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聊聊郭嵩焘 -- 谭伯牛
汉、唐那么强的国力,也有和戎之策,没有谁会说提出这个建议的就是汉奸。宋以后,则多将主和派骂为汉奸。天子高高在上,虽不致如此愤青,但不知不觉也受制于主流舆论。至少,他不会公开驳斥主战者;虽然大多数时候,以他的判断,实在是不好贸然求战。
郭嵩焘对此次危机表态,却还不是出乎战力的技术考量,而是体现了他对外交条约的尊重。多年后,曾纪泽凭借高明的谈判技巧,与俄国改签成约,就是这种思路的延续.
雪个兄让我判断,当时情境下是否必须出此;我却不好作答。因为,历史毋庸假设。
倒是王贻运追记这个事件,说:“其时夷患初兴,朝议和战。尹杏农主战,郭筠仙主和,俱为‘清流’。肃裕庭依违和战之间,兼善尹、郭”;肃顺彼时俨然政府,故能“依违和战之间”,而郭、尹等人建言献策,“俱为‘清流’”。可见,那时候,还是有一种“自由主义”的讨论氛围。比起甲午、庚子时代的主和则为汉奸,要轻松的多。
至于这种就事论事、自由讨论的氛围如何在几十年间逐渐消失,可能才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目前,我有个不成熟的看法,那就是,这种技术上的判断一变而为道德上的评估,可能与政治斗争关系甚大。将外部危机的方案决策巧妙转化为内部利益的“资产重组”,或许是雪个兄读近代史常觉郁闷的原因。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呵呵,我只是路过,看热闹的 老兵帅客 字24 2004-05-01 20:17:14
真是好文 如若 字78 2004-05-01 13:13:22
想请伯牛兄指教一个问题 雪个 字384 2004-05-01 11:34:04
宋以后,和、战的表态成为原则问题,而不是技术考量。
窃以为如果一个人,或者一群人没有坚实的自信,比较容易 风雨声 字416 2004-05-03 14:29:32
请教谭兄对于孙权砍去桌角一事又如何看? 任爱杰 字804 2004-05-02 13:43:54
裴松之说: 谭伯牛 字368 2004-05-02 14:19:45
孙权的例子是内战,汉武帝的呢? 任爱杰 字48 2004-05-02 14: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