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话商君】说姓氏(上) -- 履虎尾

共:💬166 🌺37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话商君】说姓氏(小结)

今天的姓张姓李,同周代的“姓”与“氏”完全不是一回事。

三代以前,所有的人都有“姓“,多数人,还有”氏“。姓与氏不是一回事,但是,二者有相通之处。

所有的人(包括男人女人)都有姓。因为,人总是有出生的氏族的,为了同其它的氏族相区别,每个氏族都必须有一个标记,这个标记或者符号,就是最初的姓。例如“姚,晏,妊,姒,妫,好,姬,姜,赢”等等。姓是干什么用的呢?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近亲繁殖的危害,制定了“同姓不婚”的远则。“姓”的作用,就是辨别婚姻。

氏是姓的分支,最初,只有部分人有氏。随着历史的发展,有氏的人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几乎所有的人都有了氏,而且,无论男女都有氏。

三代以前,“男子称氏,妇人称姓”。

“男子称氏”不是说男子没有姓,男子当然有“姓”,而且这个“姓”还是众所周知的。“男子称氏”所说的是,男子的“姓”不在他的“名字”中出现。男人的全名所包括的是他的“氏”和“名”,“氏”在前“名”在后,与“姓”无涉。有人称周公为“鸡蛋”,称武王为姬发,还有一系列的“姜小白”,“姬重耳”,“姬申生”等等的,可以肯定地说,这是错误的。如果硬要他们的名字的话,周公也许可以称为“王子旦”,“周旦”,武王应该叫做“周发”;另外几个则是“公子小白”和“齐小白”,“公子重耳”和“晋重耳”,“太子申生”和“晋申生”。

“妇人称姓”,也不是女子无“氏”,女子也有氏,只不过在女子正式的全名里,她的氏不一定出现,而一定要把她娘家的“姓”明确地标示出来。按规矩,这个“姓”,放在全名的末尾。

在《左传》中,男子把“姓”和“名”放在一起的,一例也没有。顾炎武《日知录•原姓》曰:“考之于《传》,二百五十年间,有男子而称姓者呼?无有也。”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十二•姓氏》称:“三代以上,男子未有系姓于名者。汉武帝元鼎四年,封‘姬嘉’为周子男君,此男子冠姓于名之前。后代文人有‘姬昌’、‘姬满’、‘姬旦’之称,皆因于此。好古之士,当引以为戒。”

《史记》中姓名合称的只有一例,且无法解释通,这就是《史记•陈杞世家》中的一句:“得‘妫满’,封之于陈。”

把“姓”与“氏”搞混的,是从太史公开始的。《太史公书》第一篇《五帝本纪》第一句,“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很明显,皇帝的姓绝不会是“公孙”,而是“姬”。《史记》其他各篇,也总是名字之后接上一句“姓某氏”:汉高祖刘邦,“姓刘氏”;秦始皇政,“姓赵氏”。对此,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中说得最清楚:

“战国分争,氏族之学久废不讲,秦灭六雄,废封建,虽公族亦无议贵之律,匹夫偏户知有氏,不知有姓,久矣。汉高帝起于布衣,太公以上,名字且无可考,况能知其族姓所出耶?以氏为姓,遂为一代之制。”

即令如此,秦朝一些人的“姓”和“氏”还是不很清楚。例如,灭韩秦军的统帅是“内史腾”,这个“内史”,是“氏”,还是官号?还是兼而有之?不清楚。有的书说他叫“史腾”,呵呵。开凿灵渠的是“御史禄”,这个“御史”,是“氏”,还是官号?还是两者兼而有之?还是不清楚!有的课本说他叫“史禄”,唉——

自太史公始,“姓”和“氏”搞不清楚了,合而为一了。“姓”就是“氏”,“氏”就是“姓”,或者干脆合称为“姓氏”。呜呼,人不能太“好古”了,譬如:秦始皇的名字,应该是秦王政,或者“赵正”,或者是“秦正”,甚至于“吕政”,绝对不可能是“嬴正”。可是,以后的人都这样叫了,书上也都这样写了,我们也就任其自然,跟着叫吧,别钻牛角尖了。

元宝推荐:铁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