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从数据探讨汉人移民西藏的可操作性 -- 坐看风起云涌时
从数据探讨汉人移民西藏的可操作性
本人在拙作TG对西藏政策乱谈中提出了一个移民解决西藏的办法,很多朋友有争论,抛开抛开健康因素,以及西方那些博爱民主,破坏文化之类的观点不谈,只谈谈在实际操作上,能否不通过行政命令,使汉人自愿去西藏定居工作。
1980年-1987年是政府政策转变的时代,重修庙宇,藏人治藏成为那个时代的主题。上图为西藏自治区汉族人口图,这个数据应该是户籍人口,其中包括现役军人。汉人从1980年的占自治区人口总数6.6%的12余万人锐减到1985年的7万人,约为自治区人口总数3.6%。这个趋势虽然被87-89年的暴乱所打断,但直到1993年跌势才真正停止,此时汉人约为6万5千人,约占自治区人口总数2.8%。伴随着一座座庙宇被重修,一个个所谓印度流亡活佛被迎接回西藏,是大批汉人仓皇离开奋斗了大半生的土地。
1990年-2000年,西藏汉人的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大约维持在自治区人口总数的3%左右,2000年是西藏经济开始腾飞的年代,汉民开始增多,2007年汉民户籍人口约为11万人左右,占总人口的4%。人口总数还是低于27年前的1980年。
1990年起,西藏自治区政府开始提供另外一个数据 - 常驻人口。整个90年代这个数字在3万-4万之间浮动,90年代末这个数字开始大幅度上升。如果前期的数字理解为援藏干部,那么后期在这个基数上的增加值,都可以看作流动人口。2005年这个数字约为6万人,至2007年有理由相信这个数字已经增加至8-12万人。也就是说整个汉人的比例相对提高到8.5%-11%。可见由于经济原因来西藏的常驻人口已经等于或着超过了由于政策而迁移来的汉人人口。
2000-2007年的经济发展,为汉人移民提供动力。那么这种动力是可持续的吗?
西藏自治区自90年代初就开始着手改变产业结构。从上图可以看出这个策略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产生作用,至2007年第三产业(金融,餐饮,旅游,运输等)已经稳稳占到生产总值的55%以上。第二产业(工业,采矿,建筑等)以建筑业为龙头稳步上升,而第一产业(农牧类)至2007年还是没有停止下滑的趋势。
西藏自治区藏族人口从1985年的191万增加至2005年的255万,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却一直在85-90万之间浮动,可以看出由于自然因素限制,西藏农业已经无从发展,从就业人员结构图上还可以看出,现在唯一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就是第三产业。它的引擎自然是旅游业,西藏自治区从2001年的68.61万游客人次猛增到2006年的251.21万人次,而青藏铁路的开通,使2007年的游客人次暴涨到402.94万人次。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也从1985年的约15万人猛增至2007年的约52万人。并且自2000年以后第三产业每年提供的就业机会基本上高于藏人的人口增长。同时也要看到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必将为第二产业带来更广阔的前景。西藏的经济将以旅游业为龙头,以拉萨为起点,向外辐射,以跳跃的方式带动几个点的发展,最终以点带线,带动整个西藏自治区经济,这必将成为西藏发展的一个长期战略。因此西藏的经济有足够的空间为藏族和汉族同胞带来共赢的结果。
返回头,我们来看看西藏移民问题,有的朋友说,西藏地域广大,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移民,我想他们这里有个潜台词,就是汉人移民将到西藏从事农业生产,然而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即西藏的经济根本就不能依靠农业,西藏经济的支柱必将是第二和第三产业,这个决定汉人的立足点一定是城市,而不是散开在西藏广阔的田野上。
综上所述,以经济为先导,有计划的吸引汉人去西藏定居工作,完全是可行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要十分细心,第二第三产业需要的都是技术工人和高级知识分子,这些都是藏人所缺乏的,如何在政策上保护他们,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数据来源:西藏自治区统计年鉴2007,2007年从业人员数据为计算估计值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从数据探讨汉人移民西藏的可操作性
🙂因工作原因,07年小弟在西藏呆了3个月 2 潘俊卿 字512 2009-08-21 05:04:27
🙂我们现在一说西藏移民,好像都是汉族移过去 5 潘俊卿 字735 2009-08-21 05:04:18
🙂建议开放户籍制度,使游动的汉民能长期定居下来 昌南 字405 2008-04-06 08:37:23
🙂个人看法 caudag 字554 2008-04-04 20:06:35
🙂农业人口才比较稳定,而且并非不可为 7 雷声 字779 2008-04-04 14: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