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经济学读书心得 -- 科大胡不归
《中国的公共卫生体制》,摘录一些:
改革开放以前,尽管中国经济的底子很薄、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很低,但在公共卫生领域,中国曾经被看作一个非常成功的典范。
刚解放时,中国人民的健康指标属于世界上最低水平的国别组。到七十年代末,中国已成为拥有最全面医疗保障体系的国家之一,80-85%的人口享有基本医疗保健。这使得人均寿命从旧中国的不到40岁提高至七十年代末的近70岁,婴儿死亡率从195‰ 降到41‰。直到八十年代,每逢国际组织对各国进行排序,按人均GDP,中国的排名虽然不高,但按健康水平,排名则高得多,赢得广泛的赞誉。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创造了连续二十多年高速增长的奇迹,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人均卫生费用大幅上升。在这个背景下,公共卫生事业本应得到更快的发展,但结果却令人失望。世界卫生组织 (WHO)2000年对全球191个成员国的卫生总体绩效进行了排序,中国被排在144位,比埃及(63)、印度尼西亚(92)、伊拉克(103)、印度(112)、巴基斯坦(122)、苏丹(134)、海地(138)还要低, 而据世界银行《2002年度世界发展报告》估算,这些国家的人均GDP都没有中国高。这对习惯听到国际组织夸耀中国经济成就的我们来说,不啻是一副很好的清凉剂。
1949年中国人均寿命35岁,世界47岁,到1976年,中国达到65岁,世界57岁,同时期韩国人均寿命60岁,到1981年,中国人均寿命达到68岁,香港74岁,而到20世纪末,全国人均寿命才71岁,世界平均67岁,香港78岁,韩国76岁
在1980-1998年间,中国的人均寿命增加了两岁,而基数比中国高的澳大利亚、香港、日本、新西兰和新加坡增加了4-6岁;与中国基数相同的斯里兰卡,增加了5岁。
大多数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尽量避免让市场力量支配医疗卫生领域。在这三十个国家中,只有六个政府承担的份额小于70%。
在改革开放初期,政府预算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为36%,到1990年,下降到25%;到2000年,下降到14.9%。与此同时,社会支出的份额(公费医疗经费)也从44%下降到24.5%。反过来,居民个人卫生支出的比重节节攀升。1980年,居民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不过23%;到2000年,已高达60.6%。
中国的医疗卫生领域恐怕是世界上最市场化的之一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2 层
😜所以中国是超级发展中国家 凌霄 字0 2008-06-07 07:43:34
😂发展乎?发达乎? 颜子 字22 2008-06-07 06:02:24
🙂花,不过你的要求太低。。。 大大的熊 字25 2008-06-06 22:36:48
🙂关于人均寿命等,香港的王绍光教授曾有论述
🙂老胡太黑了! mandman 字274 2008-06-06 18:42:48
🙂送花支持, 读老胡的文章就是爽啊... 穷书生 字0 2008-06-07 01:46:20
🙂好文送花!! 立金洪海亮 字0 2008-06-06 18:35:53
🙂好文章,我第一次听到“人类发展指数”是在强坛听 起于青萍之末 字112 2008-06-06 17: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