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严与慈之间 -- 绿野仙踪

共:💬46 🌺9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严与慈之间

今天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关于教育儿女的文章,有点感触。

我是在一个典型的严父慈母家庭里长大的,军人出身的父亲在管教子女方面颇为严厉,我和哥哥年幼的时候没少挨过他的打骂,母亲则生性慈悲,从未在我们兄妹俩身上动过家法,且时时为我们护短。如今,我和哥哥心底里对于母亲的感觉更为亲近,偶尔跟父亲开玩笑地提起当年所受的皮肉之苦,他老人家还会带着一丝歉疚笑着骂我:“这丫头,还挺记恨的嘛,要不是我管得严,你这野丫头能有出息?”

我窃笑。俗话说不打不成材,其实打了也未必成材,窃以为自己出息倒还没有,不过是长成了他们眼里的良家妇女,没有误入歧途罢了。窃笑之余又有点庆幸:好在家有慈母,若是严父严母双管齐下,我和哥哥怕是吃不消了。

等到我为人母之时,方才体会到,教导孩儿实在是一门费心思的学问,在严与慈之间寻求平衡并不容易。过于慈爱的父母缺乏权威,难以规范孩子的行为,过于严厉又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甚至伤害亲子关系。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作为借鉴,我是坚决反对打骂孩子的,何况身在西方国家里,孩子们小小年纪就懂得,挨了父母亲的打可以报警,把实施体罚的父母送上法庭。

文章提到明仁孝文皇后徐氏在《内训 母仪章》里面的一段古训:“孔子曰:‘女子者,顺男子之教而长其理者也。’是故无专制之义。所以为教不出闺门,以训其子者也。教之者,导之以德义,养之以廉逊, 率之以勤俭,本之以慈爱,临之以严格,以立其身,以成其德。慈爱不至于姑息,严恪不至于伤恩。伤恩则离,姑息则纵,而教不行矣。” 慈爱不至于姑息,严恪不至于伤恩,这便是严与慈之间的平衡了,具体实施起来,一曰导,二曰养,三曰率,本着慈爱之心来严格要求,不能走极端。

可是说永远比做要简单得多,急性子的我常常在儿子不听话的时候失去耐心,把晓之以理的话语变成了命令,颇有点伤恩的感觉。就拿陪儿子练钢琴来说,他在老师面前表现尚好,虽然小屁股老是在板凳上面蹭啊蹭的。在家里就不行了,猴子般的好动本性得到全面释放,总是表演乱弹琴,经过多次批评均不见效,我急起来便拿出母亲的威严训斥他,这才好一点,可是看得出他心里是大大地不快。后来我请教一个女同事,她说,奖励啊,练得好就奖一个STICKER,我这才想起,儿子小的时候我经常用这种方式来鼓励他,现在他大了,我怎么就忘了这一招呢?奖励是没有年龄限制的,有谁会不喜欢呢?于是这两天开始实施,果然,儿子没能抵挡住二十个STICKER换一个玩具的诱惑,练起琴来乖了很多,这一乖,便发现了音符的动听之处,竟有点喜欢了。看来,把握严与慈之间的平衡除了控制态度和程度以外,有时候还需要一点润滑剂和催化剂的帮助。

又找了几篇网文来看,发现一个有趣的说法:现在的家庭里,慈父严母的现象越来越多了,专家指出,孩子应该从父亲身上学习男性的坚韧和魄力,从母亲身上学习温柔和体贴,如果父亲过于软弱,孩子就很难坚强,如果母亲过于苛刻,孩子就会缺乏爱心的哺育,因此,从人类性别的基本特征和认知习惯来讲,在慈父严母的家庭里,父母双方更应该注意调整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可能的话,尽量是父亲严格一些,母亲慈爱一些比较好。

幸运的是,除了书籍报纸和网文以外,我们还有《圣经》的指引,里面对于父亲母亲和孩子的角色也做了清晰的阐述,其实归结起来就是“严父慈母”的意思。教会里的老师也会告诉儿子,听父母亲的话,才是神所喜悦的好孩子。愿我们“教导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言二十二:6)

关键词(Tags): #严与慈#儿女教育元宝推荐:柴禾儿妞,希宝,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