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萨索故事(0) -- 橡树村
注意到没有?这个体系内不能有液体。有了液体,催化剂颗粒就会聚到一起,然后就会在不应该沉下来的时候沉下来,这样流化状态就被破坏了,反应就没办法继续进行。所以,就要保证只有气体产物。因此这个反应需要在高温下进行,340摄氏度的温度,加上已经较低的阿尔法值,就可以保证产物全是气体了。
得到的产物,在分离了催化剂之后,还回夹带一些很小的催化剂。再经过分离除掉这些小颗粒,再冷却就得到了气体烃和油。气体烃还是需要分离出有用的低碳烃,特别是乙烯丙烯,然后剩下的甲烷什么的经过重整,变回合成气参加反应。得到的油也是石脑油,经过精炼,就可以出厂了。大的工艺和固定床的工艺是相似的,当然具体有很多不同。
听起来复杂吧?操作起来更麻烦。萨索就遇到了很多的麻烦。
都有什么问题呢?
首先是反应器材料问题。海外加工的反应器使用了不合格的材料。这可能是那个时代全世界反应器建造的通病。1950年代初期,战争刚刚结束,损失了大量的优秀技工,材料也短缺,加工能力明显受限制。而且战后重建的要求,使得制造业也应付不过来,这就导致了质量下降。
然后呢,就是这个流化。想象一下,上百吨催化剂,都是几十个上百个微米的大小,以每秒5米的线速度在反应器里面上冲下撞,那是多么的壮观!会多么的吵人。循环流化床运行的时候噪音真得非常大,震耳欲聋的,很远都能听到。而且,这个三十米高的庞然大物,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它在摇晃!实际上这个摇晃的问题非常严重,让你觉得这个庞然大物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倒下来,所以反应器需要非常牢固的固定才行。
接着呢,还是流化的问题。流化不是这么好控制的,气体速度低,催化剂飞不起来,速度太高,催化剂夹带走的太多。气体速度还涉及到反应的进行程度,接触时间越短,反应的程度就越低。如何平衡更方面因素,得到稳定操作,可是需要很久的经验的,特别是那个没有计算机进行辅助的年代。
再有,还是流化的问题。催化剂本身可不是钢铁,这么快的速度下互相碰撞,特别是和反应器碰撞,催化剂的粉碎就非常严重。其实就是钢铁,再这么样的恶劣条件下,也坚持不了多久。催化剂的颗粒太小了,就很难从气体里面分离出来,被气体带出反应器的就会增多,催化剂的损失就很厉害。同时气体里面的固体含量高了,就会给下游工段带来很多麻烦。
还有呢,还是流化的问题。上百吨催化剂高速冲撞,对于反应器本身也是个考验。那些弯管、接头、阀门,磨损都非常严重,寿命都不长。前面不是说了材料不合格么?这里的问题倒不是质量问题,而是选用的材料根本就应付不了。这样就需要经常的检修。这些接头什么的,一旦磨损到一定程度,就会漏气。你想想,我们反应器里面都是什么东西。一氧化碳:易燃易爆还有毒;氢气:易燃易爆;烃:易燃易爆;甚至细细的金属催化剂,有机会基础到氧,也同样易燃易爆。本来体系的温度就高,泄漏之后,不用想,立刻着火。
于是,在萨索的早期,救火就成了所有工作人员的家常便饭。萨索的员工大都住的离厂区不远,厂子一出事情,就会给员工打电话。其实很多时候根本不需要打电话。循环流化床着火时候发出的声音,几里地之外都能听到,很多员工是一听声音不对就直奔现场的,接电话的只能是家属。可以想象那个时候当萨索员工的家属是多么的提心吊胆。这么危险的工作环境,伤亡也在所难免。家属要胆战心惊的等待家里人一个保平安的电话,但是往往处理要持续几个小时,家里面就没有任何消息。实际上有好几次大火都没有扑灭,好几个反应器都损失掉了。
所以呢,虽然这个工艺在1955年宣布试车成功,得到的第一批汽油也被灌入了萨索的总经理的车里,但是,真正把握操作,是好多年以后的事情了。而这些经验,是用很多人的生命换取的。
不过,这些问题,到了七十年代,基本上算是解决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反对党是黑人的党吗? 1 蜡笔小新 字134 2007-07-19 06:52:57
🙂当时黑人没有任何政治地位 2 橡树村 字192 2007-07-19 07:09:33
🙂先花后看 1 晨枫 字34 2007-07-18 18:32:14
🙂【原创】萨索故事(20)
🙂老兄好快的笔 1 闲来有事 字0 2007-07-18 11:28:56
🙂大部分资料是现成的 橡树村 字42 2007-07-19 01:02:28
🙂卡塔尔的流化床直径达到9米 2 闲来有事 字64 2007-07-18 11:28:26
🙂萨索的那个? 5 橡树村 字226 2007-07-19 00:5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