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注意】建议展开“中国历史变态狂想”征文,附几个题目 -- 任爱杰

共:💬89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阁下难道就是当年在故乡写挥笔写下《长亭怨》的青衫客醉

果真如此,幸会,幸会,久仰,久仰。

不过窃以为,如果石达开像你说的那样,把捻军当成依靠,那北伐援军就是他的榜样。

捻军在那个时代的农民起义军中,综合素质充其量只能算中等,不但比太平天国,刘丽川,杜文秀,李文学起义颇有不如,甚至比之于大成国,张秀眉和李蓝起义也有不及之处。

捻军作为一个整体,具有许多不可克服的严重弱点。

他们目光短浅,胸无大志气,作风散漫,重土轻迁,立场动摇,山头主义与家族主义横行。人数虽然多,但在天京失陷以前,没有任何人能够把他们团结在一起,使他们听从统一的号令,为同一个目标战斗。他们虽然奉张乐行为盟主,但各旗始终互不统属,加上实施家族统治,各支部队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优先考虑,称王称帝的一大堆,谁也不服谁。他们虽然奉太平天国为正朔,却也仅仅是出于对抗清廷围剿的需要,从来没有真心归附过,像张乐行,虽然接受了太平天国赐予的封号甚至王号,但却始终打着自己”大汉盟主”的旗号,而拒绝使用太平天国的封号。捻军的传统是,农忙为农,农闲为捻,所谓的“装旗”,说白了就是出发去抢掠,而“卸旗”,就是把抢来的财物带回家乡。素质高一点的,还能做到劫幅济贫,素质差一点的,就连平民一起抢,基本上就是占山为王的草寇而已。绝大多数的捻军队伍不愿意远离自己的老家,甚至宁可把打下的城池交给太平军守,也不愿自己驻守,无论是张乐行还是太平天国都调不动他们。后来是因为老家被彻底清洗无处可去才变成了职业军队,但结果更遭,沦落成忘记政治使命,单纯以抢掠为目的的职业强盗集团。而这些本来就半民半贼的队伍,更是时降时叛,反复无常,连张乐行都曾经“受抚”。至于捻军内部因为山头林立而发生的火并,自相残杀,则是经年不断,数不胜数,简直是年年有,月月有,死在自己任手中的捻军将领不计其数。像张宗禹,算是捻军中出类拔萃的人物了,可是在杀死僧格林沁之后不知是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还是流寇主义作祟,不顾赖文光和任化邦的劝阻,硬是把队伍拉开进行了好长一段毫无军事目的的游荡,直到后来东西捻军因为内部不和而发生风分裂,终于使捻军走向穷途末路。

这样的队伍,只能作为临时的盟友,而决计无法成为可以信赖和依靠的力量。想靠这样的队伍去北伐,无异镜花水月,一但处境困难,或着粮饷不足,势必火并四起,作鸟兽散。北伐援军招募的五六万新兵里有大批的捻军,被清军远远的几发炮弹就打得自乱阵脚,数万人闻风溃败,反而连累了太平军就是最好的先例。即使是在家园被彻底扫荡,无家可归的情况下,任化邦一死,剩下十万之众也一样各生去念。

兵不在多而在精,李秀成实力最雄厚的时候坐拥六十万大军,还不是一朝冰销雪化?想依靠捻军达成当年由太平军最精锐的选锋之士都没有达成的北伐目标,只怕比登天还难。再说京津东临大海,太平军无法阻止清政府从海路接济物资,洋人要运兵运枪也很容易,太平天国后期有眼光的将领如陈玉成,洪仁?等都意识到只有向西部发展才能避开洋人坐大,等时机成熟后再卷土重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