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其实我们对邓丽君本人了解的很少 -- 碎片与记录

共:💬71 🌺29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个第二条我给点意见吧。

第二个证据,我从中学到大学,同学中有数人,父母外派常驻,回国后带回来的歌

带,无一例外都有邓丽君,而且是主要的。特别是这些长辈们明确讲,他们非常喜

欢邓丽君的歌曲。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当时邓丽君的歌曲仍属禁歌,而这些长辈

们却毫不顾忌地说他们喜欢邓丽君。

这些长辈当时常驻国外,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得邓丽君的盒带,这本身就说明邓丽君

歌曲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其次,我知道的这几位长辈,无一例外地都爱上了邓丽君

的歌曲。另外河里喜欢邓丽君的河友也比较多,这些都可以证明她的影响力。我是农民出身小时候在农村,我老家的人几乎没人知道邓丽君,他们也很讨厌听港台的歌,广播电视磁带都有的,不是穷呀,他们不能理解那些港台歌曲,都爱听唱大戏。自己也爱唱,我想我家一个村的男女老少加起来总比你认识的人多些吧,而且我们那里是村连村,随随便便找出来个几万人,没人喜欢邓丽君的,喜欢港台歌曲的人少得厉害,对了,我们那里是讲方言的。这个农民的比例总是比较高吧,那么要是光是从人数上看,他们的意见应该占到绝对的上风了。

碎片兄提出的证据只有一个:她在台湾排行榜逊于同时代其他歌手。我以为单凭这

样一个 criteria 就否定或质疑邓丽君首屈一指的影响力,是不够的。邓丽君当时事业的发展中心是先日本后香港,这个就不对了她最早是在东南亚发展,最早在南越的酒吧这些地方唱歌,这个我看到采访凌峰他说他当时和邓丽君在东南亚一带酒吧里巡回演出,提及邓丽君当时15,6岁吧,我忘了,但是肯定不满20,在这个年龄之前,她怕是还没有什么成绩吧。太小了!这个时候她要是在日本发展的好那就不需要去越南那个正在打仗的地方找钱了。到东南亚演出这一点当时很多的台湾艺人都有提到。再有就是台湾的经济在70年代左右是好过香港等地的,而且当时的香港电影的最主要的市场就是台湾,我还记得我看过采访狄龙的节目,他就说6,70年代他能出头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会说国语,还放了一个他当时的国语片的片断。那个时候是国语片的黄金期,温哥华有个华语电台的节目主持人叫岳华,如果你身边有老的香港人你问问他们这个人,6。70年代在香港很有名的,本地媒体介绍他就说6。70年代香港国语片的武打明星。他拍过糊涂大醉侠。再近一个的例子当年演陈真的梁晓龙,是70年代末香港非常有名的武打明星,他演的陈真大家应该都还有印象,这个人后来失踪了,最近一次出来是在周星驰的功夫里面演了一个角色,记者采访他为什么在拍完陈真霍元甲后正是名声如日中天的时候选择了退出,他说当时因为他回大陆表演了一次,他当时表演的消息我知道我在武术杂志上看到他表演的照片80年代末的事情了。结果因为当时香港片子的主要买家是台湾,台湾那边就给他的老板施压,结果谁都不敢再找他拍片子了,只好选择了退出。这个你到网上搜一下就有了,我给的消息都可以肯定是有的,但是就是不能确定细节,总之是不会信口开河就是了。可见台湾在当时东南亚娱乐市场的影响力,如果说邓有能力在台湾这个东南亚一带主要的娱乐市场保持比较高的排行,而她却主动放弃了,去了日本和香港这些必须用第二,第三语言演唱的地方和当地的歌手争霸,这个就很难解释了。对了,成龙回忆邓丽君喜欢去法式餐馆吃饭,曾经请他去吃牛排结果成龙因为不习惯西式餐具而发脾气,邓丽君的这个习惯和法语就是年轻时在越南学的。台湾当时的歌坛老大是个叫余天和另外一个人,我忘了名字了。台湾排行榜表现平平也情有可原。80年代后不敢说,但是70代左右邓在台湾乐坛应该没什么影响。其他指标比某

一地区的排行榜更有说服力,比如发行唱片和盒带的总数量,等等。这个你要给个时间表不然又有歧义,我知道现在华人歌手最多白金唱片的男的是张学友,女的以前是王非现在不知道了。

另外,萨文是写给以大陆读者为主的媒体的,或者忽略掉那个因素,萨文既然发在

西河,又由于西河是以大陆河友和来自大陆的河友为主体,所以我们在讨论邓丽君

的影响力时,应以其在大陆听众中的影响力为依据。一个台湾排行榜的证据,如果

在台湾人论坛上或许还有几分说服力,但在以大陆人为主体的环境里,实在没有什

么说服力。这个你还是要给个范围不然我们没法争论了。要我说这个大陆听众,大多数的农民是不知道邓丽君的,工人我也接触的很频繁,我们那里的军工厂动辄几万人,也没见几个喜欢邓丽君的。记得有一次在一个朋友家打牌有人放了一盘邓丽君的磁带,结果大家听了两句就说,听的人难过,这个不是赞美她唱得好的意思,是说太低沉,软的意思。就吵着给关了,那时大概是87,88年吧。那个时候学校的学生开始听什么罗兰了,很有名的这首歌,我一下子记不起来了。张国荣谭咏麟这些人在他们中间最红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