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太平洋战争前日本经济状况简介 一 -- 电子赵括

共:💬76 🌺353 🌵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太平洋战争前日本经济状况简介 四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1937年,此时全世界的焦点在于西班牙内战,包括英美法苏德意等列强在内的大部分目光都集中于西班牙。在德意法西斯的大力援助下,弗朗哥叛军逐渐占据上风。英美出于对苏联势力扩张的担心,纷纷表示“不干涉”,实际上坐视左翼政府的覆灭。1937年1月,美国决定中立法案适用于西班牙,禁止对交战双方进行军火等的出口。在这个背景下1937年5月,美国通过了新的中立法案,不但禁止向交战国出口军火武器,禁止提供金融信贷,还将其范围扩大到石油等战略物资,并禁止交战国除非拿现金买卖以及本国船只运输以外的贸易。然而在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美国并不立刻将任何实际限制适用于日本。1937年,美国向日本出口石油3500万桶,其中大部分集中于战争爆发后的下半年;1937年,美英一共向日本出口了200万吨废钢铁,超过1936年4倍;美国向日本的机械出口达到1亿5千万日元,大部分都是可以用作军工的机械。当时日本对美贸易中涉及大量军用物资进口,以1936,37年为例,日本进口的石油以及重油的76.6%来自美国,生铁以外的钢铁51.1%,机械以及零部件的42.1%,汽车以及部件的94.3%,铜的97.1%,木材的46.4%依赖于美国。中立法案是否会适用于日本,当然是各方面关注的焦点。美国内部也确实有政治势力,例如8月19日有24名众议员提出将中立法案适用于中日双方。然而很显然,对于缺乏现金和本国商船的中国而言,中立法案更加不利。出于对华考虑这也成为最终没有被立刻适用于中日双方的原因之一。毋庸讳言的是,经济利益的诱惑也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国内政治势力的影响下,罗斯福总统仍然于9月14日决定禁止美国船只运送武器军火等物资去中日两国。对于缺乏海运力量的中国而言,这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此时的英国虽然也没有立刻同日本决裂,仍然抱有妥协企图(英美两国此时均对日本国内的政治势力抱有期望,认为将能够影响军方放弃对华侵略政策,至少能有所缓和)。因为英国在扬子江流域以及华南的铁路,航运,通信,金融等方面有重大利益,尤其是法币发行的货币改革成功,通过巧妙的金融手法在华利益有所加深。1937年5月孔祥熙访问英国,双方达成总额为2300万英镑的两笔贷款协议,并进一步发展了政治关系。对于日本的侵华战争,英国极力避免其侵略行为波及华南。然而英国此时无力对日本采取强硬措施,尽管再三要求美国在这个问题上共同合作,在美国并不曾实际上对日采取措施的情况下也无力积极介入。英国首相张伯伦曾经在给美国政府的信件中表示,“为了减轻德国的威胁,必须要得到美国的合作。孤立无援的英国为了避免在欧洲和远东同时陷入麻烦,将不得不同日本进行协调的努力。”战争爆发后的一段时间内,英美对于日本的政治经济政策仍然相对妥协。1937年12月12日,攻击南京的日本海军飞机“误炸”了美国军舰,陆军也炮击了两艘英国军舰。当时的美国驻日大使格鲁在其回想录《驻日十年》中承认,此时的局势一度令他想起美西战争前的缅因号事件,有两国断交之预感。然而在英美两国尚不愿意同日本进行根本性对抗的整体气氛中,这件事并不曾引起大的波澜,不了了之。

侵华战争爆发后,近卫内阁开始树立强有力的举国一致体制。1937年7月11日,日本政府邀请政界财界舆论界的代表,15日召集地方长官,指示要全力进行支持战争的舆论导向。7月25日至8月7日召开的第71次临时议会,开始规划建立为了配合“华北事变”的各种法案。众参两院一致通过了支持侵华战争的决议案。在政府方面提出的35项法案中,33件被原封不动地批准,一件做了改动,一件未能达成一致。预算方面,前后共两次批准了总额为5亿1640万日元的经费追加预算。随着侵华战争的扩大,经济体制转向战时体制已经无法避免。9月4日到8日,召开了第72次临时议会。在9月4日的开幕式上天皇发布了敕令,实际上做了战争宣言。侵华战争成了日本不动摇的国策。

第72次议会成立了临时军费特别会计法,规定以侵华战争为目的的临时军费同一般会计区别对待,批准了20亿2260万日元的庞大临时军费。注意这个预算仅仅是到1937年1月第73次议会正式开幕为止的四个月期间的经费,已经和1936年以前的年度预算匹敌,那时候年度预算也不过23亿日元左右。其中大部分要依赖于公债。这当然会对国际贸易平衡和通货膨胀造成影响,日本政府不可避免地要对经济进行管制。第72次临时议会对于政府方面提出的11件法案全部原封不动地通过,其中的临时资金调整法,进出口物资等临时办法,军需工业动员法的批准,事实上决定了日本经济已经完全走向了战争。日本为了进行战争动员的举措不胜枚举,这里只找一些简单的加以介绍。1937年8月14日,大幅度修改军机(机密)保护法;10月25日,在陆军的强烈要求下,原来进行国家总体战调查计划的企画厅同资源局合并,成立企画院,直属内阁。甚至连厚生省(卫生部),其初衷也是为了确保侵华战争中的兵力劳动力而与1939年1月11日合并一些机构后创建。1930年后日本不少极右组织成立,其极端分子屡屡因为惹事生非而被拘捕,侵华战争爆发后被逮捕的右翼分子不少被赦免减刑假释等等。这自然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冲击。

1938年1月22日,日本第73次议会开幕。这是近卫内阁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正常意义上的议会。1月22日近卫首相作的施政演说中表示为了迎接“事变”的新阶段,必须从物质精神两方面完成国家总动员体制,预算案也必须从长期化和军需物资的充实为基础制定。本届议会批准了一般会计35亿日元,临时军费49亿日元的超大规模预算,并开始实施包括国家总动员法(1937年5月已经由陆军方面提起)的各种法案,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实实在在地作了长期战争的规划。所谓的三个月灭亡中国,这实际上是自己打了自己一记耳光。然而军事形势并无想象中的乐观,尽管整体上日本内部对战争仍然表示支持,部分政党已经表示了对其中某些议案的反对。尽管最后日本政府提出的86项法案均被通过,超大型预算案也得到批准,其中某些问题唇枪舌剑,广田外相一度拒绝回答质疑。对阁僚的不信任感也增强,导致不久后陆军大臣(杉山元卸任,板垣征四郎出任)和外务大臣(广田弘毅卸任,宇垣一成出任)的人事更迭。

在日本制定了临时军费特别会计法后,日本军费开支急剧膨胀。1936年,日本军费开支占政府开支的46%,1937年急剧上升到69%,1938年到1941年一直维持在72%-76%之间。这其中还不包括为了筹集军费所发行国债的利息偿还部分。临时军费基本上依赖于公债发行,例如在临时军费会计法成立后的一年半里面,94%的临时军费依赖于公债,这当然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同1937年对比,1941年日本批发市场价格上升70%,零售物价上升幅度与此类似。经济形势的恶化也直接导致了军用物资的供应困难。1937年10月企画院设置后,一直到1943年11月军需省设置为止在物动(物资动员)计划的制定,国家总动员法的制定,生产力的扩充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1938年1月,其制定的38年度物动计划得到批准。日本经济严重依赖外来物资进口,物动计划的核心问题也是如何分配军民用物资进口的资金使用比例。然而1938年第一,第四季度由于外贸状况恶化,当初计划进口30亿日元物资仅进口了25亿。在物资分配倾向于军用物资的前提下,民用物资的进口被大幅度压缩。同时,在“铁钢饥馑”的状况下,陆海军不但为了争取钢铁配额互相之间进行了激烈斗争,1937年8月制定了制铁事业法;12月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建造被纳入管制;1938年4月禁止拿生铁铸造文具家具等47项物资;7月禁止在文镇,铅笔刀等103项物资制造中使用钢材。对于使用中的钢制品,部分被以“废铁”的名义强行回收。

尽管进行了种种努力,由于日本经济恶化,进口能力削弱,物资缺乏的局面不能缓解,直接导致1939年的物资动员计划难以制定。一直到1939年5月,39年度已经开始了一个多月,物资动员计划才得以制定。然而就是这个拖延了一个多月的物资动员计划,也因为1,西日本,朝鲜等旱灾导致粮食减产,不得不进行粮食进口(回想起1939年日本在对法国的谈判中就有70万吨的粮食进口计划);2,煤炭不足以及干旱引起的电力供应不足;3,美英法的对日经济政策日趋强硬,尤其是1939年7月26日的日美通商航海条约的废弃;4,欧洲战争爆发,导致各国在战略物资出口上的限制,以及这种限制扩大到了其殖民地,1939年度的实际物资供应比计划少了20%,仅仅完成了80%。39年下半年日本经济动荡,直接导致了阿倍内阁垮台。在讨论1940年的物资动员计划时,越来越恶化的经济形势少不了又会带来一番唇枪舌剑。一直到1940年6月,40年度的物动计划才确定为39年度的80%,也就是说按照39年实际提供的物资进行计划。可是这个减少了的计划,仍然只完成了约85%。两年过后,日本的实际物资动员能力已经缩水到原来的68%,跌幅达到1/3。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很显然日本政府制定的任何计划都将成为泡影,实际上无法实施。每到危急关头日本人能够想到的办法都是战争,如果他们继续这个惯性,他们的下一场战争会是什么地方呢?

1940年6月底制定的40年度物动计划已经给出了答案:自从企画院成立,开始制定物资动员计划以来,第一次向海军作了倾斜。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