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强烈推荐:转一个好帖子 华人在南洋(一)冷月孤星剑原创 -- 老马丁

共:💬103 🌺23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华人在南洋(十) 作者:冷月孤星剑

华人在南洋(十)

冷月孤星剑

2007.4 于[世界军事论坛]

80 年代,随着中国在东南亚影响力的衰退,美国的影响自越战后卷土重来。早在1969年,李光耀访问美国时,基辛格和尼克松就试图和新加坡建立军事同盟关系。 李光耀担心会刺激民间反美力量强大的马来西亚和印尼,于是提出新加坡应该和澳洲新西兰结盟,然后借美国和澳洲新西兰的盟友关系来建立私下的美新同盟。

同年,在英联邦峰会上,李光耀和澳洲新西兰达成军事同盟共识,决定由澳洲负责培训新加坡陆军。

80 年代和九十年代初,可以说是李光耀政治生涯的黄金年代。和台湾一样,作为对遏制中国的需要,里根和老布什每次到亚洲,都会亲自或派特使到新加坡向李光耀询 问如何应对中国。由于美国对中国的联合公报约束,李光耀成了美国与台湾联系的重要通道,比如军购武器,和解释美国对华政策等。1989年,刚接班的李登辉 访问新加坡,这是中国台湾的最高领导人第一次访问东南亚。这次访问分别极大提高了两李在各自国内的声望。1993年,在李光耀牵线下,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 行,李光耀的声望达到了顶峰。

在关闭南洋大学时,李光耀承认,他推行的英校教育出来的学生都的确很冷漠,但他又指出,如果英校教育能方便新加坡人养家糊口,那么没有文化也没什么了不起。冷漠,其最明显的特点应该就是指不能了解他人的想法。

李光耀似乎不了解李登辉,或者说,虽然他当时作为两岸的牵线人和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但他似乎并不真正了解两岸的领导人在想什么,也许的确是英校教育不能让人理解文化上的东西。

1994 年5月,李登辉访问新加坡,提出让李光耀传话北京,希望加上新加坡成立一个三方平股的船运公司,由新加坡管理两岸的运输船队。这是一个很奇怪的建议,因为 就在同年3月,李登辉在和司马辽太郎的访谈中提到了“身为台湾人的悲哀”和“出埃及”,但李光耀显然不太理解这意味着什么。他很重视这个提议,然后下令吴 作栋提出具体方案。同年8月,他在北京向老江提出了李登辉的提议。

反应显然是很冷淡的。按照惯例,两个人谈话时没有用翻译,李用英文,江用中文,因为这样两个人都能听懂。但按李光耀的会议,他只听懂了第一句话,就是“两岸的合作不需要通过第三方来遮掩”,以后江的话,他基本上听不懂。他的中文似乎和想象中颇有差距。

但回新后,他看到了李登辉三天前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的访谈中暗示江泽民不是北京能做主的人,然后他觉得找到了原因。但从那以后,他在两岸间的说话,似乎没有什么效果了,但他本人显然没有意识到这点。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这个事件对于正迅猛发展的东南亚国家是个迎头痛击。在马来西亚,人均GDP下降了一半,退回了七十年代的水平。但对于南洋华人来 说,意味着中国影响力重新进入东南亚。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东南亚的极端回教势力开始抬头, 911之后,极端运动一度达到高潮。马来西亚极端的伊斯兰党一度夺取北方几个州的控制权。泰国南部的极端回教势力也开始武装分裂。

1998年,印尼六个大城市爆发大规模排华暴乱,但中国政府反应很迟钝,一个理由是很多华侨持中华民国护照。暴乱后,印尼华人纷纷抽出资金转移到国外,华人社区也开始有了自我保护意识,自发组织起华人聚居区的武装巡逻。

911 之后,美国人的重点转向反恐,新加坡对于美国遏制中国的作用,逐渐减弱,并且,和学识渊博的基辛格,尼克松,里根,老布什比,小布什显然不是一个喜欢听人 指手画脚的人,时势易也。但长期的心理惯性,是很难改变的。像李光耀,虽然他承认如果马来半岛还是英国人在殖民,这里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但同时,他却自 认是“最后一个维多利亚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