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老拙侃股票90】实盘第37周汇报 ——市场在担忧中筑底 -- 老拙

共:💬85 🌺22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再问中信证券】持续的高成长可能性有多大?<二>

接上文链接出处

那么我们来具体分析下中信的两个形成持续的高成长性的核心指标:净利润率增长率和总产值增长率

1.净利润率增长率

按老拙的总结中信的业务主要是3块:经纪业务,承销业务,创新拓展业务(包括打新,直投,权证等),引用下老拙的统计材料,我们分开来说.

那么[中信证券]环比增长40%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代理买卖证券业务:

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下降18.5%,收入减少8.47亿元;

承削业务:

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增长136%,收入增加3.37亿元;

自营投资业务:

合计投资净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增长65%,收入增加13.52亿元。

可见,自营投资业务收入增长净值最大,是其业绩环比增长的主要原因。

A.经纪业务:这个业务的净利润率跟市场的平均成交量的关系是明显的.在电脑化操作为主的今天,成本是大致差不多的,而日平均成交量的大小决定了这个业务的净利润率.05年到07年,日平均成交量是明显增长的,这也决定了这个业务的净利润率是一直持续增长的,但530左右日成交量达到了峰值,然后虽然大盘继续牛市,而日平均成交量却呈下降趋势.所以,近一两年,不管继续走牛或者走熊,(平均成交量大增,大市却走熊,这种情况不大可能吧),日平均成交量的拐点已经明显确立.那么这个业务的净利润率的拐点也明确了,因为成本大致不变,随日平均成交量的萎缩,净利润率呈加速下滑的趋势(萎缩到一定程度,甚至不排除出现负数的可能)

B.承销业务:老拙把它分成了三块--直发,再融资,企业债.我们也分开来看

1>直发

当单边牛市结束之后,这个业务受到市场竞争必然加剧,导致的结果必然是风险加大,利润变薄,而净利润率也就必然呈现下滑趋势.据老拙统计,中信在上一轮熊市里也没有IPO亏损的记录,但这并不代表它从事这项业务的净利润率不会下降.

提供2个参考资料:关于风险的--中国中铁IPO\\\"泡沫\\\"之争外链出处

关于竞争的--中投每天至少需要盈利3亿外链出处

2>再融资

这个主要指增发和配股.这个业务,我们在老拙的统计里可以看到,单边牛市的行情下,中信都有失手的时候.当单边牛市结束之后,这个业务的风险可谓巨大.不说亏损,那么认为这个业务总体上的净利润率下降应该是合理的.

3>企业债

2 企债规模扩大短期内不乐观,看起来是由银监会发的一个文引起的,实际上是企债(公司债)市场有重大缺陷。
参考该话题的相关讨论可知链接出处

这个业务首先是利润率本身就不高,然后形成重大利润增长点的时机也未成熟.我们也就且当它保持不变吧

综合来看,承销业务的净利润率在单边牛市结束之后,是呈下滑趋势的.

C.创新拓展业务(包括打新,直投,权证等)

当单边牛市结束之后,这个业务的利润率的下降就不需要怎么论证了吧.说下直投,国内来说,好票就那么多,又没有什么准入的门槛,中投这个巨无霸的竞争就不说了,象雅戈尔这种尝到甜头的机构大量存在,说这种业务总体上的平均净利润率会持续上升,好象也缺乏明显的市场基础.国际来说,中投的黑石案,国储铜案,QII的表现等等,无一不说明中国的金融机构的操作能力还在学生阶段,加上客场做战,游戏规则也有一个熟悉的过程.走出去,可以说必然的发展道路.但这些拓荒牛先出去交几年学费,也是合理的.所以,中信在国际上的扩张和合作,我们只能说祝愿他好好干,想要立马出成绩,那是不现实的.

好了,总结一下.在530后日成交量出现拐点之后,11月单边牛市的格局明显发生改变之后,中信总体的平均净利润率已经出现了拐点,呈现下滑的趋势.按以上的分析结构可知,这个趋势估计最近一年半载也难发生重大改变.

2.总产值的增长率

中信的各项业务的产值有的升有的降,很难分开来分析出一个结论.我们不妨作个假设:中国这个相对封闭的金融市场,在以年为单位一段时间里,能用于金融投资活动的货币是有个上限的.

比如说05年到08年,能用于投资的货币总量是有个上限的.表面上持续的流动性过剩,通过2年翻了6倍的股市和暴涨的楼市的沉淀和消化的作用,已经充分透支了这个过剩的能量.表现在大盘成交量的萎缩,其实可以认为是流动性不足的一种表现.就好象一桶水,一个管子进水---也就是各种因素造成的流动性过剩,而造成催生本轮牛市的投资资本;另外一个管子出水---也就是股市和楼市对资本的沉淀作用.这个桶里水能去到多高,取决于进水的速度和出水的速度的差.结合现实可以发现,进水的速度是持续稳定的,而出水的速度却是加速增长的.当股市走到6000点的时候,出现了拐点,进水的速度虽然还保持持续和稳定,但出水的速度增长太快,对桶里的水来说,确是由增长变为下降.也就是说,.对金融市场来说,虽然外部条件的流动性过剩因素没有改变,但是内部市场的资本情况已经变成流动性不足

如果上假设成立,那么对中信来说,能够产生产值的资本总量在减小,而暴利造成市场竞争在加剧,加上行业本身不具垄断性和相对低的入行门槛,造成中信在总体上的市场分额也在减小.这两样东西的减小,直接造成了能够产生利润的总产值由05年开始的增长已经变为下降.顺便说下,我理解中信这样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能够形成有效产值的核心要素在于资本的流动性的大小.

3.平均净利润增长率和总产值增长率的综合作用.

如果说上述关于总产值增长率的假设条件不充分成立,那么我们在肯定了总体上净利润率下降的判断之后,可以再分析下二者的综合作用.从老拙的统计可以看出,3块业务中,现阶段的净利润率的大小的顺序是:经纪业务>创新拓展业务>承销业务.而总产值的构成则出现倒过来的趋势,即高利润经纪业务的产值总量在减小,低利润的承销业务的产值总量在增大.

由此可见,就算总产值大致不变,但产生利润的持续高成长性已经出现拐点.

综合以上全部叙述,结合持续的高成长可能性有多大?<一>的理论分析,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信的持续的高成长性已经随单边牛市的结束,明确出现了拐点

再退一步说,假设您都还认为上述结论不成立.那么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至少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对持续的高成长性来说,净利润率的确定增长和同时总产值的确定增长是充分条件,而业绩的确定增长只是一个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如果确定净利润率增长同时总产值确定增长,那么持续的高成长可以说是必然,同时也不断表现出业绩的增长.但是,只有业绩的同比或者环比增长,是并不能证明持续的高成长性的.

也就是说,老拙确定的业绩增长,并不能说明确定的持续的高成长性.根据老拙的理论体系,也同时可以推论出:.个股基本面的持续的高成长性不确定,在市场价格上获得逆于大市的认可也是不能确定的

再继续推论,格子组的实盘操作:根据不确定的依据,做出确定的判断并指挥操作-没有任何风险控制措施的坚定持仓.那实质上就是在赌博.赌对了,还可以说是错过了扩大赢利的机会;赌错了,如果真的走出个只需半年的熊市,中信的价格跌到成本价以下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对现阶段格子组的操作建议是:以逢反弹完全出货为目的而操作.持现观望.市场真的一确定转熊,没个一年半载回不了头的.其实盘中观察也可以发现:券商板块正是大盘领跌的力量之一.其内在原因,我估计还是基本面发生了逆转.市场没有散户想象的那么笨.

顺便说下大盘.对于A股这个基本封闭的市场,防资产泡沫的宏观政策的向下力量的确定和人民币升值的向上力量的主要作用下,相当长的时间内,最乐观的估计也是只能维持一个温和的所谓震荡牛市,受不同力量的影响,个股的分化会非常严重.这次的分化必然是受益于人民币升值的群体上升和受害于防资产泡沫的宏观政策的群体下跌,为盘面的主要表现.很不幸,中信正是防资产泡沫的直接受害者.所以,暂时从中信里退出来,把精力转到人民币升值的主线上去,应该是一个好的选择.鉴于中信远期基本面的良好成长性,耐心的等市场把它错杀的不成人形了再拣回来也无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