝推荐:铁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