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与政委商榷格子组未来计划暨简单总结 -- gtssp

共:💬85 🌺19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续-我对实盘的总结二

挖坑是不好滴,现在填坑。铁匠不玩萨鲶的上中下补外一篇的,一般都是续一,二,三,四...n的,n等于几,往往铁匠自己也不知道。

接着说一个和长期持有中信相关的话题,就是应该集中持有还是分散持有。

实盘之初是相对分散持有的,最早的包铝鞍钢,最多的时候是包铝中信太钢三只股票,到后来全仓中信,现在是中信成大。可以看出是从相对分散到集中。(中信和成大是同行业的,算不上分散持股)

分散持有和集中持股孰利孰弊,从实盘的实践来看,还难以得出明确的结论。实盘前期取得超额利润得之于超配包铝,后期浮盈大幅下降,也缘于全仓中信。

从铁匠目前的认识和自身实践的结果来看,铁匠不太赞成全仓一个股票,配置同行业的两个股票和全仓一个股票区别也不大。这样会失去操作的弹性。前两天在讨论风控的时候,一般想到的都是股票和现金的比例配置,其实换仓也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如果持有不同行业的两个甚至以上的股票,同时下跌自然没办法,如果一个跌一个涨,那么就有换股加仓的空间。象实盘这样的,全仓一个股票,跌的时候因为没有现金,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而如果配置的是同行业股票,那大多数时候是齐涨共跌的,操作就没有灵活性了。

不过这个说来容易,实践中如何配置,孰轻孰重,换仓的时机和标准,都是很难把握的,又都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也许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总结。所以铁匠在这里就先不予展开了。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喜欢看河友提了个问题,

格子组研究选股和买入花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多,但研究卖出花的时间少,不知是不是个问题.

价值投资什么时候是价值实现该对现的时候?这一点是否该好好研究一下.

这是个好问题,股谚有云: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傅。

实盘在这方面的问题一目了然,包铝卖早了,中信卖晚了。

这里还得老生常谈一下长期持股的问题。简单的用巴菲特长期持有的那几家或者刘元生长期持有的万科来赞成长期持有,或者用长虹/深宝安的例子来证明长期持股不可行,都有简单僵化之嫌。机械的去理解这些事例,都会引人入误区。

巴菲特长期持有的或者愿意持有的也就几家公司,其他的也都是低了买,高了卖的干活,这个铁匠前不久用中石油举过例子。刘元生持有万科是个特例,一方面确实证明了长期持有一家持续发展的好公司的股票是有可能活得超额收益的,但另一方面,刘元生持有的限售法人股不能随意抛出是这笔投资成功的关键因素,换个条件就可能完全两样了。

而用长虹之类的例子来证明长期持股不可行也缺乏足够的说服力。长虹或深宝安都是基本面变化导致业绩下降,引起股价下跌,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看,基本面发生负面变化是必须卖出的。

应该承认,在目前的A股市场上还没有可以不论牛熊,不论宏观经济形势都值得坚定持有的公司,至少铁匠目前没找到。即使有,是否真的有必要付诸实施恐怕也是值得打个问号的。巴菲特老爷子自己也说了,

仅仅固守一种特定的投资类型或投资风格,投资者不可能获得超常的利润。

这一点经常被那些巴菲特的忽悠者们所有意无意的忽略。

而铁匠前面说过,在牛市中,长期持有是获得高收益的好办法。既然是长期持有而不是永久持有,而且这里的长期持有一般不超过一个完整的牛市,而不是跨越牛熊周期(如果跨越牛熊周期的持有依然获利的话,也许真的就可以一直持有下去了)。那么,的确是存在什么时候落袋为安的问题的。

另一方面的问题是,牛市中绝大多数的股票都会被高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泡沫,当然牛市的终结,也就是泡沫的彻底破裂。

那么,能否享受泡沫,在多大程度上享受泡沫。这就是前面说的卖出时机的问题。

实盘的实践中,包铝没有享受到泡沫,中信倒是享受到了,可惜错过了卖出时机,结果泡沫破裂,盈利也下降了。

可见这是个非常难以把握的问题,即使强如老拙也难免犯错。

按铁匠目前还不太成熟的思考,大致是以牛市中的行业合理估值水平为基准,超过30%以内为合理的泡沫,可以大胆享受。超过50%以内的部分是谨慎参与的部分,可以考虑逐步减仓。超过50%,就进入危险区了,应大幅减持。

以中信为例,如果以20倍市盈率为合理估值,以07年业绩为3.6元计算,那么90元以下的中信还可以持有,高于90就需要步步小心了,100多的中信是绝对需要减持的。

其实这里铁匠不只是在总结实盘的经验,更多的是在总结自身的经验教训。铁匠在去年八九月份虽然有减仓的行为,可是不够坚决,现在看来很大的原因就是在这方面没有明确的思路。

或者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A股市场尤其是上海市场,长期以来估值顶底就是平均60倍市盈率到20倍市盈率,那么当市场平均市盈率达到超过50倍接近60倍的时候,也就是可以考虑减持甚至暂时离场的时候了。

最后再从实盘得失的角度谈一下价值和趋势的问题。

无庸讳言,实盘没有在高位减持中信的失误缘于看错了趋势。铁匠之前说过,价值投资不是绝对不看趋势的,趋势投资也是以基本面分析为基础的。

往大了说,与巴菲特齐名的投资大师林奇就是价值+趋势的顶尖高手,所以他的收益率其实是超过巴菲特的。而巴菲特呢,在他给股东的信中,专门阐述了套利交易,呵呵!恕我直言,给铁匠的直感,更接近炒题材。

而在河里,象老拙,在跋涉这样的高手都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

这里说句冒犯人的话,一些技术派爱好者,完全不做基本面分析,或者自承看不懂基本面,这样的投资方式铁匠个人认为是有缺陷的。

同理,一些自认是价值投资的朋友,回避对技术分析的了解,也是有问题的。

这是题外话,回到实盘总结。

实盘当时的情况是,以当时的估值标准,中信不高估。那么就只能从技术面去分析,结果技术面制造了个“有柄的杯子”的假象。又多多少少忽略了大盘趋势,事实上大盘当时也是个反弹的假象。所以这个失误就是这样产生的。

现在回头看来(很事后诸葛亮),问题的核心还是估值方面出了问题,这个我前面重点阐述过了。技术分析方面,难免出错。也许技术高手会嘲笑这是技术没学到家,但事实上,很多日后在k线图上看的清清楚楚的问题,在当时能准确看明白的人实在不多,如果要每次都看准,更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铁匠也曾经很相信技术分析,也见过一些能相当准确预测点位的高手。让铁匠深切认识到技术分析缺陷的是这样一件事情。在去年四五月份,东博有个技术高手,准确的通过技术分析预见了530的大跌,之后也预见到了620的调整。但是,和紫霞一样,他猜中了开头,没有猜对结尾。他预见大盘会调整到11月,低点2900。结果事实证明了他的错误,只能闭关了事。

类似这样的事例告诉铁匠,技术分析也只能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而不能成为决定性的依据。尤其是对长期投资而言,技术分析很难准确的分析长期趋势(所以技术派往往是做短线的),所以对长期趋势的分析,还是要通过市场/行业/公司的估值水平着手。

比如中信,行业景气度就是大盘景气度,那么当大盘的估值水平已经很高了,景气度到了顶点,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几乎没有,那么只能选择往下了。即使这时中信本身不高估,那么随着行业景气度的下降,估值水平的下降也是题中应有之意了。

所以,无论是对实盘,还是对河友的个人投资,只要是践行价值投资,那么就应该牢牢抓住估值为核心,重点关注长期趋势,技术分析为辅的投资方法,才能真正长期立足于证券市场。

先到这里,总结完毕。

关键词(Tags): #实盘总结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