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汉语和英语的比较 -- 颜赤城

共:💬368 🌺1318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砸砖头啊,砸砖头

基本上同意里外的观点,但是您举的几个例子却是非常的有问题。

有一种说法是,拼音文字吸收外来语能力强,汉字不能表达发音。

这个观点不能说是绝对错误的,因为拼音文字本身的形成方式就决定了引入新的词汇和含义的时候,一般是采用原词变形的形式,而原词变形,也就意味着,其发音的改变是非常小的,甚至会不变。而汉语的起源以及发展都是遵循着以字的含义为主的原则,象形而起,然后是会意,最后因为语言的发展而不得不引入词汇的时候,则出现了形声。但是形声字的出现,与其说是创新,不如说是原来通用的一个字的专业化。所以,汉字本来就不是为了表达发音而创建的,自然也就不会在这方面擅长。

说到吸收外来语的问题,但凡现在存在的语言,这方面都各具特色,难分上下,不能分出个天下第一、第 二来。而且您举的例子实在有失偏颇。您用骑士,英文词knight,来作为例子。是不对的。因为这个英文词早已经被引入汉语中了。您在以下所作的种种推测,只不过是寻求一种音译罢了。并不是真正的引进吸收。如果要举出一个例子,一定要用一个新出现的名词。比方说,英语的apoptosis,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972年,用来表现细胞自发性死亡的一个过程。原词的是来自于古希腊的古诗,含义是落下,用来形容树叶从树上落下的状态。中文的翻译出现过很多种,最后还是采用了比较古雅的凋亡

拼音文字吸收外来语能力强,这是指发音方面,但是,并不是说,一定就会把发音给引入进来。这还要看这两种语言之间的发音差异的大小。以日语为例,日语中的l,r, 好像是分不清的。(参见萨军门的文章)所以日本人说good luck,你怎么听怎么觉得像 good ruck. 汉语里面有若干发音是英语所没有的,而且两种语言的发音方式,比如重音和强调都是很不同的。所以才造成了所谓的洋泾浜英语和怪里怪气的外国汉语。如果你让一个从没学过英语的人给一个英国人说,耐特;或者给一个中国人说英语eksya。都只会造成困惑。这也就是你所说的

这两个语言的人群,在读外来语的时候都是近似发音。这之间也是没有区别的。所谓的音译,都是近似音译。只要是近似音译就存在混淆的可能。

英语是实际的世界语言。所有人都用。这些外国人使用的时候就会发明词汇以适用自己语言的发音。试着找一找英文里的外国人名,很多是英国人看到也读不出来的。在中国这个例子里,就是中国发明了汉语拼音。让英国人拼写毛泽东的发音,他们会写成Mao Tse-tung,但是我们决定写成Mao Zedong,英语世界也就接受了。这时英语遇到了汉语没有的困难。汉语的发音和使用是中国人决定的,但是英语的拼写和发音却是全世界人民决定的。

反过来想一想,假设有一个国家的人在使用汉语,他们的决定把knight译成“赫特”,并且说“赫”在这里是个多音字,发“耐”的音。你是不是有点啼笑皆非的感觉。那样中文就遇到英文今天遇到的困难了。

这个例子并不好,汉语拼音之所以采用不跟传统的英语不一样的拼写方式,是因为汉语发音与英语发音的差异的存在。我们没有必要削踵适履的抛弃我们的习惯发音,而采取英语的读音。当初汉语拼音创建的时候,所有与英语发音一致的地方,其拼写也基本是一致的。不同的只是我们独有的发音。而且,英语在其发展过程中,作为日尔曼语系的成员,却从法语中、北欧语言以及拉丁语中吸收了大量的外来成分。这些外来语言的独特发音和拼写方式也随之保留了下来。例子很多,有兴趣的可以去看林语堂的专著,妖道就不在这里卖斧了。

至于汉字的不同读音,日本和韩国已经这样做了呀。我也没看见谁有啼笑皆非的感觉。

音译不如意译,更何况我已经强调了,音译都是近似音译。如果同时有音译和意译,意译更有可能胜出。

这句话实在是牵强。语言的作用是交流,我不认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人在使用英语和汉语跟别人交流的时候,有多大的差异。即使是用英语来讲述汉文化。所谓的意译更好,是对于汉语而言,对于英语,还是音译比较省劲。我没听说谁用到saint kong, 倒是cunfusing大行其道。所以,英语等拼音语言引入外来词的时候,多采用近似的音译,而汉语等象形文字语言则采用意译,是由这两种语言本身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所决定的。没有必要一定要分高低,走上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