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太平洋战争前日本经济状况简介 一 -- 电子赵括

共:💬76 🌺353 🌵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太平洋战争前日本经济状况简介 六

1940年7月22日,当米内光政内阁被陆军“谋杀”后,近卫文磨第二次组阁。

#这里先说一点题外话。第二次近卫内阁中最出名的人物,大概要算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历史上近卫文磨三次组阁,所谓的第三次组阁实际上是以内阁总辞职后再组阁的形式开掉了“讨厌”的外务大臣松冈洋佑。真正意义上的组阁应该算两次。两次组阁,近卫文磨都挑选了资历并不深厚的将领(坂垣征四郎,东条英机)担任陆军大臣。第一次组阁后不久原来的陆军大臣杉山元去职,陆军推荐了三名资深将领继任,都被近卫否决而挑选了坂垣征四郎。这次又任命了东条英机这个少壮派为陆军大臣。东条本人并不是资深将领,第三次近卫内阁倒台后被任命为首相时自己都吓了一跳,再三推辞。战后却成为了首席战犯,不知道他是不是会感谢近卫的大力提拔?

在正式组阁前的7月19日,近卫召集外务,陆军,海军大臣的预定人选松冈洋佑,东条英机,吉田善吾到自己的家中商讨国事,近卫自己称为“四柱会谈”。对外关系方面,“四柱”大致定下了, 1 强化德意日轴心;2 签订日苏互不侵犯条约的同时扩充军备,确保对苏战争不败;3 为了将英法荷葡等殖民地纳入“东亚新秩序”采取积极措施; 4 坚决排除美国对于东亚新秩序建设的“实力干扰”。 7月26日,由陆军方面起草的《综合国策十年计划》得到批准。这个计划基于“现在世界正处于一大历史的转机”之判断,宣言要进行“大东亚的新秩序建设”。8月1日,外相松冈洋佑第一次在讲话中公开使用了“大东亚共荣圈”的措辞。日本的侵略政策已经不局限于原来的中国,指向了东南亚。

1938年度,日本制定了生产力扩充的四年计划。随着欧洲大战爆发,日美通商航海条约的废弃等等,原来的计划已经无法实施。1940年10月,作为对德意日三国同盟的报复,美国禁止了废钢铁出口日本。日本的贸易范围越来越局促,不可避免地要提出“经济新体制”。早在1940年5月,米内光政内阁的晚期,日本内部各政治经济势力对此就进行了激烈争论。争论的结果,1940年12月制定了“经济新体制确立要纲”。其基本理念,第一在于确立“包括日满华在内的自给自足的大东亚共荣圈”,“实行以重要产业为中心实行综合计划经济”;第二在于确定民营经济为基础,实际上保证了垄断资本,尤其是同军需生产密切相关的新兴重工业的利润;第三,为了支持新经济体系,要对经济团体实行再编。1940年12月以后,经济新体制伴随着产业重点主义,以重要产业(军需)为中心,统治机构的建立而开始实施。1941年4月,首先成立了钢铁统制会;8月30日颁布了重要产业团体令;到10月为止已经有九个行业被指定了12个统制会,分别是钢铁,煤炭,矿山,水泥,精密机械,电气机械,产业机械,汽车,车辆,金属工业,贸易,造船,均为战略产业。随着战争的进行,1941年7月11日日本发表了“财政金融基本方策要纲”,42年4月设立了战时金融金库和全国金融统制会;42年5月建立了铁路统制会,8月进行了第二次统制会的指定,又有涉及六个行业的9个统制会被指定,分别为棉纺,蚕丝,羊毛,麻,化工,轻金属,油脂,皮革,橡胶。伴随着上述统制会的形成,三井三菱住友三大财阀的势力急剧扩张,对国民经济的发言权增大,日本实际上基本完成了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化。

第二次近卫内阁成立时,侵华战争已经长期化,短期内征服中国的可能性已经没有。而伴随着每年军费开支的增加,日本战争经济的矛盾尖锐,通货膨胀。伴随着对苏对美扩充军备的论调,军费开支不堪重负。1939年的九一八价格停止令对普通大众也毫无益处,徒然增加大众负担。而基本资源,例如石油,橡胶,钢铁以及矿石,锡等物资的缺乏对于日本的战争机器,以及新兴的相关工业尤其是化工工业成了死活问题。以“大东亚共荣圈”为口号实施南进策略,成了政府,军部和财界的一致认识。

#这里再说一点题外话,手头的那本新四军的调查报告中也提及新四军对日宣传中就提到了日本经济压榨大众,唯有财阀军阀从中得利。看来共产党对于时局还是相当敏感的。

1941年1月27日,日本的第76次议会经过37天讨论后,通过了(1941年度)超过132亿日元的预算案,国防保安法,改正治安维持法等也都被原封不动地批准。议会已经基本成为了政府的一个图章。然而同这些“团结”向对比,关系到日本战争机器根本的物资动员计划却同往年一样,迟迟无法制定。1939年日本的物动计划就仅仅完成了80%,基于39年实际水平制定的40年物动计划由仅仅完成了86%,直接导致1941年的物动计划被搁置,看情况制定。一直到1941年7月8日方才最后被定稿,8月22日被内阁批准。其要点为,1 强调军备; 2 在东亚共荣圈内建立重要物资的自给自足体系,尤其是确保钢铁煤炭的产量; 3 国民生活必需品最低限度的确保; 4 物资动员计划同海上运输计划的吻合。 8月1日,企画院总裁铃木贞一在大本营和政府的联络会议上表示,“帝国的主要战略物资如今相当程度上依赖从自给圈(日满华)和第一补给圈(泰国,法属印支)以外的输入,依赖于英美势力圈。从物资动员的角度而言,如果(同英美)全面经济断交,短时间内必须取得并活用作战成果,增加生产能力,除此别无他法。”当时日本国内的战略储备而言,一旦同英美经济断交,航空油料最多可以支撑15个月,其他物资都只能支撑1-6个月。同时,对于物动计划的第四点运输而言,“这是左右物动计划成败的重要因素。这一环的崩溃将意味着导致物资动员计划的失败。”

顺带介绍一下日本当时的航运能力。从物资动员的角度而言,结合日本当时的造船能力,每年被击沉的商船不能超过一百万吨。而实际上开战后第一年就被击沉了140万吨,第二年超过两百万吨,第三年则被击沉了356万吨。日本海军的作战计划中,对商船的保护十分忽视。日本在侵华战争无法结束的情况下又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大大超过其能力,顾此失彼的结局是无法避免的。

#挖坑挖坑,坑坑挖挖。这个系列打算到此为止了。这个结尾估计大家觉得不过瘾,我自己也有同感。毕竟到了41年任何通常意义上的经济努力都已经无法挽救日本,战争已经成为日本的不二选择,填下去就难免要和外交以及战争准备混在一起了。因此这个坑就打算填到这里。手头还有一些日本同各国谈判以及战争准备种透露出来的日本经济相关资料,打算在日美关系的那个坑里酌情介绍给大家。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