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为什么商鞅变法没有人亡政息(兼答一介兄) -- 任爱杰

共:💬47 🌺15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楚国,魏国和“胡服骑射”

从战国初年的形式来看,南方的楚国应当是占有极大的优势的。

从地理上看,楚国和秦国,齐国一样都不处于四战之地。秦国有两条战线(东面的三晋,南面的楚),齐国有三条战线(西面的三晋,北面的燕,南面的楚),楚国除了在早期要对付越国外,几乎始终只有一条北方战线。战略态势比其他几国要优越,甚至比占有四塞之险的秦国还要优越。

从军事力量上来看,楚国一直是个军事强国。在战国之前经常以一国之力对抗诸侯联军的讨伐。可以说春秋的楚就是战国的秦。进入战国之后,虽然和秦国的战争屡战屡败,但是秦国想要灭掉楚国也不容易。即使是秦始皇也要出倾国之兵才能险胜楚国。

从文化上看,楚国和秦国一样被中原诸夏排斥,被认为是蛮夷。所以从表面上看,吴起入楚的机遇,应当是和商鞅入秦时的机遇一样的。

但是,正因为楚国是个大国和强国,而且没有什么亡国灭种的外部威胁,所以楚国内部对于变法的紧迫感没有秦国那么强烈。吴起的改革只能停留于军事层面而无法深入,这应该是个主要原因。上下同欲者胜。楚国作不到这一条,变法当然要失败。

另外,前面已经说过,秦国之所以能够把商鞅的制度维持下来,得益于连续不断的法家主政。赛车再好,也得有个好车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那么,为什么秦国能够做到连续不断的法家主政,而楚国作不到呢?这是由于法家学说在秦国已经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这是教育和宣传的作用。秦国“以吏为师”强迫大家学习法家思想。而商鞅在秦国普及法家思想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作茧自缚,到了自己逃亡的时候别人都畏法而不敢接受他。

楚国以及其他国家都没有像秦国这样普及法家教育。因此,法家思想无法成为主流是必然的。

魏国的情况稍有不同。魏国的确是四战之地,但是魏国在一开始还是拥有地利的。还记得魏武侯和吴起在舟中的那段对话吗?武侯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魏国只不过在秦国连续不断军事打击下丧失了山河之固而已。不过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吴起骨子里还是个儒家。不愧是曾子的门徒。问题在于,如果魏国一直就是儒家执政倒也就罢了。但是魏国始终在诸子百家之间摇摆不定。李悝改革之后,孟子又来游说,田文,公叔又当宰相,始终没有一个强国的指导思想。

从军事上来说,根据现有的资料,魏国搞的是募兵制既所谓的“武卒”。这种军队虽然精锐,但是在武器差别不是那么大的古代就抵不过别国征兵制的人多势众。而且这种精兵一旦被消灭就很难补充,所以马陵之战后魏国才会元气大伤让商鞅占了便宜。

赵国的胡服骑射的确只是军事技术上的改革。但是这也是一种观念和制度的改革。文化上的东西有时候比非文化的东西更难改。而军事技术上的革命导致征服的例子在历史上是不计其数的。例如迦太基对罗马,迦太基改革了其陆军,罗马改革了其海军,都给双方带来了巨大的成果。

最后再说一下李牧和白起的问题。李牧和白起的被杀都是自毁长城。但是白起被杀的时候,唯一能够和秦国匹敌的赵国的军事力量已经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所以有没有白起,秦国的强国地位受的影响不大。而李牧被杀时,他是赵国唯一能够抵抗秦国的将领。自然他的死对于战争结果影的响更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