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迷雾中的历史:石达开远征始末(一)驰援赣西 -- numzero
一 纪念石达开进军涪州125周年学术讨论会
由重庆市太平天国史研究会、重庆师范学院太平天国史研究室、涪陵市建设委员会、涪陵市园林管理所联合召开的“纪念石达开进军涪州125周年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6月11日至15日在四川省涪陵市军分招待所举行。到会的有来自北京,陕西,江苏,安徽,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八个省市的太平天国史专家及当地的史学工作者共60余人。
6月11日上午8时半举行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市建委副主任、建环局局长任达福主持。首先由市园林所所长李建威汇报会议筹备经过;然后宣读了我国研究太平天国史的老前辈罗尔纲先生的贺信与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文博单位、专家学者的贺信、贺电计20件。涪陵地区行署周纪律副专员、涪陵市政府金起农市长相继讲话,介绍了涪陵地、市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发展情况,并希望到会的专家学者,对曾在涪陵战斗过的历史人物石达开展开讨论,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使得涪陵市修建翼王台、石达开像以及其他纪念活动有所依据。
各地来宾中先后发言的有广西壮族自治区社科联梁宁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陈宝辉副编审、广州师范学院陈华新副教授,他们分别介绍了广研究石达开与纪念石达开的情况,有关石达开的著作出版情况,与对石达开的评价中有争论的三个问题。重庆师范学院院长叶乃器在书面发言中表达了对会议的祝贺,与今后能和涪陵地区加强横向联系的愿望。
重庆市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史式会长在发言之前向到会同志展示了重要文物<翼王石达开告涪州四民训谕>,介绍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史学界研究石达开所取得的成绩与这次会议准备讨论的中心议题。开幕式于上午12时结束;当天下午与会同志参观了望州公园中新建的翼王台、翼王隐马池与翼王井,并考查了望州关一带当年太平军驻军与作战的古战场遗址。
自6月12日至15日进行讨论,讨论会由重庆市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史式会长主持。主要议题与讨论情况如下:
一 交流与石达开有关的文物史料信息
广西贵港市罗甫琼副主席介绍了近年来石达开故乡广西贵港市所发现的有关石达开身世的文物史料,并提供了当地已修建石达开纪念馆的消息。安庆市博物馆胡寄樵副馆长指出,安徽所发现的两张地契,为肯定石达开的安庆易制提供了重要依据。春纳和秋纳的执照联在一起,说明石达开体恤民间疾苦,春天交不出的粮可以在秋天一起完纳。涪陵市教师进修学校曾立人老师提供信息,说是在解放初期冕宁县还发现过石达开路过时遗留下的缎面装帧的文书。
二 对石达开的评价问题
对石达开的评价,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石达开在太平天图前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是一位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太平天图第一流的军事家与政治家。他在后期的作为虽有缺点与失误,仍不失为一位能够推动历史前进,对后世起激励作用的值得纪念的英雄人物。
广西社科联梁宁副主席指出:石达开的离京远征是避免再度内讧,是解决农民起义内部矛盾的一个创举,不是分裂,不是背叛,而是为了在统一的旗积下开辟第二战场。这是做了前人从未做过的事情,有功无过。过去对石达开的指责,颇受李秀成自述的影响,而这份自述有很多地方是不真实的。他又指出,石达开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并不限于生前,而是及于后世。不仅辛亥革命时期许多革命志士受到石达开的鼓舞而投身革命,就连我们党老一辈革命家中也有不少人----如朱德总司令----就是因为受到石达开的影响而毅然参加革命的。只有这样比较全面地看问题,才能正确地评价古人。
宝鸡师范学院姜秉正院长在发言提纲中指出,石达开在天京内讧的一切行动,包括兴师靖难,不是加剧内讧,而是制止内江的恶性发展。他离京远征,不是进行分裂,而是与天京本部势成犄角,配合作战。他舍命全军,不是变节投降,而是舍已救人,客观上也有好的效果,至少有四千部下得以存活,散流民间。因此,就石边开后期所作作为的社会效果而言,是可以肯定的。
三 石达开进军四川战略的问题
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石达开始终以推翻满请,光复祖国为目标。他进军四川,企图取得成都为根据地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而进军涪州,则是为进取成都服务的,是一个更为短暂的阶段性目标。他入川以后的战略是运动战,在进取成都以前无建立根据地的打算。他与清军在四川境内的战斗始终是抢渡与反抢渡的斗争。因此,在发现清军封锁长江,即使占领涪州也难以渡江之时,就立刻引军西去,另觅渡江之地,他从涪州城下退兵不是战败,而是战略转移。天降大雨与敌人顽抗,不是他退兵的主要原因。
四 石达开入川后放弃宗教迷信的问题
重庆市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史式会长在论文中指出;以发布<告涪州城内四民训渝>为标志,石达开在入川以后放弃了太平军传统的对上帝教天父天兄的迷信,只以民族大义号召人民反清。从此,他们的正式文告中再也没有出现天父天兄的字样。当天京的洪秀全大搞宗教腐化,信天不信人, “满口天话”之时,四川的太平军能够毅然抛弃宗教迷信,在民族主义的旗帜下团结广大人民进行斗争,这一措施是明智的与进步的。这就是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在太平天园诸领袖中特别推祟石达开的主要原因。与会同志大都赞同这一论点,并且作了不少补充。
五 关于《训谕》的史料价值
对于珍贵的历史文物《翼王石达开告涪州城内四民训谕》,本地同志介绍了发现它的经过;在讨论中,与会同志都充分肯定了它的史料价值。认为以《训谕》为标志,入川以后的太平军推行了与太平天国那一套老办法大不相同的政策与策略,主要是放弃了宗教迷信,提出了近似于辛亥革命时期提出的民族主义的口号一一立心复夏,致意安民。《训谕》揭示了光复华夏的民族大义,号召涪州人民“效沛子弟”“杀酷令以归降”,自比为诛暴秦兴汉业的义军。正如广西师范大学钟文典教授在书面发言中所指出的:在这种号召之下“人民闻风响应,十数万人踊跃加入太平军。石达开的军势军威得以复振,也谱写了四川人民革命历史的光辉篇章。事虽不成,光辉永在!”
为期五天的会议于6月15日胜利结束。这天下午举行了闭幕式。参加闭幕式的除外地与本地的全体代表外,还有涪陵地,市两级的各位领导同志。涪陵市园林管理所李建威所长作了总结发言后,刚刚从南京赶到的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郭存孝馆长向会议致贺,同时把一份珍贵文物《翼王石达开告涪州四民训谕》的复制品赠送给涪陵市。王天义副市长代表涪陵市接受了这件礼物。
涪陵市王天义副市长在讲话中说到过去对石达开的评价不公允,是因胜则成王败则寇的封建思想与‘四人帮’的影射所造成的,应该加以澄清。说石达开叛变投降是毫无道理的,因为他的信仰既末动摇,又非贪生怕死,他又为什么要叛变投降呢?相继讲话的有市政协刘忠礼副主席,涪陵地区建设委员会朱风桐主任,涪陵地区文化局黄节厚副局长。他们都热忱祝贺这次会议圆满成功,并欢迎各地专家学者们再次光临涪陵腔,支持涪陵四化建设。与此同时,
二 纪念太平军进军四川125周年学术讨论会
由重庆市太平天国史研究会,重庆师范学院太平天国史研究会,涪陵市建委,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重庆市博物馆,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重庆教育学院历史系,重庆市历史学会联合召开的“纪念太平军进军四川125周年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1月11日至15日在重庆市沙坪坝重庆师范学院举行。到会的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山西,吉林,陕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十六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学校,科研单位,文博单位,新闻出版单位的太平天国史专家学者与日本朋友菊池秀明等共60余人。
大会结束后,《太平天国史大词典》编委会继续开会三天,商讨词典便纂工作的进程。
11月11日上午8时举行了开幕式。参加开幕式的除会议代表外,还有重庆市的来宾,重庆师范学院的领导,历史系师生共400余人。开幕式由重庆师范学院历史系萧堂炎主任主持。首先由重庆市太平天国史研究会会长,重庆师范学院太平天国史研究室史式主任汇报这次会议的筹备经过。他说:“我们重庆市对太平天国史研究工作起步较晚,条件较差,之所以能在短时间中做出一些成绩,出了一些成果,全靠全国太平天国史学界许多师友的大力支持。这次会议的召开,得到全国各兄弟学会,各有关单位的热情响应。像南京大学的方之光教授为了不误会期,竟在没有买到卧铺票的情况下,硬坐数十小时,如期到会。这种精神令人感动。各位师友的支持,对我们既是鼓励,又是鞭策。我们决心快马加鞭,做出成绩,以答谢师友们的关怀!
重庆师范学院叶乃器院长与重庆市社科联陈家聪副主席相继发言,介绍了重庆师范学院,重庆市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时的情况。对于不辞辛苦,远道而来的各位代表表示深切的谢意。
贵州师范大学校长吴雁南教授在发言中说:“我是参加了1985年12月1日重庆师范学院太平天国史研究室成立会的来宾。这个研究室成立不到两年,能做出这么多的成绩,令人欣慰。”
广西师范大学钟文典教授与中央民族学院郭毅生教授相继发言,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研究太平天国史的情况。郭毅生教授称赞重庆市的太平天国史研究工作是异军突起。
当天下午三时,全体代表到达重庆枇杷山重庆博物馆,参加为配合大会召开而由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与重庆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太平天国文物展览”的开幕式。重庆市冯克照副市长为开幕式剪了彩,与代表们见了面,并陪同代表们参观了展览。
11月12日进行了一天的讨论。13日全体代表乘船赴四川省涪陵市参观太平军在125年前进军涪州时留下的史迹,包括涪陵市南郊的天险望州关两军对垒的古战场。望州公园内为纪念石达开而修建的“翼王台”“翼王饮马池”“翼王井”。当天下午到达涪陵,晚上即乘船返回重庆。在涪陵市参观时,涪陵的王天义副市长,市建委的任达副主任热情接待了代表们。代表们盛赞涪陵市领导同志对文物古迹的重视,与对太平天国史研究工作的热情支持。
11月14日,15日又进行了两天讨论。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与讨论情况如下:
一 关于太平天国史研究的古为今用
不少同志认为,如果说这次农民起义成功的经验对我们所起的借鉴作用已经不大,他们失败的教训却是今天仍有不少地方值得我们借鉴。例如吃大锅饭,难以克服的平均主义;例如洪仁矸推行新政,常受到来自内部的抵制。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 关于对石达开远征军的再认识
有些同志认为:石达开远征军是一个群体,人数最多的时候超过20万人,不能单纯地看作石达开个人意志的产物。有必要从天京军民对石达开共上“义王”尊号,大量太平军将士从各个地方陆续投奔石达开,追随他“近征”和“远征”这些事实上来考虑问题。石达开远征军会不会是“群众选择领袖”的产物,会不会是太平军将士“民主意识”的产物?值得探讨。
三 关于对石达开的评价问题
宝鸡师范学院姜秉正院长认为:评价古人,应该从他行为的社会效果立论。例如石达开的兴师靖难,是制止了内讧的延长;他的出走,既逼洪秀全雪去安福二王王号而稳定了政局,又避免了再度内讧而保存了革命力量;他的舍命全军,确已全活了4000人,这些行为的效果都是好的。
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石达开在太平天国前期功勋卓著;在太平天国后期孤军奋斗,最后虽然失败,仍然起了牵制清军,配合长江下游的太平军作战的作用。他自己的奋斗精神也很能激励后人。因此,他在后期的功绩也不能否定。需要继续发掘史料,对他当时所处的环境,条件,与他个人的思想,性格加以认真的探讨,才能作出公允的评价,绝不能以今人的标准去苟求古人。
不少同志认为,对古人的评价还不能一盖棺就定论,还应该探讨他身后所产生的影响。例如石达开在远征西南各地所留下的火种,对辛亥革命起了促进作用;老一代革命家中有不少人是受到他的影响而投身革命的。在评价石达开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到这些作用。
四 关于“舍命全军”的评价问题
不少同志提出:历代农民起义的领袖在濒临失败之时,常有“舍身救民”“舍命全军”的情况发生。除石达开的舍命全军之外,对杜文秀也有舍身救大理军民的记载。这种现像值得认真探讨,不可轻易的一口否定。尽管不同时代的阶级都有不同的道德标准,但是根据任何道德标准来看,舍己为人总比损人利己好得多。
五 关于洪石矛盾
不少同志认为:过去受封建“正统”观念的束缚,认为石达开离开洪秀全就是离开革命,背叛太平天国,这是不公允的。我们既然承认石达开的出走是洪秀全所逼迫,是洪秀全一手造成的,而出走又避免了再度内讧,保存了革命力量,则不难作出判断:石是而洪非。出走以后,石达开本不想远走高飞,只想从事“近征”,而洪秀全却以撤职,拆台来逼他“远征”。这只能再一次说明:石是而洪非。
六 关于石达开远征军放弃宗教迷信
在涪陵会议上提出的石达开远征军在进入西南腹地后放弃了宗教迷信的新观点,在这次会议上得到了不少代表的赞同与补充。
七 关于石达开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有的同志认为:石达开最后的失败是受洪水阻拦与番族彝族土司的围攻,这说明他没有处理好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有的同志则认为,石达开从渡过金沙江到兵临大渡河,已在彝族地区行军多日,从未与彝族发生冲突,而是顺利通过。这就足以证明他在这一方面的工作做得不错。土司头人受清廷收买而乘人之危,不能够说明石达开不善于处理民族关系。
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石达开的母亲就是壮族人,他在故乡时,常在来土斗争中排难解纷,很会做团结人的工作,因此不致于有严重的歧视少数民族的情况发生。
八 关于太平天国纪年的问题
不少同志认为:太平天国纪年的下限问题,实质上就是承不承认石达开远征军的问题,承不承认石达开牺牲后他余部的斗争的问题。如果只以天京政权为准,则下限应断于1864年;如果承认改编后灯捻军就是太平军,则下限可延长至1868年;如果承认石达开殉难后他余部的斗争,则下限还可以延长至1872年。因为石达开远征军余部李文彩部是在1872年4月才在黔东的牛塘失败的。
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太平天国纪年的下限应该是1872年。
11月15日下午举行了闭幕式,重庆师范学院叶乃器院长在闭幕式上再次感谢各地代表对会议的热情支持。会议期间,重庆电视台播放了会议的开幕式与“太平天国文物展”剪彩的新闻,各地有关报刊陆续刊载了有关会议的消息。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甲方乙方--无产阶级史学家总结的“翼王十误” numzero 字6533 2004-02-02 19:39:30
😨误说由来--石达开离京从征人数考 (作者:史式) numzero 字3811 2004-02-02 19:37:02
翼王长期被扣以‘分裂主义’的大帽子,我第一次听到相对公正的声音是 司马水镜 字292 2004-02-02 20:36:13
🙂1987年两次有关石达开的太平天国学术会议纪要
资料如此详尽,佩服!感觉象87年第一个 司马水镜 字0 2004-02-03 00:29:44
☹️1981年四川石棉召开的重评石达开功过太平天国学术会议纪要 numzero 字7692 2004-02-02 20:54:32
😉[文摘]石达开“远征告示”解惑三篇 numzero 字9613 2004-02-02 02:28:31
石达开的惟一过错是他失败了 西北望 字795 2004-02-03 02: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