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刺马(4) -- 烤面包的胖大叔

共:💬11 🌺12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刺马(4)

词云“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话说这马新贻算得上“很遇”的了。他是道光二十七年的进士。那一年是“名榜”,和马新贻同时中第的有李鸿章,郭嵩焘。状元是张之洞的哥哥,就是“刺马”一案的主审,张之万。一开始,马新贻的仕途不算很顺,他没点翰林,直接外放安徽建平知县。建平,今天叫郎溪。在宣城地区。自古是鱼米之乡,交通也算便利,应该是个美缺。

不过呢,外放对于进士来说,可算不上是什么好事。首先就是升迁问题,知县不过七品,上边的知府是四品,两者之间的品级为通判,同知等,一般来说正途出身的知县是不愿意升迁的,副职嘛,总是仰人鼻息,不如百里侯自在,而且也很难出政绩,再往上升更难。但想一步升为“四品黄堂”,那可就不是一般的难了。其次外官和京官相比,还有个礼遇的问题。礼遇不是待遇,说到待遇,当然是外官为优厚。京官就算有心贪渎,也没客观条件。而且上上下下那么些眼看着。礼遇的意思是说啊,一般来说,点了翰林就是宰相种子。补了京官,上下级之间比较客气,比如说下属见到上司一般就是做个揖,上司还得还礼。如果有事出京公干,无论几品,哪怕是拜见督抚,有司必须鸣炮三声,大开中门以待。外官嘛,就不大招人待见,参见上司,进出都是偏门,行的是跪拜大礼,别说坐了,不是亲近官僚多说上三五句话都不容易。

这马新贻榜下外放,甘为风尘俗吏,估计也是因为穷急了。但他运气实在不错,不久他就从建平知县,调任合肥知县。他在合肥知县任上的时候呢,碰到了个贵人,就是袁世凯的祖父袁甲三,马新贻招募两营团练随袁甲三与陈玉成在今天合肥这一带缠战经年。在咸丰五年因功升为庐州知府。从此官符如火,升迁极速。待到太平军定,已是堂堂藩台。当时的安徽巡抚是唐训方,大挑出身,是湘军集团的中坚。马新贻和他相处的颇为愉快。唐训方在给曽国藩的信中对马新贻颇为推重。

当时太平军方平,湘军主帅曾国藩正在考虑急流勇退,其时可传曾国藩衣钵的最佳人选是“才气无双”的李鸿章。而“以淮代湘”其中有个障碍就湘军另一个巨头,左宗棠。于是李鸿章暗中出力,曾国藩顺水推舟,就让马新贻顶曾国荃的缺,调任浙江巡抚。打了左宗棠一个措手不及。但风口浪尖上的马新贻很会做官,也很能办事。居然和左宗棠相处得很好。后来左宗棠西征,马新贻就升任闽浙总督。任闽浙总督是二月,依例要进京陛见,回来的时候呢,马新贻准备回老家扫墓,在路上又接到上谕调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其时马新贻47岁。距离入阁拜相,位极人臣不过一步之遥。

后人论说“刺马”案,多称为奇案,此案之奇,到底奇在何处呢?在我看来,主要是奇在嫌疑人难定,前边说了,此案应该是政治谋杀,有能力布局犯案的绝非一般的政治势力。但例数当时各大政治势力,无非是朝,淮,湘,洋。和马新贻的相处似乎都挺融洽,即使小有龃龉,比如说和江苏巡抚丁日昌的矛盾,似乎也远没到刺刀见红的程度。而且马新贻在任督抚时政通人和,无论是办河工还是改革盐政,都能照顾方方面面的利益,曾国藩目之以“精细和平”,左宗棠许之为“新猷焕发,宜民宜人”。很难想象到底何人定要除马而后快!

然而,换个角度思考,抛开动机,仅从有能力做案者出发,嫌疑人的名单其实并不长。排在名单第一位的,应该就是曾侯兄弟了。当然曾国藩作案的可能性实在不大。一呢,实在没有作案动机;二呢,确实没有作案的时间。刺马案发生的前后,曾国藩正在处理“天津教案”,这案曾国藩虽然办得实在不咋地,但却耗尽心血。估计也很难腾出手来安排人刺杀一品大员。那曾国荃呢?可能性更不大了,如果说他真有心杀总督,估计黑名单上排第一的绝不会是马新贻,而是官文。而且曾九帅一生“挥金如土,杀人如麻”,“刺马案”如此细腻的布局,估计他也不耐,或者说不屑为之。事实上,在当时审理“刺马案”的最佳人选正是曾国藩,估计也只有他断得了此案。问题是,曾侯真的愿意趟这混水吗?

关键词(Tags): #刺马(当生)#马新贻(当生)#曾国藩(当生)通宝推:小楼,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