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学《中庸》心得 -- 唵啊吽

共:💬88 🌺16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让我们一起思考(四上)

关于慎独的“独”,我再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独,在中文里的常用的意思为孤独,依此意思解释为独自一人,没有他人看见自己、听见自己的情况是可以的。但是,独还有一层意思是指人的思想领先于当时,如“路慢慢何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的吾是不是也很孤独啊?上文谈到的吾独醒亦是这样的情况,这种因思想的先进而导致的孤独,比平常的孤独是不是更独呢?

将慎独理解为平常意义下的独,我个人认为是将《中庸》庸俗化的解释,没有理解作为思想的先驱,文化的领导者的儒家的真正的内心世界。

接着《中庸》进入了我最初学习时最喜欢的一段话“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 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坦率地说我当时学习时喜欢的是前半段,后半段不甚了了。现在,再次学习看我能不能比以前有所进步。

“喜怒哀乐之未发”,喜怒和哀乐是两组对立的概念,分别代表了我们人在日常生活里,对外界的两种不同的反应。现代医学里把喜、乐称作积极的反应,把怒、哀称作消极的反应。喜怒与哀乐,其实是程度不同的反应而已。简单直接的说,它们都是人因外界事物,针对该外界事物作出的主观的反应。

主观反应是没有发,称之为“未发”。这里有个问题,未发是未发,可我们人类是有思想,思想总是在动,如笛卡尔所谓“我思故我在”,没有思想就没有人类嘛。面对外界事物,是有了“喜怒哀乐”而不发;还是,没有“喜怒哀乐”本身而不发呢?这里,是思维的非常细小的差别之处。面对外界的客观世界,我们可以做到不闻不问,也可以做到立即表现我们的态度。而《中庸》这里强调的是,有了结果却不要表现出来,称之为“未发”,请注意其中的差别。

“中”,经请教河友(大牛级的人物)认为位置正中说得过去。我觉得也符合这里的情况。但仍请大家注意的是,未发是有了反应而没有发出来,这才叫“中”;而没有反应,就只是“未”,就没有中与不中的问题存在。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就好理解了。喜怒哀乐发出来,能符合当时的情况,做到方方面面都满意,称作“和”。

《中庸》这一句,强调的是人对外界的事物,在有了一个大致的“喜怒哀乐”的反应后先不发出来,然后再发,而再发需要做到的是中节。

先不发,然后再发。是不是有点故意搞得很复杂呢?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都很快,甚至计算机运行的速度更快,这个老古董般的儒家居然要我们慢一下,有无道理呢?

关键词(Tags): #儒家#传统文化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