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太平洋战争前日美关系简介 一 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之前 -- 电子赵括

共:💬26 🌺18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侵华战争爆发后的日本同各国关系

1936年底,欧美各国在华投资总额达到18亿美元,其中英国以10.8亿美元独占鳌头,其次为美国2.2亿美元,法国1.8亿,德国1.4亿。然而各国在华投资特点不同,在侵华战争中各自立场也相当微妙。

美国对华投资主要集中于进出口贸易,缺少工矿等在华资本投入的项目。与此对比,英国对华投资工业即达到3.3亿美元,超过美国在华投资全部。因此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同美国一开始就原则反对根本批判(但是还没有具体措施)相比,英国在批判日本同时,出于维护自己在华利益的目的,有一定妥协。1937年前后欧洲局势动荡不安,英国对日本妥协的限度自然也要根据时局不断调整。德国对此的立场,基本上是基于以承认日本在华支配地位(侵略战争现状)为代价,要求在对华贸易中占有特殊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德国失去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贸易地位处于不利状况,采取如此立场也是可以预计得到的。战火蔓延到当时中国最大的贸易港上海后,严重影响到各国利益。1937年6月总额为三千七百万美元的上海贸易,10月份仅有六百七十万美元,1938年1月到6月平均每月八百三十万美元。英美德等国当然无法坐视。同时,随着华北战火扩大,防止中国从华北海关进口军用物资以及阻止华北关税流向南方,成为国民政府军费自然成为了日本的目的,日本开始考虑接管海关。但是鉴于海关涉及到各国利益,错综复杂,外务省反对直接接管,而希望采取其他手段缓和同各国矛盾。

1937年8月28日,日本驻天津总领事崛内向天津税关总长迈耶斯提出增加日本职员,外债担保部分以外的关税停止南运(国民政府),关税存入日本银行,治安维持会的成立等要求。基本上,天津税关表示同意日本要求,但是要求关税存入中日以外的第三国银行,双方谈判一时陷入僵局。随着侵华战争规模扩大,日军进展迅速,日方立场随之强化。10月6日,崛内领事再次向天津税关提出,要求在数日内答应上述条件。事态紧迫,英法于10月13日做出答复,表示全部关税存入中立银行,天津及秦皇岛关税由中立银行转入日方(横滨正金银行)银行等等,并且声称这些措施得到中方许可。在东京,英国驻日本大使克雷格提请日方考虑在中国海关问题上英国的利害关系。10月18日,20日和22日,克雷格大使三度摆放外务省官员,对日本接受海关可能造成各国对日本感情恶化提出警告,并且强调英国方案实际上可以阻止税款南运,其他问题也有商榷余地,英国的立场在于“保持海关统一的情况下满足日方要求”。10月22日,天津税关总长通告日方,接受日方要求,关税收入直接存入日方银行,仅仅取出外债担保部分以及必要经费。25日,海关收入开始存入日方横滨正金银行。作为海关问题的第一回合,以英国0:1妥协于日本结束。

第二回合,在于日本提出关税降低。10月28日,崛内总领事向天津税关总长提出,为了救助在战争和水灾中困苦的华北民众,希望降低关税。最终结果,面粉,烟草,米谷,铅铁,海产品,砂糖,石油和纸等商品作为军用品,全部免税,11月20日开始实行。商谈过程对其他各国保密。当然这实际上不过是日本为了方便侵华战争,扩大在华利益的措施。1937年12月14日,作为伪政府的临时政府在北平成立,1938年1月22日开始实施税率修改,31日就遭到美国抗议,认为对于在华关税保全有重大影响,破坏中国税率统一原则。同时,随着上海方面战事扩大,日本开始考虑以天津海关为先例解决上海关税问题,即并非接管而是将税金存入非中国的银行(日本军方仍然有全面接管意图)。37年11月25日,日方提出将上海税金全部存入横滨正金银行。11月26日,英国驻日本大使克雷格向日本外相广田弘毅提出由英日美法四国组成银行团,税收四等分存入四国银行。日本同英法美在这个问题上短时间未能达成共识,税金仍然流向已经迁往汉口的国民政府,当然导致日方不满。1938年2月8日,在日本的“强烈抗议”下,英美等做出妥协,停止向国民政府送交税款。

日本在同英美等国接触时感受到,英美关心的不过是外债的支付问题,这个问题如果能够解决,对方有可能接受日本方面要求。此后日本即以这个方针继续同英美交涉。5月2日,终于达成协定,其主要内容包括税收存入正金银行,外债负担部分送交总税务司等等。日英之间达成的妥协,使得国民政府丧失了最重要财源海关税收的相当部分,当然遭致中方强烈不满。5月6日,中国驻英国大使郭泰祺向英方提出严重抗议。在中方反对下,以及日英之间的矛盾并没有简单弥合等原因下,日英之间实际上互不买帐,并没有转交按照协议应该互相转交的资金。但是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扩大,1938年1月日本占领区仅仅包含15%的海关税收,到1938年底日本占领区已经包含了78%的中国海关税收。其间9月30日宇垣外相辞职,10月29日有田八郎出任新外相,伴随武汉广东等地的军事行动,日本对华政策也作出调整,更加强硬。伴随侵华战争的日本同英美矛盾,此时开始表面化。1938年9月30日,国际联盟通过了对日本的制裁决议。

国联对日本制裁后数日,美国向日本提出了长篇备忘录,指出侵华战争以来美国人在华的“不平等”待遇,日本独占中国市场拒绝门户开放原则等,要求迅速改善。备忘录首先提出了尽管美国再三要求满洲地区门户开放,现在满洲地区仍然是日本独占,并对日本在华北实行的实际上对于美国不平等的经济政策提出抗议;伪政权的关税改革不正当,日本独占华北羊毛贸易,策划烟草专卖,促使日本确保优越经济地位的种种努力必将危及门户开放政策,剥夺美国机会均等。对此,日本没有做出回答,却在10月12日开始了华南作战,在广东登陆。10月22日,以军事原因封锁珠江,占领英国在远东最大据点香港附近地区,切断粤汉(口)铁路。对此,中英双方受到的冲击都可想而知。广东,武汉陷落后的11月6日,蒋介石在长沙接见英国驻华大使,要求英国对于对华进行实际援助作出率直回答。按照大使给英方的报告,如果回答是No,中国将全面变换政策,寻求新的朋友(无非是苏美)。

对于美国方面“不平等”待遇的指责,有田外相于11月18日做出回答,承认侵华战争前观念仍然适用之余,强调承认既成事实以及今后发展不仅可以解决现在的问题,而且也可以保证东亚的长久和平。对于日本的“积极”意图,作了率直的承认。

对于日本方面的这个“积极”表态,英国迅速做出反应。11月20日,克雷格大使在同有田外相的会谈中提出,英国对于日本在对华贸易上的特惠关税外汇管理等方面无法赞同,但是对于日本基于原料缺乏,承认将来的优先权。如果能确保英国的既得利益以及废除贸易限制,承认日本对于中国地下资源开发的优先权。很明显这是英国方面对于日本相当现实的让步。然而,这对于已经打算“接管”中国的日本而言,当然是无法接受的。12月29日,有田外相在会见记者时,阐述了“日满华”经济圈的构想,“将来在中国的第三国经济活动,应该同新体制结合受到三国国防以及经济自主的限制,同时不能伴随政治上的特权。”有田外相的一系列发言(上述仅仅是一例),表示日本有意独占中国,限制各国在华经济活动,当然遭到英美激烈反击。美英分别与12月21日以及1939年1月14日通告日本,表示激烈抗议。英国方面反对最为强烈的,在于日军的扬子江封锁。同日本方面的禁止外国轮船在扬子江航行相反,日本船舶自由往来,运输军用民用物资。武汉三镇占领后,不少日本商人来到武汉做生意,武汉成为日本物资集散地。但是为了保持扬子江封锁(禁止民用物资流通)同样适用于日本方面的掩耳盗铃,汉口的日本商人物资均被称为“宣抚”工作人员以及物资。报刊上的各种商用广告,也一律添加“宣抚用物资”字样。扬子江流域一向是英国的势力范围,日本对此的封锁当然涉及英方利益,导致英方严重抗议,激化日英矛盾。然而日本如此运作,并非简单地担心军用物资通过扬子江流入中国内地,以及限制英国厂商对日本厂商的竞争等。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中国的货币体系,法币。

关键词(Tags): #侵华战争#海关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