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玄武门之变之太子之争、一 -- 唐一介

共:💬246 🌺58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多谢支持!

最希望看到这样的有价值的回复。大家互相探讨,共同分析,才能够取长补短,得到较为完善的答案。

我不看百家讲坛一是因为我很少看电视,二是如你所说觉得没太大的意思。

之所以主要采用《资治通鉴》的记载,是因为新、旧《唐书》的相关主要内容,《资治通鉴》都已经采纳了进去,再加上它采取编年纪事的形式,比较方便的理清了相关事件的发展顺序。而且《资治通鉴》的唐纪(实际上是唐五代纪),历来都被认为是《通鉴》中分量最重,最有价值的部分,一是因为它写作的年代离唐不远,很多还还没有湮灭的史料都被采纳了进来,二是因为负责这一部分的范祖禹在史学上有很深的造诣。

不过这并不代表着局限于《资治通鉴》的记载,比如在论及李唐开国的相关情况的时候,《大唐创业起居注》就是十分重要的资料,里面的记载是有不少与《通鉴》冲突的地方的。另外,关于宇文颖一事,《通鉴》的记载就比较模糊,让人容易误会为李世民在当时就将他杀掉了,但《新唐书》则十分清楚的写明了他是被带到长安受到李渊的审问后这才被处死。另外,除这三书外,相关的史料笔记的资料,也对我的论述进行了支持,甚至是启发了我这篇文章。比如刘餗的《小说》说“人妄告东宫”,这一记载使我重新审视杨文幹事变,注意到李世民在其中的作用;又如《唐太宗入冥记》,让我对玄武门之变(却指玄武门之变发生的当天的事情)的发展过程产生了重大怀疑,进而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述,得出了一个十分胆大,但在我看来却十分真实可靠的结论,从而直接促成了这篇文章的写作。除了这两大重要的信息外,在文中其他部分,我也比较充分的吸纳了这三本书外的其他资料的相关信息,在后面的文字中我会有所提及。

另外,采纳《通鉴》的史料,不代表会得出跟《通鉴》一样的结论(事实上通鉴以纪事为主,很少直接做出结论,而是需要读者自己分析总结),比如已经写到的杨文幹事变,我同样是以《通鉴》的相关记载为主,但却得出了从它的文字表面几乎看不出来的结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