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读潘之恒《又思》 -- 九霄环珮

共:💬5 🌺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读潘之恒《又思》

《又思》

明 潘之恒

我之思兮云隐,

月中生兮风中殒,

忽如梦兮如醒。

我又思兮瀛海,

龙衔光兮凤舒彩,

忽以游兮以嬉,

愿千秋兮无改。

这首诗选自明人潘之恒所著《亘史》中的一篇题为《又思》的随笔。此诗本无标题,因为《又思》也基本契合诗意,而凡是诗歌总需要一个标题,所以在此就拿“又思”一词两用了。下文中分别以“《又思》文”和“《又思》诗”区别文诗两者。

潘之恒主要生活在万历年间,安徽徽州歙县人,也可以说是黄山人,家境原本很富有。早年科举不第之后就放弃了进仕的念头,而选择一条色彩斑斓的人生道路。他的一生,基本上是在“宴游,征逐,征歌,选伎”中度过的,是“品胜,品艳,品艺,品剧”的一生。要说古人里面活得滋润的人可不少,可滋润得如此雅致的人就不多了,这个潘之恒就是其中的一个极少数。潘的人生既复杂又简单。说简单是因为他基本上只干三种事:听曲,游山,和写作。说复杂是因为这每一样事情他都干得很有深度和广度。在听曲方面,他不是一个票友,而是一个资深戏曲鉴赏家和理论家,不仅如此,他交游广泛,为人豪爽侠义,无数的俊男美女,才子佳人,优伶墨客都是他的老少朋友。汤显祖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个,但是《牡丹亭》成就了汤显祖在文学史上的显赫地位,而潘之恒不是剧作家,没有这样雷人的作品,因此除了在戏曲界比较著名之外,现代人很少知道其人其事。他玩过很多很多地方。因为他是黄山人,朋友多,所以带朋友上黄山这种事情他就干过无数次。因为他文化深,玩得也深,诗文也就写得既多又深。潘之恒著作大致分三类:第一类是诗歌——他首先是个诗人,出了许多诗集;第二类是地理史志——现存有《三吴杂志》和《黄海》,后者是迄今发现的关于黄山历史地理的第一部专著;第三类就是关于明代戏曲特别是昆曲方面的评论和人物传记——收录在《亘史》和《鸾啸小品》里。这篇小文谈论的《又思》诗就是摘自《亘史》里的一篇《又思》文,而这篇文章讲的就是作者在南京一个中秋赏月宴会的事情和感慨。(《又思》文附在此贴最后,有兴趣者可一观。)

这首《又思》诗很美——一种特别的雅致的美。这种雅致的出现对于作者潘之恒来说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因为正如上文所述,潘的一生玩的就是这个雅致。诗歌创作与游山玩水尚且不谈,单说这昆曲一项,如果把它评为中国自古出现的最为雅致的戏曲艺术是毫不为过的(京剧的发展一来在诸多方面源于昆曲,二来在雅致方面还是欠缺许多的)。考虑到发展到明朝中后叶的昆曲所涉及艺术门类的综合性,我们甚至可以在整个文学艺术领域把昆曲归为最为雅致的艺术(注:这里仅仅就雅致而言,而艺术的价值并非只有雅致一途可论)。所以这首《又思》诗可以说是潘之恒在雅文化中浸淫一生的典型体现。围绕此诗的雅致,下面分几方面展开。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此诗说的是什么意思。

先看前三句:“我之思兮云隐,月中生兮风中殒,忽如梦兮如醒。”字面意思是:我的思念宛如天上的云,从月中诞生,随风中消隐,其中滋味如梦如醒。对于理解这首诗来说,幸运的是《又思》文提供了一些背景信息。原来,当作者在南京吟唱此诗的那个中秋,他回忆起了上一年在苏州虎丘赏月时的情景,作为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他对苏州产生了思念之意。他在南京赏了七次中秋的月亮,而在苏州只赏过一次,于是他产生了离开南京去苏州的想法,但这个念头被南京的朋友们及时劝阻了,理由是去了苏州还是会思念南京的。下面就结合这个背景进一步分析作者写就前三句的心理过程。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云隐”和“月中生兮风中殒”之间的联系。夜晚的天空,如果没有月光的话,人一般是看不见云的,所以云可以说是在月光的照耀下显现出来的,这就是为什么作者说“云”是“月中生”。但作者不说“云被月照耀而显现”这类语言,因为那样写是说明文,而不是诗,不艺术,不雅致,而要说“月中生”,这是一个表达方式的艺术化——诗就是这样。下面说“风中殒”意思是云被风吹散,表达方式也很雅致。以上这样都是作者目中所见,而所见之象与心中之意是非常契合的——作者对苏州的思念不正是因为月亮而产生的吗?所以“我之思”也是“月中生”。在朋友们的鼓噪中作者罢了去苏州的念头,不就是“我之思”在“风中殒”了吗?此景此情让诗人产生“如梦如醒”也就显得很自然了。人生当中有些事情并非想要怎样就能怎样的。

上面是从作者自己的角度分析此诗的,但是一首好诗,常常能让他人产生共鸣,从而脱离作者个人而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比如这三句诗,就能够让人联想到各自的人生。试问人的一生有多少美好的事物是在月中生而在风中殒呢?青丝,华年,友谊,爱情,理想,小到一次聚会.....所以,这里的“我之思“也完全可以理解为“我所思之物“。人生又有多少“如梦如醒”的时刻?人在年轻时难以体会其中滋味,到了中老年,感性的人恐怕就有诸多滋味在心头了。

再来看后四句“我又思兮瀛海,龙衔光兮凤舒彩,忽以游兮以嬉,愿千秋兮无改。”字面意思是:我的思念(或者说神思)又如远方的海,海上印现口衔珠光的龙和舒展华彩的凤,龙凤游玩嬉戏,我愿此情此景千年不改。这四句的解读要更曲折一点。关键是,诗人为什么会联想到“海”,“龙”,“凤”?他是南京赏月,想到遥远的大海和神话中的龙凤表面上看并非一件特别符合逻辑的事情,所以这又需要一些背景介绍。首先,这里的“瀛海”字面意思是“大海”,但这个海应该和《又思》文中的那一句“剑池一勺,若海印发光矣!”结合起来理解。“海印”这个词带有佛教文化色彩,“海”在这里的意思是所谓“智海”,佛教意义中的智海能印象一切之法。所以,潘之恒在这里提及“瀛海”和“海印”源于大海和脑海(/心海/智海)之间由于共同的能力“印象(动词)”而建立的比喻关系。另外潘在这里指称的海似乎又与他所无法忘却的虎丘剑池有所联系。

潘在诗里描绘的大海所印象的是口衔烛光的龙和舒展华彩的凤,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在《又思》文中也有所提及。尽管《又思》文语焉不详,但我们还是大致可以猜测到潘之恒当时在议论一位名叫张玄珠的戏曲女演员,张的擅长表演的曲目一则与“九天玄女”的神话有关,另一则与“萧史弄玉”的传说有关。而传说中萧史与弄玉是被一龙一凤接走升仙的。所以潘在宴会上吟唱“龙衔光兮凤舒彩”实在也是契合当时场景。

说完“海”,“龙”,“凤”,这后四句中还有一个关键性的地方需要搞明白,那就是这里的“又思”是什么意思,这应该是一个关键,因为《又思》文的标题就是“又思”。潘在文中似乎也解释了他为什么要“又思”:“应为废吴思,而胡以又之?”(这句话的意思似乎是说:应该作一篇废止思念苏州的文章,而为什么写了一篇“又思”的文章呢?)潘在后面的解释是这样:“令当吴,游片石,尽肯可中易仄。剑池一勺,若海印发光矣!因掷笔空中。......”九某惭愧,这几话没有读懂,特别是“令当吴,游片石,尽肯可中易仄。”这几句,实在不知所云。无怪《潘之恒曲话》辑注者汪效倚评论潘的文风说:“潘之恒是一个生活在将近四百年前的文人,他的思想,文风不可能不受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影响。他的一些文章,写得不仅深奥难解,有的简直是诘屈聱牙,故作艰深。”

然而,我们并非一定要拘泥于作者个人的心理去理解和欣赏一首诗歌。就象《又思》诗的后四句,我们完全可以扔掉潘之恒四百年前的曲里拐弯,而只从读者的角度放开心胸去理解:虽然说人生当中会有诸多的“月中生兮风中殒”,但是我们希望人的脑海中的快乐美好记忆能够永远地鲜活如初——这就是说抛开外物,关注心灵;或者说,身体的部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衰老,但心灵却有希望永葆青春。诗中龙凤的“以游以嬉”便是对这种鲜活的美好而快乐的记忆的生动而浪漫的描述。

以上主要是从意象的角度进行分析,然而此诗的雅致并不仅仅在于他描述的景和情,也就是说并不仅仅在于诗的内容。诗歌的形式之于诗歌的艺术美是极其重要的方面。形式上看,此诗明显地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唐诗宋词元曲,而具有相当程度的返古,具体地体现为,一,这首是“兮”出来,就象楚辞那样。二,诗句的长短不固定,相对自由。“兮”字是一个相当影响力的字,一句话有“兮”还是没有“兮”在语气上绝然不同。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忽如梦兮如醒”与“忽如梦如醒”的区别。这不是意象造成的区别,而完全是因为“兮”的运用而导致的音韵的差异。在这首诗里,“兮”字的运用契合诗意——婉转,深情,温和,雅致。

另外,从形式上看,《又思》诗还有一个雅致的结构。此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三句,后四句。其中前三句与第四五六句在结构上具有对称性,在内容上根据我上面的分析体现为转折关系,最后一句合上。所以此诗虽短,结构上具有严密的对称性,逻辑上具有转合关系。结构的对称是一种重复,逻辑上的转合体现对比和发展。重复,对比,发展是艺术创作中关乎结构的核心秘密,比如在音乐上这些都是基本的作曲规律。

《又思》诗除了意象的雅致,形式的雅致,还有独特的雅致的音韵,一种难以名状的独特的风情。除了上文所述的“兮”,此诗的尾韵值得一述。七句诗中,除了第六句,其它六句都落在上声(第三声)。我认为汉字四声是可以想像其个性的。阴平(第一声)个性平和,澹泊,清静等。阳平(第二声)个性乐观,开朗。上声(第三声)个性婉转,深情,温和,雅致。去声(第四声)个性有力,坚强,雄壮。《又思》诗七句中有六句落在第三声,也许并非是一个巧合,而是一种冥冥中所注定的结果,是对此诗雅致的最后一个脚注。

============================

附文:

《又思》(删尾段)

潘之恒

戊午中秋登虎丘,见月而思秦淮也。几望及望,月色如昼,逢丽姬,金、王两生从千人中独见,而月不能为之夺。时善音者皆集金陵,子夜闻之靡靡耳。至已未,是日则余居金陵已七见圆魄。靳一而将行秦淮,人噪之曰:胡曩之不思,思而去之,是将又思!乃发慨而止。上弦以来,犹吴咋也,几及两夕,而忽若失之。则人或胜于吴。非人胜,而情胜也。匝青溪夹岸,竞传吴音。而阁中以真情胜者,则玄女之珠献,彩女之箫随,其孤调皆缘云之音。其为剧,如《琵琶》、《明珠》更为奇绝。余悔其闻之晚,而娱耳浅也!应为废吴思,而胡以又之?令当吴,游片石,尽肯可中易仄。剑池一勺,若海印发光矣!因掷笔空中。俄而云开月出,恍置身于虎丘间。因为歌曰:“我之思兮云隐,月中生兮风中殒,忽如梦兮如醒,我又思兮瀛海,龙衔光兮凤舒彩,忽以游兮以嬉,愿千秋兮无改。"

关键词(Tags): #潘之恒#九霄诗话#又思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