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关于科普创作的一些探讨(一) -- 1001n

共:💬31 🌺19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关于科普创作的一些探讨(二)

  

  其实很简单,不是么?不一定非要喝水——我刚才抽烟去了,呵呵……

  可是,我们要讲述的故事,未必有那么多悬念,又该怎么办?想想过去说评书的艺人,那是什么不能拿来当悬念?“沧浪浪”,主人公从刀鞘里抽出一把……咦?咦?欲知主人公从刀鞘里拔出了个啥,请听下回分解——你看,一个悬念就构成了,其实很简单的事情嘛。

  我们的科普文章,由于具备了故事性,悬念也就不难找了,这个恐怕还得大家自己开动脑筋,比如“明天就是诺贝尔奖公布的时间了,这时候,主人公家里的电话响了”——没准是收水费的;总之只要“不过分”,其实还是比较好用的。

  5、跑题

  跑题也是我个人行文一个特点,本来就不善于讲故事、定结构,再加上方向盘总歪、老是跑题,于是整体结构松散的一塌糊涂。但是跑题也有它的积极作用,那就是赢得读者的心理认同(这倒不是说我,呵呵)。

  比如说,现在我们要写一个离散理论的科普。老实说,绝大部分读者对这个领域是两眼一抹黑的,而连续阅读自己所不懂、又激不起任何兴奋的长文时,心里的烦躁肯定是难以打消的。因此,作为作者,就有义务照顾绝大部分读者,让他们能在这文章里,找到自己知道的东西(所谓“认同点”),借以降低全文的生涩度。比如,离散理论大家不明白,毕达哥拉斯大家总听说过吧?反正都是数学和数学家,想办法跑题吧,总会让文章生动一点。想想数学家纳什的真实生平和关于他的电影《美丽人生》,应该不难揣摩出这一点。

  但是,跑题是柄双刃剑,它同时也会让你的文章变得层次不清。在权衡利弊以后,我们可以在其中找个平衡点,可以跑,也可以跑很远,但别跑太久。否则读者完全忘了你要说什么,效果就很糟糕了……

  如果觉得跑题的内容很有意思,也能帮助读者理解全系列,但篇幅很难压缩下来的话,不妨考虑1001n用过的一个笨办法,就是痛快乱写,最后命名为“篇外”,直接独立于主要篇章之外。这样,起码可以不太破坏主线的进程。

  四、照顾读者的求知需求

  不管怎么说,读者主动选择打开科普文章阅读,他/她心里一定是有所期待的。这个期待,对我们科普作者来说,就是最珍贵的、来自读者的求知需求。

  因此,在故事和人之外,作者一定要尽可能梳理清楚相关领域知识,做足功课。这一点非常重要,试想,如果连自己都没有一个头绪的话,行文又怎么能不乱呢?

  在这样的期待面前,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更充分地掌握相关资料。图书馆、书店、WIKI、百度知道、GOOGLE、维普、万方、超星……能用的,一定都要用上。

  切记不要看了一两本书就以此作为根据,热血一冲头就开始创作长篇(短篇倒无所谓);我个人觉得,恐怕相关阅读量至少要翻上十倍,才值得动笔,否则很可能因为预想不到的工作量而导致半途而废,毕竟毅力是很考验人的,网上大量的太监帖也一再证明了这个论断——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一点想法而已,也只针对长篇。至于作者本身就是专业人士的时候,那就远不必这么严格,毕竟本人就在最前线嘛。

  无论如何,选择科普创作,肯定是选择了一个苦差事。但是,这是功德呀:)

  1、不满足于讲述“是什么”,多讲述“为什么”

  科普的魅力,很大一部分不是来自直白的问答,而在探寻和分析的过程。通过分析问题,事物本身的魅力才会一点点呈现,读者也会跟着思考,进而更加愿意读下去;而如果只是简单地陈述一个个事实,读者很快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因此,作者必然要想得更多,才能引领全文的逻辑思索不断向前。这没有任何捷径,只有自己多思考了。

  2、不满足于讲述“现状”,多讲述“进化”

  没有哪一种科技,是从地球有了以后就摆在那里的。因此,它本身必然有一个进化史。对于喜欢逻辑的读者朋友来说,阅读进化史,其实是个很愉快的过程——它不仅告诉我们“它以前是个什么样”,而且告诉我们“它为什么会进化成现在这样”。实际上,科技的进化史有很多内在的相通之处,如此的规律一旦被揭示,读者朋友获得的,也自然会更多。

  3、不局限于“专业”,要打开视野

  对科普而言,就像历史一样,也有横(断代史)、有纵(编年史)。横的,可以赤地千里、株连九族;纵的,可以上下五千年。这有点像刚才说过的“跑题”,但还不完全是。比如在介绍离散数学的时候,顺便介绍一下附近的学科,不也很好么?讲环保主题,顺便比对一下世界各国的不同应对措施,不也很好么?

  五、写作

  讲完了重点,也就是“照顾读者”以后,该聊聊怎么照顾主题了,呵呵。

  1、资料

  现在的社会,信息爆炸,特别对于科普来说,能用的资料往往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这就涉及一个取舍的问题。

  老实说,网上的信息发布门槛太低,水准良莠不齐,如果别无它选,只能作为文章的“硬证据”的话,请务必多找几个完全不同来源、不同角度的佐证。与之相对,书籍当然相对要可靠一些。介于二者之间的,大概就是网上的PDF文档了(有的是从书籍来的,有的也不是)……

  总之,选你认为最可靠的资料,毕竟是科普文章,一旦出现硬伤就是件百口莫辩的伤心事,呵呵。

  2、篇幅

  该写多长、分多少篇、每篇多少字呢?分多少篇、每篇多少字可以自由确定,但总篇幅这个问题,我们后面还要说到,这里先略过。

  3、布局

  仙人提过一个非常好的办法,那就是先写出全部文稿的提纲,然后一点点填充起来。只要提纲脉络清晰,文章就不会写走了样、写丢了轻重比例,其主线一定也是清晰的。我个人也是吃过这个亏,现在回想,他老兄真是说的一点不错啊。

  一般来说,可在根目录下适当设置子目录,然后设置孙目录,即具体的每篇文章。尽量避免只用子目录平铺,这样更有利于将来的出版。

  4、文献

  写篇东西不容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请尽量罗列出全文的参考文献来源,不仅便于读者的查找和深入了解,对原作者也是个尊重。这事我以前做的不好,如今算是痛改前非,呵呵,只是密码的参考文献现在加不上去了。

  按照便于阅读的原则,建议一次性罗列在全系列最后一篇。如有必要,每篇单列当然也没问题。

  建议不要只罗列书籍,引用过的相关网络文献、有特色的网站,也应一并列入。

  六、出版

  网络科普作品如果能够进一步“登堂入室”,当然就是出版了。现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大作出版的相关事宜吧。

  开篇我们就说到,科普的两个大问题,分别是“讲什么”?“怎么讲”?现在,“怎么讲”已经回答的差不多了,我们也该聊聊“讲什么”了。

  首先,本节基本不适用于一切不为出版目的而写的科普作品——当然,看看也没坏处:)

  网络科普作品的精品,比如《上帝掷骰子吗?》,早已成功出版。而伴随着书的出版,也必然会有更多的人得以了解你所想让大家知道的那些知识。因此,虽然出版这个事情本身沾染了一点点铜的气味,但是就其实质而言,依然是件功德。

  既有先例在前,自己的科普作品出版,也就并非是件不可能的事情。那么,如果要向这个方向努力,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1、选题

  在这以前,我们恐怕要先扭转一下自己的观念。

  一般来说,我们写科普,多是出于一种比较纯净的心理,比如“我觉得这个应该让大家知道”或者“这样的知识埋没了真可惜”之类,应该是种很典型的、并不功利的心态。但是如果考虑出版的话,即便作者不计较得失,也有人在计较,那就是出版社。

  所以,如果有志于将自己的作品出版,同时还没有正式动笔,那么就不妨赶紧考虑一下这个重要问题:

  ——这书写了给谁看?会有多大市场?

  很俗气,不是么?但这确实就是现实。没有相对比较大的市场,出版社不会考虑印刷你的作品,毕竟他们也不是慈善机构。剩下就是自费出版了——不是说不行,而是既然如此,那么为何不在此之前,好好考虑一下目标人群定位的问题呢?

  我们大概都看过晨枫老兄的自动控制系列大作——晨枫兄别打我,不好意思,拿你和你的作品当个例子,知道你无意出版,呵呵——写的好不好?当然好,西西河当年有数的、“三人成虎”的名帖,岂是开玩笑的?

  那么,出版的前景如何?

  ……如果不仔细操作,恐怕不乐观……

  是啊,社会上的读者,谁会主动掏钱买这书呢?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论坛泡久了、文章看多了,我们每个人心里都知道谁写的好,谁写的不好。但在实体书销售市场,绝大部分的读者是不知道的,这样的内容和主题,对他们也很难构成马上掏银子的诱惑。

  所以,在动笔之前,请多想想看,这本将要变成书的文稿,究竟有谁会买单?

  当然,市场也是可以炒作的,只要机会合适。比如,我不是马甲兄的毒品系列,完全可以赶在禁毒日附近,由相关部门推广——这只是一个思路,具体的问题当然还有很多。但无论如何,起码“毒品”比“自动控制”更容易吸引人的眼球、潜在市场更大,也有“禁毒日”这样在社会影响巨大、也很方便搭车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分析,毒品系列更容易出版一些——当然,以上只是虚拟例子,希望二位老兄别揍我就好……

  “要将科学知识更广泛地传播”——只要执此一念,出版那点铜味其实也可以承受,呵呵。毕竟,我们小时候没有互联网,看到的科普只是也都是来自出版的书,也都有点铜味,但它没有影响我们的快乐,没有影响我们吸取营养。所以,针对一些作者可能的抵触心理,也就额外多说这几句吧。

  总之,出版社制定选题,还要专门开会讨论;作者自己的选题,毕竟涉及到千辛万苦的创作过程,决定前更应该有个冷静理性的分析判断过程。

  为什么写它?一定要想好。

  2、总篇幅

  适合出版的书,大约在十万字到三十万字之间。再少的,书太薄(除非是画册);再多的,定价高,不好销售(除非是包销)。

  一般来说,现在国内的书一般定价25元附近比较好销,这就决定了,如果是纯文本,那么有个20万字就差不多了,稍微配些图,也就足够了。如果图多,会大大占据篇幅,其结果就是印张数上升,定价也跟着上浮。一般来说,超过30元就不太理想了,毕竟是科普,当然,有时候也没办法。如果用了铜版纸、精装等等,书价还会大幅上扬。

  所以,本着能卖出去的心理(对作者是更广泛传播、对出版社是少赔本多赚钱),大家其实都不愿意书的定价太高。因此,在写作的时候,最好还是多注意,及时控制刹不住车的苗头吧。

  七、总结

  啰嗦了这么多,真够能扯的……赶紧总结一下,关于科普作品创作的若干问题吧:

  1、照顾读者

    a、读者的学术背景(写给什么人看)

    b、读者的阅读习惯(文风、段落、配图、视频及FLASH)

    c、读者的心理需求(讲故事、讲人、讲细节、设悬念、跑题)

    d、读者的求知需求(“为什么”、进化史、扩展)

  2、质量控制

    a、取舍

    b、篇幅

    c、布局

    d、文献

  3、出版相关

    a、选题

    b、篇幅

  以上这些,算是大砖头抛出。已经备好了口袋,大家只管往这边砸玉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