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说说我理解的禅宗的证悟 -- 不同的蚕

共:💬117 🌺4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来接个下茬

首先,有两处小问题,想先与蚕兄澄清:

而佛学里最强调开悟的也是禅宗,既然有开悟,就有个证明的问题。

说佛学里最强调开悟的是禅宗,这个理解有点问题:“开悟”这个术语,是禅宗使用。但是开悟这个坎儿,是佛门各派都要过的,也都非常重视的,不独禅宗一家。

但是,一些禅宗大德却又说,开悟很容易。我们看过去的记载,确实是如此,……

恐怕没有哪个大德会说开悟容易。开悟容易是个错误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来自禅宗公案记录的极其简略,甚至可说是过分简略的习惯。对于开悟,寥寥几语,说的只是最后饱了的那第8个饼。公案传递的,是禅师们当时做略,更重要的是背后的心行。对于日常怎么用功,此前修行了多少年,付出多少努力,都不记录。很大程度上,对于公案早期的读者群体,这些说明并不必要,平日苦功,止观基础,见地基础,这些当时都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其实,禅师们平常生活中一粥一饭、喝茶种地,恐怕比大多数人在座上用功更紧。而许多人一辈子也没得个入处啊。

其次,就蚕兄帖子主题:验证某人是否开悟。说说自己的一点看法。

理论上推断,佛门修行人的证量,不可能无法由他人验证,否则无法灯火相传。但是这事和科学论证不必要类比。

蚕兄提到发明者的问题,于佛教而言,别说后辈大德没有发明什么,释迦牟尼佛也没发明什么!任何一部佛经里都没有佛发明什么的内容,相反,佛开显的是他的“发现”和“结论”:万法之实相,烦恼缠缚和解脱之道…… 他说一切本来如是,他说自己是“如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而不是发明者,创世者。佛更接近“发现者”。

佛门的事,是发现者告诉他人,如此这般如此这般你将发现什么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许多事物或者经验的发现过程、验证过程有类似处:他者可以重复其做法来进行验证。

某个先民发现钻木可以取火,于是告诉他人,照做的也取到了火;大人教小孩学骑车,如此这般如此这般可以保持平衡,如此这般如此这般能控制速度……照做的孩子学会了骑车;科学实验要提交出来,让其他研究者进行验证,能够重复,得到同样结论,那么结论才被接受为真。

但是,重复操作验证结论,需要这样一个重要条件:对相关事物能形成共同的前提认知。

以学骑车为例,大人,孩子,边上看的其他小孩和邻居、路人等等,都看得到自行车,且对自行车的功能效用有相当的理解,对平衡掌握不好可能的后果也容易理解…… 实验能在多大范围内被验证,其实取决于能对实验内容形成共识的人群范围。对自行车的认识理解能达成共识的人相当多,某小孩是否学会了骑车的结论,就能在相当广的人群范围内得到一致结论。

而回到修行者的证悟上来说,这个事情的实操性,决定了一些特点:这事虽然也可理解为一种实验,但这个实验的用具不是外人可见的具象物质,例如自行车。这类“实验”里头摆弄的,非常抽象。禅师们说“心”,说“恁么着”,说“得个入处”…… 禅师们的“实验”是否成功,只可能在对于“心”,对于“恁么着”,对于“入处”……等等形成了共同的前提认知的人群中进行,对此,佛门的术语是“共许”,这是交流的前提。问题是,抽象的东东本来就很难达成共识。对于相当多人而言,压根不知道禅师们所指。再加上内证性质决定,这类实验的参与者就是自己,范围小极——甲是否开悟,不可能通过乙重复实验获得结论,因为乙获得的只能是乙自己是否开悟的结论。因此,判断某人开悟与否这个事情,能够形成共许的范围没法子大的。

结论:佛门开悟这个事情,和科学实验,都可验证,但其巨大区别在于,共许范围相差极大、极大。所以所以,还是最开头说过的,验证开悟与否的事情,实在不太必要去和科学证明类比。

关键词(Tags): #佛教#验证#开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