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随易先生走进三国世界 – 青梅煮酒的两个谜 -- 萨苏

共:💬19 🌺8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随易先生走进三国世界 – 青梅煮酒的两个谜

在青梅煮酒这一章,易先生引出了两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第一个是易先生谈刘备吃了曹操的酒,为何马上就要想方设法从许都脱身。他说其原因是吃酒的时候曹操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刘备一听就明白了,天下英雄就是咱俩,你还把我放前头,这曹操是把自己当成将来争天下的唯一对手看待啊,那还能不跑么?萨听到此处就产生了一个疑问 – 既然刘备一听就明白,曹操干吗要打草惊蛇呢?而且惊了蛇却没有进一步的行动。难道真的是刘备那一句自己怕雷便让曹操放心,而且竟然放心到让刘备带兵出走!这曹操一世聪明,为何会下出这一步乌龙棋来提醒刘备逃跑呢?

第二个问题是易先生自己提出来的,他认为刘备参加“衣带诏”行动的举止有些奇怪,何处奇怪?按照史料刘备确实参加了董承集团的灭曹秘密组织,但还在行动计划阶段就脱身而去,跑了去打袁术,一去不复返。按照常理说,你既然加入了,怎么也应该参加行动吧,至少也应该观察一下,看到情况不妙再跑,哪有大家还在琢磨你老兄已经开溜的道理呢?

这第一个问题是老萨提出来的,也还罢了,第二个问题易先生自己提出来,没回答就往下讲了,这就有点儿不像话,不是把人放在楼上自己拉了梯子跑掉么?

后来一想易先生不回答是有道理的。先生后面急着讲郭嘉,他说了,郭嘉这个人身体不好。隐含的意思是什么呢?他要告诉大家,刘备临阵脱逃这件事呢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说得清的,我要是光讲这个,等讲完闹不好郭嘉已经挂掉了,所以我得先讲郭嘉,这个问题呢,留下来作为思考题大家自己琢磨吧。

这两个问题越琢磨越有意思,不妨也写个猜想和大家交流吧。

作猜想也要有历史依据才靠些谱,和人物性格,经历联系起来才有的可猜。比如易先生讲过一个猜想,很值得回味,那就是三顾茅庐。

易先生讲三顾茅庐,他提到了魏略和三国志,出师表中的不同记载。魏略中讲是诸葛亮主动去见刘备,席上未受重视,于是散席后劝谏用牦牛尾巴编帽子“聊以忘忧”的刘备,并献上了和谐外来人口的好计策。而三国志,出师表都很清楚地说明是刘备三顾,才得诸葛亮相助的。

谁是正确的呢?

易中天先生一方面从历史学角度推定三顾茅庐的确是可靠的,另一方面也没有完全否定魏略的记载。

于是,他提出了一个猜想,两件事可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可能历史上是孔明曾经先去见过刘备,并献过策,不过当时并未停留在刘备幕府中。但是刘备此后意识到了诸葛亮的才能,于是三顾茅庐,请出他为自己做事。易先生并抛开三国志先主传中所说“凡三顾,乃见”的说法,猜想这个三顾,应该不是去了三回才见面,而是多次都见到了,经过几次交谈后,孔明才正式加盟。

仅仅是一个猜想,听听就可以吧?

应该说,易中天先生厉害就厉害在这里,一个猜想的背后,有的是文章。听他的讲述,总感到易先生脑袋后面有条狐狸尾巴甩来甩去的。易先生和老萨不同,我写东西,常常是有五分写到十分。没办法,知识面的限制如此,而易先生,我觉得他讲课,大约应该是有十分只讲一二分的,求的是一个有把握。

有那么严重么?呵呵,看看这段分析猜想,我们大致可以看到一些易先生没说出来的东西,如果有认识易先生的,可以和他核实一下,看老萨猜的是否准确。不对也没关系,易先生又不是彩票,猜得对不对,都不会有人挂彩的。

比如,尽管相信三顾茅庐的真实性,易先生为何还会保留对魏略记载内容的可信看法呢,是因为它对细节的描写太象真的么?还是觉得逻辑上孔明作为荆州名士,参加刘备刚到荆州时期的招待会符合常理?我猜,更主要的原因在于罗贯中。

因为罗贯中曾经在三国演义里面采用过这个情节,只不过把时间换到了孔明出山以后,和三顾茅庐没有冲突。

罗贯中写的不是小说么?易先生会当回事儿么?

我认为易先生恰恰会把罗贯中利用这段史料很当回事。原因是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时候,有个小小的毛病。大家都知道罗贯中的观点是尊刘抑曹,所以刘备集团的很多出色事迹,其实根本不存在,是罗贯中安上的。比如关公斩华雄,孔明草船借箭,诸葛亮空城计等等,都是如此。然而,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这些事迹尽管不是刘备集团的,却的确是当时的史实,只不过主角另有其人,比如关东联军的确杀死了华雄,不过下手的是孙坚,草船借箭的确发生过,在船上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空城计,则是文聘的杰作。利用并裁剪真实史料,使它适合自己的中心思想,是老罗的拿手好戏 – 仔细看三国演义会发现他习惯使用“真实的史料”来裁剪,而很少生搬硬造。

那么,易先生看到这部分时候肯定会琢磨 – 怎么看着眼熟呢?和空城计,草船借箭写法上一个调调阿。把魏略这段史料改头换面,很符合罗贯中的一贯风格。说明罗贯中对这段史料,也是持较为信任的态度的,至少是把它作为真实的史料来看待的。。。

罗贯中比我们离三国近四百年,而且绝对是三国大家,他对于这段魏略史料的看法,我想对易先生是有影响的,坚定了易先生对这段史料可能真实的看法。 – 比别的教授给他的意见还影响大,因为没有哪个教授敢说我比罗贯中还懂三国的。

其实,这一段里面易先生没有讲出的内容还有很多,比如,为何认为刘备可能没有当场留下诸葛亮,还要去追,去顾?放在别人身上不合理,放在刘备身上很符合它的性格 -- 曹操在赤壁之战逃走路上说过,刘备这个人呐,是很厉害的,但他的思维总是慢半拍。于是,见到诸葛亮当时没有立即重用,过后想明白了马上去请,符合刘备的性格;而三顾每次都见到叙谈的构想,也符合诸葛亮的性格。“诸葛一生唯谨慎”,选择老板,特别是刘备这种朝不保夕的老板,绝对是机会与挑战并存的事情,诸葛亮可能聊上几句就慨然出山么?他不是那样冲动的人,我想他恐怕是要花些时间感受一下刘备这个人和传闻是否一致吧。而双方的了解程度,也随着时间而变化,所谓看对了眼也。于是,孔明出山了。

言归正传,回到煮酒论英雄。我们来看曹操为何会错摆乌龙。

谈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热热身。大家琢磨过没有,曹操和刘备谈话的时候,两人吃的是什么?

[待续]

关键词(Tags): #青梅煮酒#易中天#罗贯中#三顾茅庐元宝推荐:张七公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