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农民-文革-知识分子 -- 萨苏

共:💬615 🌺1100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希望老萨不要再提这个话题了。

1.太祖发动文革主要是冲着当时的领导干部来的,当时挨斗的基本被成为走资派,而不是右派(反右时挨整人的称谓)。国人内斗手段比较狠是一直如此的,文革那时再狠也未达到“宁可错杀三千,也不漏网一个”吧。主席和其他老干部都是经过内战的血雨腥风的幸存者,都明白失败者是没有要求胜利者宽恕的权利的。只有胜利者才有权力宽恕对手。因此,TG党内历次运动整人都挺狠,失败者下场有几个好的。老邓在苏区陪主席倒霉时,连老婆都和李维汉跑了(就是李铁映他妈),那时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了(要不他怎么会感激唐义贞几十年)。

2.农民问题与文革没有直接关系。河里边的许多人已经论述过了,为了实现工业化,TG必须得通过工农产品的剪刀差获取资源支持工业发展。农民负担问题在改革开放以后依然很严重。直到前几年国家才通过免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但至今效果还需要继续观察。另外,主席对农民还是很有感情的,建国以后,农村的教育和医疗还是很有成效的,证据就是文盲比例较建国前大幅下降,人均寿命大幅增加(人口也大幅增加,以致不得不计划生育),注意,中国至今是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其中,毛时代的赤脚医生,是作为发展中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社会医疗的典范被联合国推广的(我还是从BBC上知道的)。而主席去世以后,农村的医疗日益萎缩,直到16大。2003年sars期间,BBC评价TG需要重新赤脚医生体系继而发展农村医疗体系,解决农民的看病问题。

3.知青下乡是当时必须的。因为人口膨胀,城市无法解决一大批人的就业问题。对比,看一下,80年代出的待业青年问题,和90年代,大批工人下岗问题。俺娘和我中学班主任就是67年高中毕业的,老三届中的一员。公平的说,知青下乡前的那几年,由于武斗,当时无法安置的青年留在城市,太容易出事了,很容易引发大规模的暴力事件。

另外建议老萨举例子以前,最好大概查一下相关信息。比如:不要再提“包产到户,让勤劳的人能够有机会”,因为据媒体报道目前包产到户的典范安徽小岗村已经准备学习坚持了集体经济道路的村庄(华西村和南街村)重新走集体经济道路。而且70年代末,农业生产大提高,也有文革时期开建的一批化肥厂开始投产的贡献。另外,包产到户制度好像阻碍国内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一个农民能承包多少土地,根本没有必要用多少农业机械。至今国内农业机械用的最多的地区是黑龙江的北大荒地区,因为那里地广人稀)。

滴灌技术不是起源于中国。40年代末期,一位叫希姆克.伯拉斯(Symcha. Blass)的以色列农业工程师在英国发明了滴灌技术。50年代,他将此种技术带回以色列的内格夫沙漠地区,应用于温室内灌溉。从60年代初开始,滴灌在以色列、美国加州得到广泛推广,主要应用于水果及蔬菜灌溉。

张志新确实在文革以前,在生活作风上有问题(俗称搞破鞋),并最后离婚。本来开始指示是关起来做反面教材(张的作风问题是最好的小辫子,完全可以让群众对张没有好印象)。结果没想到,当时她精神有问题,在文革时期,在公开场合恶毒咒骂毛泽东(就是被老毛整得挺惨的,对老毛恨之入骨的干部也没有这么嚣张),引起很坏的影响。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