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介紹】馬英九前傳。 -- 北宸
从江苏泰州至南京,乘汽车约费三小时,再由南京到北京,坐特快火车需12小时。时光倒流至40多年前,那时这段3000余里的路程,恐怕得需20多个钟头。
对于一个普通的旅人而言,这样漫长的旅程若没有期待会令人感到枯燥和寂寞。但在40多年前,少年****满心欢喜并期待这样的旅程:从江南小镇泰州出发,取道六朝古都南京,到达新中国政治文化中心首都北京,入读中国最高学府之——清华大学。
1959年夏天,年仅17岁的****以高分从泰州中学毕业,考入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
泰州童年
在入校简历上,****的籍贯一栏填的是“安徽绩溪”,这也是后来官方材料的凭据。绩溪人对此很满意,在出了个“红顶商人”胡雪岩、大学者胡适后,绩溪又诞生了一位政治家。绩溪的一个官方网站在“绩溪名人”这一栏将****置于胡适和胡学岩之前,可见他们多么地以老乡****为荣。
江苏泰州人心里却多少有些醋意。因为从****的曾祖父辈起,胡家就搬出安徽绩溪,在泰州姜堰一带生活繁衍。****在泰州出生,在泰州读小学、中学,直到1959年考上清华大学才离开泰州。
据绩溪县政协委员会胡锦霞讲,****曾在履历表籍贯栏中填过“泰州”,受到父亲训导后,从中学开始就一直填“安徽绩溪”。父亲的用意是希望儿子不要忘本,****当然明白。后来在共青团中央主持工作期间,在一次全国团代会上他对安徽省代表说:“我的老家在徽州地区。我是绩溪人。”
绩溪于他而言只是一个不能忘本的久远的思念,只是一个符号,他也从未回过绩溪。而泰州却是他父母生于斯、长于斯、葬于斯的地方,也是他度过人生中童年、少年这段美好时光的地方。这里有他童年时的玩伴,读书时的同学和老师,这里的每一个地方都曾留下他的足迹,这里的一切都那么鲜活。
****的父亲胡静之生前做茶叶生意。现在江苏省姜堰市坝口南街上的中心广场雕塑对面有一堵墙,正是胡静之当年经营的胡源泰茶叶店的遗址。据现年90岁的屈极天老先生讲,他和胡静之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他们两个家族都是从安徽到江苏泰州一带做茶叶生意的。到他和胡静之这一辈,彼此都在泰州生活了三代。
胡静之在姜堰出生,其家庭一直在姜堰最热闹的坝口开设茶叶店。1945至1946年间,胡静之将胡源茶叶店开到了泰州当时最热闹的彩衣街上,生意很旺。屈极天和胡静之都是泰州茶叶公会要员。
高中班长
****的母亲李文瑞1920年出生,1949年去世,仅29岁。母亲去世时,他才7岁。
三岁定八十。自幼丧母的****,从小就显露出沉稳、低调、谨慎、平和的个性,学生时代学习成绩优异,懂得与人相处。
****就读的小学是泰州市大埔小学,这所有90多年历史的小学是泰州名校,离****家在泰州市多尔巷的旧居大约10分钟的步行路程。
由于年代久远,记者所遇到的该校老师,都不能讲清****当年读书时的情况了。只是有一位老师,曾经和****的一位小学同学聊过天,依稀记得当年的一个小插曲:小学生由于年纪小,喜欢调皮捣蛋,当年****的同学们也不例外。有一天,几位同学在课堂上趁老师临时出去有事又捣起蛋来,被另外的同学告到老师处,结果挨了批评,于是对“告密者”生起怨恨来,不相往来。****向老师反映了这一情况,在老师的教导和****的“调和”下,双方又玩到一起了。
这位老师据此说,****从小就比较注意维护集体的团结。
1953年****小学毕业进入私立泰州中学(现泰州二中)读初中。这所学校有一幢挑檐建筑,名为“陈庵”,著名戏剧学家孔尚任的《桃花扇》第二稿就在此完成。
初中三年,****的操行一直得的是“甲等”,初三时****就入团了,当时班上40多人,入团的不到10人。在当时“左”的思想影响下,人们对成份看得很重要,****家开过店,属于小业主,他能够入团说明他的确非常优秀。
据一位陈姓老师讲,在初中时,国家号召农民卖余粮,****就根据报纸上宣传的“买粮大户”典型事迹为蓝本,编成通俗易懂的相声,和同学们走上街头表演,反响不小。
1956年初中毕业,****考上泰州最好的中学——江苏省泰州中学。据****的高中同班同学钱宏麟回忆,当时****才14岁,比班上其他同学要小一两岁,但已显示出稳重、谨慎的个性。高中班主任沈进林老师为人厚道,没有什么阶级斗争倾向。1959年,****读高三时,沈老师让他担任了班长。
在****当班长的高三那年,沈进林老师给他的评语是:政治觉悟高,能团结同学开展各项活动,学习努力,能对不良倾向直接提出批评意见。
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即****当时就读的泰州中学,后高中部迁出组建现在的泰州中学)校长办公室萧老师讲,****在担任班长期间,帮助班主任做过很多协调工作,并且在重要关头勇于承担责任。
****读高中的时候,正值全国上下大炼钢铁期间。他所在的班级下乡劳动,那时粮食供应不足,同学们整天处于半饥饿状态,有的同学就把农民收获下来的花生藤上未成熟的幼米摘下吃(成熟的花生已被农民摘去)。不料竟被校长获知,甚为震怒,严厉批评****的班主任,责他管教不力。****知道后,挺身而出,向校长面陈事实原委,并愿意承担责任。校长见他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勇气和道义,甚为赞许,也就不再追究了。
萧老师还讲,****在读高中时,很有文艺才能,尤其擅长唱戏。泰州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乡,泰州人很喜欢唱戏。那时的****演小生很耐看,尤其是反串起女生来,更是博得满堂彩。当时在“采茶蝴蝶舞”这出戏中,****演花仙子,惟妙惟肖。
****后来在清华大学担任过学生文工团舞蹈队团支部书记,其表演才能在高中时就已显露出来。
****一步步向上升迁,对母校的教导之恩念念不忘。在调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时,还跟当年的沈进林老师通过信。信中说:如果说自己的工作还有一点成绩的话,可以说得益于母校对我的培养。泰州中学严格治校、执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影响了我后来的学习和工作。
张校长讲,11月22日是泰州中学成立100周年。学校已向****发出邀请函,但目前还未收到回音。“这个时候他太忙了,如果不能来,我们都能理解。”
学校将****当年读书的教室空了出来,将****当年和同学们读书时的旧课桌都找了回来,张校长的说法是“作为永久的纪念”。
据张校长介绍,1993年泰州中学成立90周年时,****人虽未到,却发来亲笔签名的贺信。
读书清华收获政治
从江南小镇来到北京清华大学读书,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在校期间,他同样表现的很出色,大学6年,除一门功课得过4分外,其余全是5分。
同时,他是学生文艺活动积极分子,并担任过清华大学学生文工团舞蹈队团支部书记,这可以算作他从事共青团工作的开始,但他当时绝对没有想到自己日后会成为共青团中央书记。
他的一位清华同学事隔几十年后回忆说,当时看到****在学校礼堂唱着革命歌曲,扮演着工人老大哥,怎么也想不到其中有一个人会成为中国的领导人。
读书期间,****结识了后来成为他夫人的刘永清。刘永清与他同级,两人当时都是全年级年龄最小的。后来,这位外表秀丽柔弱的女子为了****甘愿放弃京城的工作和生活,奔赴条件艰苦的大西北,与他相守相伴,患难与共,并为他生育一子一女。
另一大收获则是政治上的。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学生政治辅导员。清华大学从50年代开始,就一直坚持实行政治辅导员制度,以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当年的老校长蒋南翔提出“两个肩膀挑担子”,要求干部和老师同时担负起政治和业务两方面的责任,并抽调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担任政治辅导员,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在工作中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较强工作能力的人才。
蒋南翔认为,年轻时做些思想政治工作,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将受益终生。事实证明蒋南翔是正确的。自60年代以来,清华历届校系领导中多数在学生期间担任过政治辅导员,而清华毕业生中成长为国家和省部级领导的,也有不少人担任过政治辅导员。
政治辅导员的经历为****日后的从政打下了基础。他后来主政贵州时平息学生事件的灵活方式,以及主政西藏时平定“藏独”分子活动的刚柔并济,与他在清华任学生政治辅导员做学生思想工作时既坚持原则,又讲究灵活,懂得平等对待学生,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工作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1965年大学毕业后,****曾留校任教,并继续担任政治辅导员。1968年,他奔赴大西北的甘肃刘家峡水电站工作。没想到这一呆便是14年,直到1982年他被提拔为共青团中央书记才重回北京。
当代中国政坛要人不少出自甘肃。远的不说,近的包括宋平、乔石、万里、****、温家宝、吴仪等人。他们在进入中国最高权力中心之前,均有在甘肃磨练的经历,留下过他们步入政坛的足迹。
在甘肃的很长一段日子里,****做着基层工作,从1968年至1974年,他先后在水利部第四工程局八一三分局历任过技术员、秘书、机关党支部副书记。1974年,****调任甘肃省建委秘书,此时,中共元老级人物宋平正担任甘肃省建委主任。
1975年,****被提拔为甘肃设计管理处副处长。时值“文革”后期,1976年春节刚过,****随甘肃省组织的“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到兰州郊区的永登县调查研究,食住都在农民家中。****当时任工作队办公室副主任。工作队的主要任务是收集路线教育的材料。
当时的工作队办公室主任武天才已于6年前退休还家,年近七旬的他,对****的忘我工作精神连声赞叹。据他讲,当时,****每天要到农村去调查,写报告,还要起草文件,甚至连油价的工作都要自己动手。每份材料都要油印五六百份,而且每天要不停的写,有时一天要完成数份不同类型的材料,每晚都要到12:00以后才能睡觉。
有一次****生病,中医开了十多剂中药,由于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无条件熬药,****就利用回兰州出差的机会,在家中将中药煎好,装在大瓶子里,带回永登将药分成十多分,一边工作一边服药。
1980年,****出任副厅级的甘肃省建委副主任。这是他进入政坛的第一部。两年后,既1982年9月,****以列席代表身份出席中共十二大。当时中共总书记为胡耀邦。在中共十二大会议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回到兰州后,****随即出任甘肃省团委书记。
不到三个月,****还未坐热甘肃省团委书记的位子,1982年12月份,中央调他回北京出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阔别14年后,当年的青年学子重返北京,此时他还年轻,刚刚40岁,正可做全国青年人的领头羊。
治边风暴
共青团中央办公大楼位于北京市前门东大街10号,这里距中南海只有几里地之遥。这里的人年轻,业务能力和政治觉悟都很高,向来被视为党和国家领导力量的后备军。从这栋大楼里先后走出不少国家和省部级领导人,诸如胡耀邦、王兆国、****、宋德福、李克强等。
****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时候,团中央书记处一共有7位书记,团中央第一书记为王兆国。他们带头轮流冲洗厕所,当时的情景现在看来会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但当时王、胡两人确实经常这样做。这段往事至今还在团中央内部传为美谈。
1984年,王兆国上调中央办公厅主任,****接任团中央第一书记。此时,国内政治空气开始轻松,团中央属下的《中国青年报》为此作了大量的报道****还通过在全国组织舞会的形式解放人们思想。他很务实,头脑开放,在一定程度上清除了十多年来盘存于青年心中的激进思想。
1984年,****调离团中央,赴任贵州省委书记。时人对此任命有各种猜测。贵州乃偏远落后省份,而****又那么年轻,他的任命被高度关注是很正常的。
****上任的第一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发展教育、开发智力,是振兴经济、兴黔富民的根本大计”。在省财政相当紧张的情况下,****力主压缩其他开支,在教育方面追加了4000万元投资。后来他又提出在三年时间里,投资2.4亿元,解决全省220万平方米的中小学危楼问题。
1987年秋天,中共十三大之后,政治体制改革又小心翼翼地迈出了步伐。****在贵州也开始行动起来。1988年,贵州省委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安排是,从党政分开入手,从省级和企业做起,连续制定了《贵州省省级党政分开实施方案》、《中共贵州省委机关机构改革近期实施方案》,重点解决省委和省政府的职能划分,相应调整省级党的组织形式和省委工作机构。
在****主导下,贵州省开始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先后撤消了省人事局、劳动局、统计局、审计局、工商局、物价局、对外经济协作办公室、计划生育委员会、人防战备办公室、省教委、国防科工办等11个部门的党组,政府系统逐步建立行政首长负责制。
1988年10月,****面临在贵州的一次重大考验。贵州大学一些学生因为矛盾引发争斗,结果导致数千名学生冲出校门,上街示威。
****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要求贵州省相关部门,对大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亲自深入到学生当中,诚恳地听取学生们的意见。这种温和措施成功地化解了学生们的怒气,事态很快得以平息。****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得到一次成功体现。
1988年底,****被调往生活环境更艰苦、政治环境更复杂的西藏担任自治区党委书记。当时西藏一部分藏人正在进行分裂活动。时人分析认为,这次临危受命与****在贵州时的所作所为,尤其是波澜不惊地平息学生示威有直接的关系。
****果然不负重托。他一方面与藏族干部搞好关系寻求支持,一方面主张对“藏独”者采取强硬手段,他的“一手硬,一手软”不仅控制了局面,而且使他更进一步获得中共高层的欣赏。
一位江南学子,投身荒凉的大西北,两任“封疆大吏”,历经多重恶浪险滩,劳过筋骨,苦过心智,有着非凡的历练。
1992年中共十四大结束时,****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最年轻的常委,从此开始了其熟悉而陌生的常委生涯。
10年后,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开始进入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心,开始让全世界逐步熟悉他。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介紹】馬英九前傳。 17 北宸 字581 2008-03-25 10:4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