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欧洲经济】物价罪魁抑或经济功臣? 强势欧元不是错觉 -- 西风陶陶
物价罪魁抑或经济功臣? 强势欧元不是错觉
2004-01-05 09:16:00.0 中华工商时报
物价上涨的罪魁抑或经济发展的功臣? 强势欧元不是“错觉”
欧元问世已经5年,现金流通也有两年了。这一象征着欧洲统一的单一货币,顺利地从账面走下,成为12个国家的消费者日常使用的硬币纸钞。虽然许多人坚称欧元转换导致了物价上涨,但经济学家更相信这只是消费者的一种“错觉”。应当说,不论从经济还是从政治的角度讲,欧元都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欧元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它既是欧洲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有利于欧洲一体化成果的稳固与深化。欧洲一体化进程已走过差不多半个世纪,从最初的关税同盟,经过共同市场,发展到如今的经济与货币联盟,可以说已近乎经济一体化的最高境界。其标志性的事件,便是欧盟中的12个国家放弃自己的本国货币,共同采用一种全新的货币――欧元。
当然,欧洲人并不是为了创造奇迹而缔造欧元,而是因为欧元确实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随着共同市场的建成和深化,货币种类繁多日益成为贸易和投资的障碍。采用欧元既可以消除货币转换带来的不便和巨大的交易成本,也可以彻底避免汇率变动对各国间贸易与投资的负面影响,从而加深欧元区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
这点并不难理解。以贸易为例,比利时厂商如果向德国和意大利出口巧克力,就要将赚来的德国马克和意大利里拉换成比利时法郎,货币兑换的费用不说,汇率风险也难以避免。在使用欧元之后,这一切“麻烦”都烟消云散。近年来,欧元区内部贸易占欧元区国家贸易额的比重已经从60%升至近80%。这其中,欧元功不可没。
欧元还使得欧元区各国避免了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之苦。许多人对上世纪90年代初爆发的欧洲货币危机依然印象深刻。当时,在国际炒家的狙击下,欧洲各国货币当局为干预市场付出惨重代价,结果意大利里拉和英国英镑仍败下阵来。但如今,凭藉12个欧元区国家的强力支撑,欧元可以免受金融风暴的冲击。
如果把欧元放在一体化的角度来理解,可能还会有另一番启示。在欧盟15国中,英国、丹麦和瑞典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货币主权,但其它国家并没有止步等待。欧元的成功,证明了一体化进程中不同速度并存的可行。许多国家因此提出,在目前欧洲一体化因制宪谈判失败而受阻的时刻,“双速欧洲”或“多速欧洲”并不是一种不可接受的选择。
说到欧元的未来,人们似乎更看重其对美元霸主地位的挑战。2003年底,欧元兑美元的比价强势上升,连创历史新高,显示了欧元的潜力。12月31日,德国法兰克福外汇市场上欧元兑美元汇率首次突破了1比1.26关口,而1999年1月4日欧元初次登台亮相时与美元的比价为1比1.18。单就经济实力而言,欧元区已与美国相差无几,欧元问世也的确对美元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欧元目前已经是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国际货币,其在国际债券发行、贸易结算和国际储备中所占的比例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但是,要想取代美元的主导地位,欧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美元仍是首选的通用货币,世界各国平均60%以上的外汇储备用的仍是美元。同时,欧盟目前不是、将来也不太可能成为美国那样的政治、军事、外交及经济实体。因此,欧元更为现实的意义,是改进目前过分依赖美元的国际货币体系,增加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