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今夜无人入睡 -- 月树

共:💬34 🌺16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继续

前篇里说洋人满脑子都是水,这不客观,明白人还是有的,特别是东瀛人,喝汉风唐韵的奶长大,又是喜欢琢磨细节的性子,明白人就更多些。当然,不明白的还是一贯信口雌黄。回头来看,外族人士到底了解多少“中国”,一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就能见分晓。建议明年汉语托福考试出题以此为参考,绝对是杆尺。

开幕式刚开始时的,我感觉有点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的影子,无论是开幕时放的那圈焰火,日晷还是指向场地的烟火,都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之后就不一样了。

千人击缶是一个极大的亮点,亮在用缶不用鼓,鼓的声响洪亮,相比而言缶要低沉很多,而张导在此弃鼓用缶,是因为在这场表演中敲击乐器发出的声响完全不是效果重点。前段的荧光倒计时,效果重点在于黑暗中荧光闪烁下的方阵阵势;后段的击演,效果重点在于方阵表演群整齐划一的肢体动作和呼喊,说白了还是方阵阵势,只不过改在光明中。这两点都不涉及敲击的声响,如果用鼓反而有点喧宾夺主,夺了“阵”与“人”的风采。何况比起用滥的中国鼓元素,秦汉风韵的缶既新奇(对外人而言)又贴切(对国人而言)。

事实上,当我在屏幕前看到庞大的方阵以极其整齐的肢体动作高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时,我的血液瞬间凝固。

动人心魄的视觉效果。

为什么此次开幕式被骂得最惨的是直播编导?因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张导们的指导理念就是将要表达的意念设想成若干个符号,再用尽可能发挥到极致的视觉效果将这些符号表现出来,视觉是开幕式的一切。或者说开幕式就是一场重要而庞大的即时视觉行为艺术。在这样的情况下,直播编导每多用一个不适合的镜头,就减弱了一分开幕式的艺术魅力,焉能不被亿万观众臭骂。要知道,艺术到了极致,观赏者与艺术本身形成了共鸣,观赏者亦成为艺术的一部分,两者构成一个整体,是为完美的艺术。此时在两者之间制造障碍,那是典型的破坏者。

此为个人观点(吐舌ing)

此外,我还觉得,弃鼓用缶的主意张导不一定想的出来,这风格有谭盾先生的影子,要说打击乐里的中国风,无论是“卧虎藏龙”还是97回归时的“天地人”,我都是深有感触的。

我有些想不起从哪年起焰火礼花成为奥运会开闭幕式不可或缺的元素,这几年的奥运会开闭幕式说起来是不同国家举行,其实幕后都是同一帮人折腾。也许正是这个原因,焰火礼花俨然届届传承,作用嘛,有道是“气氛不够焰火凑”,表演不能搅动气氛,干脆一圈又一圈的喷放焰火,就如同迪厅里的闪光灯,让人的情绪嗨到极点,雅典奥运会开幕式就是个登峰造极的典型,每个过场都要来几分钟。这次开幕式虽说礼花用量超过上届,但燃放时间绝对没有上届多,至少给人感觉如此,因为每个过场礼花的用时都是昔时如金,一瞬即逝。在我看来,此前的礼花焰火燃放得再好,也只是气氛的烘托,而此次开幕式张导们在设计配合整体视觉效果的同时,赋予了焰火燃放单独的意境表现,这是奥运会礼花燃放设计的突破。所以,我对那29个脚印印象深刻,虽然为了视觉效果这个目的,它在电视中被PS了。

礼花,毕竟不是迪厅的闪光灯,它还可以做更重要的事:)

星光五环就不想多说了,它很美,但也仅仅如此了。不过故园JJ文中的深海鱼我可不赞同,那怎么是深海鱼哩,明明是桃花水母嘛:)

其后的“歌唱祖国”就很不简单了。

还是要扛铁牛,无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