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词·谚·谣 -- 商略

共:💬138 🌺48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八哥的故事

八哥的故事

  八哥甏里,

  公公畈里,

  娘娘庙里,

  嫂嫂菜油麦果呱呱哩。

  这是一个故事中的四句儿歌,是摸拟八哥的口气的。人们讲述时的口气,似乎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村里,而且发生在豆腐相公的家里。我不知道是否确实。

  先说麦果。麦果是用米粉或面粉做的食品,圆形有馅,豆沙或芝麻,可蒸可煎可炸,但一般是蒸的。我喜欢吃豆沙馅的,烂甜烂甜。

  用米粉做的麦果,大多和以艾草,呈绿色,叫艾青麦果。讲究一些,还有专用的模子,将麦果压成圆饼形状。我家里就有这样一个模子,用木头雕成鱼形,有三个浅浅的洞,可以一次压出三个圆形或八角形的麦果;模子的背面,刻了一个字“毓”,据说是太公的名字。麦果做成长形,封口处再用手指压出细密的锯齿,就叫做饺,绿的叫艾青饺。白色的麦果或饺,会点上红色的斑点用来装饰。

  在清明时分,麦果也是祭祖的供品。

普通的菜油麦果,又不一样,那只是糯米粉加水搅和了,摊成饼状,在浸渍了菜油的锅里煎烤得微焦就可以吃了。这种麦果放入锅里之时,会发现非常热闹的嚓啦啦之声。

  故事是这样的:豆腐相公家里养了一只八哥,用剪刀修平它的舌尖,训练它说话,养久了,它变得通人性。有一次公公去田畈干活了,娘娘(奶奶)去庙里烧香了,家里只留下嫂嫂一个人,她想偷偷做点麦果吃,又怕八哥告密,就将它藏在甏里,不许它看见,没想到那呱呱的煎麦果的声音都给八哥听在耳里。结果等公公和娘娘回来,八哥说出了这四句话。

  大多数时候会省去第二句话,只剩下三句。总之,这是一个偷食的故事。后来渐渐引伸为纸包不住火的意思,变成了谚语,比如发现小孩偷偷干了坏事,就会这样唱儿歌似地嘲讽他。

  但引用这四句话很容易将话题转移,似乎人们并不怎么想说明纸包不住火这层意思,讲述这个故事反而成了目的和兴趣所在。讲完故事,就得意地笑。所以它的劝诫功能实在有限,更多的是娱乐,因而往往是在情形不严重的情况下使用。

  另一个偷食故事,是说婆婆和媳妇乘男人们出去种田的时候,偷炒冷饭头吃。婆婆在灶前炒,媳妇在灶下烧火。忽然,媳妇提出了一个疑问:“婆婆,你说他们每年拿着种子出去种稻,等收谷回来,究竟是多起来了呢还是少了?”婆婆迟疑半晌,说:“我想一定是少起来了,你看我们炒冷饭头,不也是越炒越少的吗?”这当然是一则笑话,我们方言里,冷饭后面往往要加个后缀词“头”,有一句话是在七十年代产生的,在我们老家流传了好几年:“冷饭头吃饱,身体健康,永远健康。”农忙时候,总是要吃点心的,有的人家没有闲人,就没功夫做点心,就回家吃两碗冷饭头,也心满意足。

  关于那只八哥,还有一个故事:有一年夏天的下午,天气炎热,公公懒得出门,就派八哥去看看秧田里的水有没有干掉。八哥回来报告说:“一脚掌,一脚掌!”其实八哥只是跳到一个小水坑里去试了一下,根本不是田里的水位。

  所以后来人们用“一脚掌”来形容以偏概全的说法,再后来,人们把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也用这三个字来指称,接着又开始将这个故事重复一遍,情形跟“八哥甏里”相似。

  我相信这只神奇的八哥确实曾在我们村里出现过,只是我出生得太晚,来不及看到它罢了。它给我们村留下了这么有意思的典故,可以说是不朽了。小时候我特别渴望得到这样的一只八哥,有一次还动念要将麻雀的舌头修短,以便训练它说话,幸亏我妈妈告诉我麻雀没这么聪明,我才息了对麻雀动剪刀的想法。

关键词(Tags): #八哥(当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