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Facebook发烧现象分析 [1] -- 邓侃

共:💬20 🌺10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Facebook发烧现象分析 [1]

[1] 链接出处

[2] 链接出处

Facebook初创于2004年2月,起初不过是Harvard大学几个本科生搞的社交网,用Keso的话说,动机不过是方便“大学生泡妞”而已。按照Keso的读解,似乎不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Facebook会有有如此强劲的增长。因为提供婚姻介绍,甚至多少带有情色刺激的网站数不胜数,但是没有谁的人气能像Facebook和MySpace这样的社交网火爆。

Facebook active users in millions, until 2007

(courtesy of fastcompany.com)

(Registered users who have visited the site in a given month)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投资角度看,2004年6月,他们拿到第一笔投资,数额为50万美元。仅仅一年后,又分别拿到1270万美元和2750万美元的两笔投资。2007年9 月,微软提议,用3-5亿美元,换取5%的股权。Facebook不干,最后微软花了2.46亿美元,只拿到1.6%的股权。连一贯老成持重的香港大亨李嘉诚也按耐不住了,2007年11月,他投了6000万美元。

Facebook的增长如此强劲,以至于有人预言,Facebook将成为继Google之后,又一个爆发性成长的互联网公司。这个大胆的预言,赢得了相当数量的人的接受,包括一些重量级Google员工。譬如Google的销售总监Sheryl Sandberg,Social media部门主管Ethan Beard,元老级员工Benjamin Ling和Justin Rosenstein,还有原YouTube的CFO,Gideon Yu,纷纷离开Google,跳槽到了Facebook。事态如此严重,传言Google专门成了一个委员会,研究如何抵制Facebook挖人的对策。

也有不少人像Keso那样,不理解Facebook的火爆。不能说他们的判断没有道理。仔细查看Facebook的功能,最受用户欢迎的无非是照片上传,布告墙,头条新闻,还有好友名单等等。照片上传不是新鲜功能,Flickr的技术已经存在多年,布告墙更是早已普及,远者像BBS,近者像MSN的群发等等,形式或许略有不同,但是实质没有显著差异。至于好友名单,和email的通讯录有什么本质区别?

以后我们会谈到六度空间,结论是世界缩小了,人与人的交往扩大了频繁了。没有仔细谈的问题是,为什么人类有扩大社会交往的需求。我们经常收到来自陌生女士的email,行文暧昧地邀请加入某个社交网。这是粗俗的圈人行为,但是不能说没有效果,毕竟能够刺激一时的荷尔蒙分泌。问题是,把人圈进社交网以后做什么呢?

观察一些社交网的做法,有一类以娱乐为导向,简单说就是情色+游戏。思路是是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是有层次的,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以后,就会追求高层次的需求。最底层的需求是生存,是温饱。第二层的需求是工作稳定,是生活安逸。第三层的需求是归属感,是爱与被爱。第四层的需求是被尊重,譬如权势,金钱,名望都是体现尊严的符号。最顶级的需求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我没有切身体验,所以解释不清,但是读有关文献,似乎自我实现类似于化羽成仙,涅磐超脱那样的境界。

马斯洛提出需求层次理论的时间是1954年。其实中国古人早就有类似观点,只是措辞比较质朴,没有上升到学术理论高度而已。拿中国古人的说法,“温饱而思淫欲”,这句话套用在小康社会的大环境里,就是大家肚子基本吃饱了,手里又有了几个小钱,于是要追求生活质量,要爱与被爱,简单讲就是要找乐儿,于是乎在网上找几个妞儿套磁,或者在游戏的虚拟世界中,楞充武功高强的盖世大侠。

另外一些社交网的卖点是营造价值链,简单概括就是关系网+猎头。这个思路是经济学家的思路,认为人都是趋利的,之所以大家追求更大范围的社会交往,无非是追求更大的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譬如认识了达官贵人,有可能得到更多的事业上的提携,傍上了大款,或许会有机会享受自己经济能力所不能承担的物质享受等等。更有一些论者把社会关系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强关系指直系亲戚或者交往频繁的密友。弱关系是指平时接触不多的熟人。他们的研究表明,弱关系给人们带来的机会更多。其实,这是一个被扭曲的结论,不是强关系没有带来更多机会,而是强关系能带来的机会,早就被充分挖掘了。譬如,父母亲会尽其所能给子女提供最好的教育,至于毕业以后,子女在追求进一步发展的时候,父母亲的资源可能已经力不从心,在这个背景下,弱关系的偶然的贡献,就像平稳的波形中突然来了一个脉冲,印象特别深刻。所以,强关系和弱关系都有贡献,总体而言,当然还是强关系的贡献更重要,更持续。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认为人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是自发的本能。而经济学家的趋利论说是理性的自觉行为。不管是无目的的本能理论,还是有目的的经济主义,人类有扩大交往的需求,这是第一个共识。第二个共识是人类有追求成就感的需求。马斯洛说人类渴望被尊重,经济学家说人类看重的是权势金钱名望,从效果上说,权势金钱名望与尊重几乎是可以互换的,所以马斯洛和经济学家的看法,可以说殊途同归。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天只有24小时,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下,要维持甚至扩大这些社会交往,显得越来越困难。像Facebook这样的社交网,给人们维持扩大社会交往提供了必要的便利。

但是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工具很多,如何解释Facebook会如此火爆呢?或者换一个角度问,Facebook的发展空间会有多大?或许参考一下CRM产品的市场空间,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关键词(Tags): #互联网#SNS#社交网#Facebook#BBS通宝推:然后203,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