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第六章 闪转(1)·非常轨迹 -- 双石
在这里笔者不能不暂时跑一下题,就着这事儿来说道说道什么叫做“民主决策”。
“民主”这个东西的确是个好东西,但它只是决策手段而不是决策目的,实现民主决策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多样,而投票表决方式仅仅是其中的一种。在有合理与充分的监督机制制约下,以民主选举方式或公认权威机构委托方式,将重大决策权交付某个已经通过各种考察考量考验的贤者智者雄才伟略者,也是“民主决策”的一种形式——比如现如今很时兴的“董事会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以笔者陋见,制约机制比个人品行更重要,择人比择事更重要,笔者本人就忒腻味参加各种自己根本就不明就里,或者根本就不感兴趣的会议。同样,笔者被人委托办事儿时,也忒腻味儿什么人都来指手划脚不着边际地点点拔拔:要不你来干?要不俺来立个军令状,办不好事儿你来办俺成不成?
客观而言,在转战频繁,敌情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下,动辙就开“二十余人的中央会议”来讨论某个具体作战计划,既不符合战场指挥规律,也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这当间不是有不少掺和不了这事儿却有其他要紧事儿要掺和的人么?如此“民主决策”,“民主”的目的还上哪儿找去?作战指挥是一种须要高度集权的工作,只要这个集权能得到充分的制约,它也还是被“民主”范畴所包纳。此前博古、李德的“集权”,是一度失去中央政治局领导集体制约的“专权”,而且他们自己专权却不喜欢下边干活的人临机也专一把权,战略级别的指导者竟然连人家机枪迫击炮放哪个位置都要限得死死的,这当然就跑出了“民主”的范畴。但现在什么事儿都要开大会讨论,跟博、李等把师团甚至营连指挥员的活计都搅揽一把的作为,不说是“五十步与百步”,至少也有“异曲同工”之嫌吧?
此时毛泽东可能已经有了束手束脚的掣肘之感,遂提议“不能过去那么多人集体指挥,还是成立一个几人的小组”,3月12日,中央政治局在审议通过了下一步“野战军战略方针”的同时,也批准成立了一个新的“三人指挥小组”,这个“三人指挥小组”的成员为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任务是“全权处理最紧迫的军事工作”,由毛泽东负主要责任(1)。
至此,毛泽东名符其实地重登前台。
名符其实登上前台的毛泽东面临的形势实际上已趋紧迫,北线川军郭勋祺部和紧随其后的中央军第四十七师裴昌会部已进至遵义,从何键那边调来的湘军第53师李蕴珩部也正向遵义赶进,南线吴奇伟纵队主力也由乌江渡、刀靶水向遵义、鸭溪扑来,可供中央红军选择的回旋地域正在日渐缩小之中。
于是,在毛泽东等的视野中,“赤水河上游”区域就顺理成章地愈加凸显起来。
12日,中央政治局和中革军委议定成立新“三人指挥小组”的同时,也重新把消灭泮水、西安寨的黔军犹禹九旅的计划提上了日程——因为“该敌仍回踞西安寨——泮水一带”,为消灭犹旅使用的兵力为红三军团和干部团,统由彭德怀、杨尚昆指挥,要求他们于13日“以秘密、迅雷手段迂回该敌,到新场(即打鼓新场,今金沙县城)旧路而消灭之”(2)。而红一军团则“分经倒流水、长干山附近两路”,“限13日10时开到井坝、石坑、坳口地域”,“向坛厂警戒,向泮水、新厂方向侦察警戒并封锁消息”(3)。
中革军委在下达上述部署时,也说明了“消灭王敌”的真正目的:“我野战军决转移于仁怀东南及以南地区消灭王敌,以寻求周、吴两敌的机动,并略取和控制赤水河上游渡河点。(4)”但“略取和控制赤水河上游渡河点”有着一个无法回避的障碍,那就是有着12团之众的周浑元纵队,此刻他们正盘踞在坛厂、鲁班场一带,正好遮蔽着在毛泽东等视野中已愈渐凸显的这片地域。
也就是说,对“周、吴寻求机动”,是“略取和控制赤水河上游渡河点”的重要前提!
——特别是“周、吴”中的这个“周”。
从中革军委12日的部署来看,“朱毛”对周浑元“寻求机动”之首选,是将其“调离”。
周浑元好像确有被“调离”的迹象:13日那天,盘距坛厂的周浑元纵队第十三师万耀煌部为“堵匪西窜”,奉命“经鲁班场向三元洞搜索前进”,并于当日午后“全部到达三元洞,警戒待命”(5)。自觉自愿地为“朱毛”晾出了坛厂——仁怀——茅台这条要道。
而万师刚有移动的动向,就立即被正严密监视其动向的中央红军侦知。
这似乎正是中央红军“寻求机动”所寻觅之时机与战机。
于是“朱毛”又决定调整部署,歼击目标由“消灭泮水——西安寨之敌”追加上了“消灭三元洞周敌”,而且被追加者还是主要的:歼灭泮水、西安寨之黔军犹禹九旅的兵力缩减为红三军团“一部”,主力则转用于“进攻三元洞周敌”。其部署为:红一军团于当日黄昏由倒流水、长干山进至五马口、井坝之间适当地区,红五军团进至永安寺以西红一军团东侧,向三元洞警戒并封锁消息,各部当日侦察三元洞地形及道路网,完成作战准备,14日与西安寨方向配合,“迅速将当前之敌解决”(6)。
彭德怀、杨尚昆却提出了不同的建议。
13日晚19时,他们“鉴于我们数日来想扑捉战机都落空”,直截了当地向中革军委提出建议:由于时间仓促,地形对我不利,敌人工事坚固等因,我们考虑,无攻破周敌的可能,应迅速脱离当面之敌,控制茅台、仁怀,西渡以吸引滇川两敌向西,来寻求机动(7)。
这大概是明确提出要“三渡赤水”第一篇文字,而且地点就是茅台!
厉害呀厉害,不服就是不行,染房不出白布,“朱毛”麾下就没有什么等闲的角儿。
万师向三元洞移动让出了坛厂,也就是为中央红军出让了去仁怀、茅台西渡赤水的要道,彭、杨建议乘此时机迅疾西渡,好像也是个非常合理的选择。不过中央红军各部从现集结地就这么着直奔茅台渡口,要完成渡河动作至少也得两天,而且意图非常明白无误,不被周浑元察觉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一旦察觉撵将上来,以其12团之众击红军于半渡之中,这种危害性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了。
这时候的彭、杨可能还不知道,万师抵达三元洞的当晚,就已连夜向鲁班场折返。
彭、杨建议一小时后,中革军委亦将“野战军战略方针”下达各部:
乙、军委依此方针决定我野战军应向西南转移,求得在转移中与在消灭王家烈部队的战斗中,调动周、吴纵队,实行机动,并迅速略取与控制赤水上游的渡河点,以利作战。
丙、在这一战役中,各兵团后方统应向西。(8)
这与彭、杨建议在本质上是吻合的,只不过“方针”蕴含的动作可能要更复杂一些。
这个经“党中央政治局决定”的方针此刻仍以“黔北为主要活动地区”,看来还是“创建川滇黔新苏区”原路子。不过,如果笔者暂时将自己定位在“朱毛”的对手位置上来推演历史,那么在洞悉“朱毛”这边的状况和这个“战略方针”后,也肯定会作这样一番掂量:“以黔北为主要活动地域”可能是他们真实意图也可能是冠冕堂皇的旗帜,更大的可能是两者兼而有之。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说变就变非常便当,此“朱毛”惯有之狡诈伎俩,而真正的意图在他们那里只能是“存乎一心”……
而此间已进至头道水的中革军委又得到了情报:由桐梓南下的川军郭勋祺部已进占遵义,再次从乌江北上的中央军吴奇伟部也已进至遵城附近,且已按蒋公12日令,不进遵义而与川军一部左右转弯并肩而行,“径向鸭溪场方向急行追剿”。(9)在3月13日当天,已进了鸭溪,正向长干山一线奔来。
13日当晚,中革军委再次调整部署,将“打周”改作了“打吴”:“吴敌两师有向鸭溪开长干山的可能。因此,我野战军决明14日转移长干山附近伏击,并消灭吴敌两个师,造成了有利的战局。要求一军团及干部团(由林、聂指挥)应以伏击吴敌之目的,经桑树湾、长干山两路,限12时转移到长干山西北及以此伏击阵地,向东南及以南突击。此战关系全局,各部须按时到达指定地区,并干脆于14号半天解决战斗。如吴敌不进,则一军团应以一个师,巩固罈(坛)厂阵地,其余各兵团均留指定阵地待命。(10)”
时任红一军团政治保卫局秘书的童小鹏老人在3月14日的日记也称:红军“先拟消灭三元洞之敌,后得情报吴奇伟已到鸭溪,周浑元退鲁班场,故决定回头击敌,移长干山宿营(十五里)(11)”。
而14日这天“吴敌”真的就未进,究其缘由还是蒋公伸出一只手把这盘菜给端了回去。毛泽东打吴奇伟主意的同时蒋公的手也伸了出来:“吴纵队到达鸭溪附近,即须搜索前进,不可随意轻进。但无论周或吴部,如闻有一个纵队与匪激战,则其他纵队,须不顾一切,向激战方向猛进,以期夹击尽净,万勿稍加犹豫。(12)”
这几天蒋公几度伸手败了毛泽东等的胃口,的确有及时雨宋公明之气派,而这在上个世纪两公斗法的历史中是极为罕有的现象。这当口两公推手的过程似乎一直在顺理成章地导向这样一个推论:此间英明的是蒋公而不是毛公!因为就连周浑元这天也在为上次逃脱一劫而喜出望外地向蒋公报喜:“佳日(3月9日)犯长岗山伪一、三、五军团均到……因误以为长岗山为国军基本阵地,故用全力来犯,到后,乃大失望。(13)”
其实此时渐趋糊涂状的是蒋公,虽然就巴掌那么大块地方,他对“朱毛”主力集结的确切位置依然是一片茫然。只能模糊下个大包围,判断其“尚潜伏于仁怀、坛厂之四周”,对其动向的研判也还是游移不定。就在同一天里,他对“朱毛”意图的判断时而是“断坛厂东北方面线窜平坝、大坝,转向赤水之公算为多”,时而又是“有与我周纵队决战,乘机西窜之模样”。至少,他老人家这回伸手把吴奇伟这盘菜半路端了回去,就并不是什么明察秋毫的英明之举,而是举棋不定拿不出准主意来的一个侥幸——就在端回这盘菜的同一天,他在另一电中还催人家“由鸭溪、白腊坎(今白龙)、枫香坝、花苗田(今花茂)方向兜剿,限于15日占领白腊坎(今白龙)”哩!(14)
蒋公想过来想过去,就是没想到“朱毛”转来转去那当间还有一高招:再渡赤水河。
只有一个人想到了,那就是刘甫公麾下大将潘文华将军。
3月13日12时,在泸县的潘文华将军作出判断:“匪主力已过枫香坝以西,似有经打草坝、吴(五)马口,渡赤水河西窜模样”,或许不打算再为蒋公助阵把“朱毛”再往川境内赶,他发出的命令竟然是这样的:“郭(勋祺)指挥率部下遵(义)城后,即暂行停止,扼要待命”(15),而此间蒋公基于正游移间的那两个判断之一,给郭勋祺下的命令则是“留3团以上之兵力暂守遵(义)城……其余主力,即由遵义经江花场、牛蹄塘(今牛蹄场)、牛角屯、两河口(似在遵义境内的纸坊附近,待查证)方向兜剿,务限于16日前进占两河口。(16)”
呵呵,潘将军大概是觉得川军不在“剿匪军第二路军”序列内,听不听蒋公招呼都没事儿。
管郭勋祺饭碗的是甫公而不是蒋公,这当口该听谁的“郭莽娃”心中跟明镜儿似的。此公办事儿比较老道,并不象孙渡那样爱犟脖子瞎咋呼,而是不吭声不出气地装作没听见蒋公那番招呼,磨磨蹭蹭地并不上劲儿去向那边厢“兜剿”。到了3月16日蒋公规定的那个限期,他那队伍基本上就没怎么挪窝!
如此这般,就把“朱毛”正在扫视打量的这片空间,给结结实实地晾了出来。
而就在那天晚上,刚喜出望外给蒋公报了一喜的周浑元开始紧张起来。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第六章 闪转(4~6节)注释·非常轨迹 4 双石 字6325 2008-02-01 20:58:40
🙂【原创】第六章 闪转(6)·非常轨迹 5 双石 字10572 2008-02-01 20:57:58
🙂【原创】第六章 闪转(5)·非常轨迹 7 双石 字10598 2008-02-01 20:55:07
🙂【原创】第六章 闪转(4)·非常轨迹
🙂兄台真是花了功夫在这上,花! 二胡 字0 2008-01-31 09:59:56
🙂都是精品啊 宁静致远 字4 2008-01-30 21:08:44
🙂【原创】第六章 闪转(1~3节)注释·非常轨迹 8 双石 字5733 2008-01-30 21:03:55
🙂【原创】第六章 闪转(3)·非常轨迹 15 双石 字9798 2008-01-30 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