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惊异史】亚得里亚海被遗忘的小狼群 -- 宝剑橡叶骑士

共:💬44 🌺23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战前的建设

在19世纪末期,潜艇还是一支非常年轻的海上力量,对于这支年轻的力量,奥匈帝国海军对它并不带着什么兴趣。然而即便是德意志帝国,在最初接触到潜艇时所抱态度也是如此,依照德国海军之父提尔比兹上将当时的说法,潜艇不过是微不足道的“红色鲱鱼”,是一种虽然有助于近海防御,但对于平衡海军力量却无所裨益的软弱力量。

现代意义的潜艇是由爱尔兰裔美国人约翰·菲利普·霍兰(John Philip Holland)研制成功的,而法国人则后来居上,设计出适于远洋攻击作战的潜艇。而德国海军则一直到1904年由于俄国向克虏伯公司订购了—艘以法国先进设计为基础的潜艇,这才猛然醒悟到这种舰艇身上孕育着的重大潜能。这些为俄国建造的新潜艇是卓越的远洋潜艇,武备很强。同时,由于该艇为双层壳体结构并有着巨大的浮力,因而又具有良好的适航性。这些潜艇不仅仅是限于近海防御,而且有进攻的能力,因为其法国设计者从来就没有掩饰过他们认为大型潜艇能够担任攻击任务这一信念。德国人一旦醒悟,就立即投入行动。在1906年年底,德国海军从克虏伯公司接收了它的第一艘U-1潜艇。而几乎同时,奥匈帝国也才开始将青睐投向了这种海中灰狼身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航行中的SM U-1号,这是奥匈帝国最初的潜艇,仿制美国的莱克型,由于带有比较强的试验色彩,实战中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U-2线图

在奥匈帝国,对于海军而言比较幸运的是,奥匈帝国没有设立海军部,海军不过是一个隶属于陆军的海军司而已,海军司长有比较大的独立性,他可以就海军的建设、管理以及指挥等诸多问题直接向皇帝报告。因此,和陆军相比,它不会卷入太多的政治对立,没有必要拘泥于更多的传统束缚。所以,相对思想比较陈腐的整个奥匈帝国军队中,海军具有非常高的革新精神,同时也有着比较积极的作战精神。在1906年,海军决定引进三种潜艇进行试验,这三种潜艇选择了当时比较典型的设计方案,采用了基本类似的尺寸大小进行试用,以获得经验促进国产化。第一种是单层艇壳的莱克型SM U-1和SM U-2两艘,这两艘于1907年6月到1909年4月为止建于位于波拉(Pola,现在是克罗地亚共和国的普拉)的海军工厂,该艇基于美国潜艇的先驱之一,西蒙·莱克(Simon Lake)的设计方案,和莱克设计的其他潜艇一样,这两艘潜艇也带有可以缩放的轮子,以便于在海底“行驶”。第二种试验艇就是向德国克虏伯公司日耳曼尼亚船厂订购的SM U-3和SM U-4两艘。两艇于1907到1908年在基尔完成以后,经直布罗陀拖至波拉港,加入了奥匈帝国海军。最后一种则是根据霍兰设计的“章鱼(Octopus)”号,买进生产线在阜姆(Fiume,现克罗地亚的里耶卡)的怀特黑德公司船厂建造的单壳型艇SM U-5和SM U-6两艘,由于其近似“泪滴型”船型,因此有着较好的水中航行能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服役后不久的SM U-4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U-5线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鲁道尔夫·辛古莱舰长(前排中)和SM U-4号潜艇的全体乘组。他身边的两位中尉日后也成长为潜艇艇长,左面是弗拉基米尔·普法伊法尔(Wladimir Pfeifer,SM U-11、17、40号艇长,1891.3.10-1932.11.30),右面是兹登科·克内特根(Zdenko Knötgen,继任SM U-4号艇长,1892.2.2-1959.2.7)。

除了引进上述三种试验型潜艇,怀特黑德公司还总结了SM U-5和SM U-6的经验和教训,在1909年独自冒着风险研制了一种其改进型霍兰潜艇SS.3号。该艇在1911年3月14日下水,不过奥匈海军对此并没有显示出多大的兴趣,因为海军方面此时更希望获得一种大型的远洋型潜艇,更何况当时的资金已经基本耗尽。公司方面虽然努力向秘鲁、葡萄牙、保加利亚、巴西和荷兰等其他海军推销,结果还是没有卖出,SS.3只能积压在船厂。虽然SS.3暂时没有销售成功,但是该公司在1911年和1912年之际,成功地向丹麦出售了3艘霍兰型改进型潜艇水手(Havmanden)级,继而还在哥本哈根的怀特黑德公司追加建造了4艘。在阜姆同时建造的这3艘外销艇给奥匈海军官员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就是该公司所具备的宽广的建造空间以及精良的建造工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航行中的SM U-6号,可以清楚地看见前甲板上75mm炮。

根据这一系列引进、试制和外销,奥匈海军基本上确定了其理想的潜艇概念,就是排水量在500吨左右,水面航速18节水下12节左右,艇艏装备两到三,艇艉和艇侧装备两门鱼雷管。最终,他们决定在1913年2月1日向德国的基尔的日耳曼尼亚定购5艘506d型艇,5艘潜艇分别在1913年11月1日到1914年2月11日作为203-207号艇开工兴建,奥匈海军将这些艇命名为SM U-7到SM U-11号,但是,没有等到建成下水,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由于考虑到从基尔到亚得里亚海将会通过广大的敌性水域,尤其还是要通过直布罗陀这个鬼门关,而如果通过陆路运输则这些艇的尺寸又过大,因此,奥匈海军在1914年11月28日最终决定把这5艘卖还给德国,成为了德意志帝国海军的U-66到U-70号。

开战之时,奥匈帝国海军可以使用的潜艇只有6艘还有就是积压在阜姆工厂里的SS.3号。虽然这艘不能满足海军方面的要求,但是一旦开战,就不会有挑三拣四的余力了,这艘积压已久的潜艇终于加入了奥匈海军的帐下,被命名为SM U-12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正在准备潜航的SM U-12号,原来是一艘卖不出去的积压艇SS3,战争爆发后加入奥匈海军,由于重创“让·巴尔”号而另协约国主力舰艇再也不敢在亚得里亚海为所欲为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M U-12号艇长埃贡·莱尔希,这颗过早陨落的明星也是奥匈潜艇的王牌。

到1914年大战爆发之时,奥匈帝国海军对于实战中还刚刚被投入不久的航空兵以及潜艇,已经抱有非常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并不亚于其他国家,然而,仅仅由于帝国捉襟见肘的财政状态以及国内局势的动荡不安,海军当局并没有能够得以充分及时对这些新生力量加以引进,就拿这次介绍的潜艇部队,当局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对其独立研究潜艇力量进行支持,潜艇部队的建设落在了主要海军强国的后面,而一旦其潜艇得以完成,却马上也会引起了帝国海军各界的广泛注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