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温相原创】周恩来在彭德怀“文革”期间遭受迫害时所扮演的真实角色 -- 叶成斌

共:💬79 🌺18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温相原创】1.彭德怀在劫难逃

毛泽东、彭德怀有着很深的历史宿怨,积年难消,终于演化到最终的决裂。1959年第一次庐山会议的“批彭”不过是毛、彭矛盾的总爆发而已,即便是没有庐山那一幕,以彭德怀之于毛泽东的“对立”,也很难逃脱“文革”的“惩罚”,更不要说寿终正寝了。

有关毛、彭的矛盾,我在新书《晚年林彪》中单独开辟一节予以说明。这里摘要其中部分内容借以说明彭的在劫难逃。

毛、彭之间的历史积怨远的要追溯到红军时期,从“王佐、袁文才事件”到“打赣州”,从“会理会议”到“百团大战”,在毛泽东看来,彭德怀属于“此人目空一切、刚愎自用!”【注1】一流的人物。早在1945年2、3月间的华北工作座谈会(华北会议)时,毛已经布置批彭的具体措施。在这次会议上,康生、李富春等人奉命而来,先行给会议定了调子,于是,对于彭德怀,大家群起攻之,有人指责彭德怀说:“你在大革命时期没有入党,直到1928年才带领几个营上井冈山,但这能说你思想觉悟高?对党有感情?”有人则指责彭德怀说:“你是有大志的,原名彭得华,就是志在得中华。”有人还说彭是惯于“闹独立性”,有人甚至把彭的生活简朴说成虚伪。【注2】可以说,“华北会议”就是1959年庐山会议批彭的总预演。

值得注意的是,对彭德怀的若干指责中的这句话即“你是有大志的,原名彭得华,就是志在得中华。”的原创版权并非来自于康生,而正是来自于康生的顶头上司。【注3】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康生重复了这句话。

建国后,毛、彭之间出现过短暂的和解,但这不过是隐藏在他们中间的巨大矛盾的激流中偶然泛起的几朵涟漪而已。

1959年4月2日到5日,毛泽东在批评国家计委工作时突然口风一转,批评彭德怀说:“彭德怀你恨死我了,因为我批评过你。”【注4】在第一次庐山会议前的上海会议时毛泽东曾说:“我这个人是被许多人恨的,特别是彭德怀同志,他是恨死了我的,不恨死了,也有若干恨。”【注5】中共八届八中全会闭幕式上,毛泽东说:“二次王明右倾路线团结了不少人,团结在长江局周围去了,除陕北外都有影响。因为路线错误,1938年对革命有损失,有些地方1939年、 1940年才转过来,危害了两年多。那时候,新四军在项英手上;八路军在彭德怀手上,那时一个北方局,一个东南局,还有一个山东分局,甚至连陕西省委都不听我们的话。所有那些错误,都该清算一下。”【注6】

毛泽东之所以对彭德怀十分恼恨,除开一些误解、误会以外,就是毛认为彭“桀骜不驯”,而在桀骜不驯的背后则是彭其人对封建主义的特殊反感。

彭德怀虽然出身行伍,却是中共党内难得一见的极力反对封建传统最力的高级领导人之一。彭德怀对于极左运动的过火行为时有批评,抗战期间就提出应该借鉴法国大革命时期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避免斗争扩大化。对于全党逐渐推行的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彭非但没有随风而动,反而显得特立独行。彭自己也不讳言,他对毛泽东的认识是一个从大哥-先生-领袖导师的渐进过程。建国以后,彭又多次在公开场合下抨击个人崇拜,对《东方红》一类应景之作语多讥讽。而对于肖华等人扩充文工团讨好毛泽东的举动,更是给予不留情面的回击。 

作为军队的最高领导人之一的彭德怀并没有束缚自己的政治视野,他很早就自觉对经济领域的问题做主动的研习。1944年,他写成《论公营商店》一文就教于毛泽东。彭的这种举动并没有给毛留下“好学深思”的印象,反倒是让毛感到彭“四处插手、八面来风”。

第一次庐山会议期间,彭德怀住在河东路176号,张闻天住在河东路177号,两个人是邻居,而且共同语言较多,张闻天说:“毛泽东同志很英明,整人也很厉害。同斯大林晚年一样。”彭德怀说:“斯大林晚年混淆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张闻天说:“毛从中国历史上学了不少的好东西,也学了中国统治阶级中不少的权术。”彭德怀说:“毛泽东同志对中国历史比党内任何同志都熟悉,历代王朝第一个皇帝都是厉害的、英明的。无产阶级领袖也要厉害才行。列宁也是很厉害、英明的。”【注7】彭、张之间的这些议论如果按照那个时代的标准可以说得上是十足的“黑话”,不过,彭、张“黑话”不黑,而且还很实事求是,况且彭德怀把毛泽东同列宁相提并论,也算不得对毛泽东的不敬。但是,他们的这些议论后来倒成为他们的“反状”之一。 

背后的探讨未了,彭德怀在小组讨论会上也是大发议论,彭的发言中有几段很引人注目,一个是毛泽东也有责任,一个是不建立集体威信、只建立个人威信,是不正常的,还有一个就是彭德怀讲的,在华北工作座谈会上操娘40天,现在三天行不行?这里彭德怀所说的“操娘”其实就是提意见,不过,用词不当引发了绝大的误会进而导致被升级为“反党言论”,这倒是彭肯定没有想到的。

庐山会议批彭获得意外的成功,虽然党内一批领导干部是慑于毛泽东的权威不得不对彭德怀说出违心的批判,可毕竟将彭打翻在地。然而,彭德怀的“右倾”的帽子扣了没有多久,彭在庐山上的预言就变成了可怕的现实,大跃进带来的灾难成为党内领导人难以掩饰的“癞痢头”,连一向“不下罪己诏”的毛泽东也不得不轻描淡写的开始做起了“自我批评”。七千人大会期间,刘少奇批彭德怀有一个“小集团”,指出唯有彭不能平反,毛泽东则立刻插话说“只要不是里通外国”,言外之意不言而喻。彭因此气愤难平,上了万言书。联想到第一次庐山会议期间,刘少奇并不主张大面积批彭,何以到了七千人大会时,反倒如此罪责彭德怀的前后反差,不能不让人叹服毛泽东的权术的炉火纯青。(此处要言不烦,具体将在新书《高饶事件真相》中做全景式披露,故此不赘。) 对于“万言书”一类的东西,毛素来极其反感,回应彭“八万言书”的结果是当年9月下旬成了彭德怀的专案审查委员会,地点设在三座门,组成人员多达20人。

1965年2月,彭德怀问题进一步升级,中央决定将彭德怀、习仲勋并案审查。5月,康生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海罢”(即吴晗作品《海瑞罢官》,简称“海罢”)与彭德怀有关,与庐山会议有关。“此后,彭德怀问题中央委托贺龙、康生具体负责。9月,彭真代表中央找彭德怀谈话,要他去西南三线工作。9月23日,毛泽东约见彭德怀,说了诸如”真理可能在你那一边“,还讲了一些鼓励的话,提到了当年打赣州等往事,彭听后心情愉快。对于彭的这次去三线,以往一些党史教科书中经常灌输的观点都是为尊者讳,甚至为毛泽东遮羞到了不顾事实的地步。其实,彭之所以去三线,党史研究者、《庐山会议简史》作者谢春涛的披露了一些真相。 当时也就是1965年3月,美国出兵南越,国际形势日渐紧张,毛本来就已经崩得很紧的”斗争弦“此时更紧,他批准全国范围内加强战备,准备打仗。这时候,他认为彭、黄(黄克诚)、习仲勋、谭政等人不宜留在首都,提议分配他们到外地挂职下放,所以,彭的去三线工作实质是变相的流放。【注8】

这一点从西南局主要负责人李井泉对彭德怀的态度中就已经能够看出苗头。1965年12月的一次会议的结尾阶段,身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西南局第一书记的李井泉冷淡的说了一句”彭德怀来了“。此后,彭到西南工作,西南局专门作出规定,军工生产、重要工厂都不让彭德怀参观,彭外出有专门的领导陪同,实则监视。彭德怀对此深有感触,1966年12月4日,他给毛泽东写信,信中说到:”西南局和三线建委对我很不信任,怕我扩大个人影响,既然如此,请求去参加农业生产。“【注9】 彭哪里知道,他理解的所谓的”西南局和三线建委对我很不信任“其来有自,正是在毛泽东的统一部署下,西南局李井泉等人才敢于如此冷落彭德怀。就在彭写信给毛泽东的一个多月前即1966年10月24日召开的中央汇报会上,毛泽东已经就彭德怀的问题做了最高指示,毛说:”高岗、饶漱石、彭德怀,是搞两面手法,彭德怀与他们勾结了。······彭德怀发动百团大战是搞独立王国,那些事情都不打招呼。“【注10】而就在1965年9月下旬那一次难得的受到毛泽东接见的短暂的时刻,毛突然问彭德怀:”你在中南海游泳池畔对我说过要斗刘少奇同志,恐怕你是参加‘高饶反党联盟’吧?”也就是说毛即便是在给彭德怀吃所谓的“宽心丸”的1965年9月的接见时,也仍旧把彭划入另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