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读报笔记-美国主流报刊里的朝鲜战争 -- pxpxpx

共:💬54 🌺35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读报笔记-美国主流报刊里的朝鲜战争

写在前面的话

自从07年初开始接触朝鲜战争的资料以来,尤其是大量的接触相关的英文资料以来,渐渐的产生一种想法,就是通过当时的美国主流报刊,来重新"经历"这场战争。

产生这种想法的最直接原因是资料的丰富程度和可信程度,尤其是网上的原始资料,以美国主流报刊为例,<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在朝鲜战争期间的全部过刊都有PDF的版本(当然,这些是有版权的)。对比国内的情况,还是有很大优势的。而从新闻报道的全面性,客观性和及时性来讲,当时就已经有近百年历史的这两家报纸更是有当时国内媒体所不及的优势。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对自己的定位。起先接触这些资料是兴趣使然,同时也有一种找寻的诉求在里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不同的文化,以及现实生活的压力,这种找寻在一开始很难讲没有逃避现实的因素在里面。所以开始的时候,我更多的是关注具体的一些战斗细节和高层的谋略运筹,因为这些东西的可读性很强,读来很过瘾,很有快感,确实可以暂时的抛开一些现实中的烦恼。作为后果,就是在一段时间里,总是不知不觉的试图以军事家,领袖和政治家的角度来看问题,包括看待现实当下的问题,开始感觉很宏观,很强大,对很多问题一下子看得很透,那段时间,经常有对"若干重要问题"进行指点,评判的冲动(好在没有写出来现眼)。但随着接触资料的逐渐增多,随着对现实的更多关注,对事情本身的更多关注,同时也随着生活阅历的不断增长,慢慢的开始觉得自己的一些观点越发的模糊,对别人的观点也越发的难以全部接受,似乎冥冥之中总有一个声音在问:

HOW DO YOU KNOW?!

这些感受,在读到国内描写的美方在朝鲜战争中政治,军事的表现时尤其强烈(翻译过来的美方书籍,质量就不提了,总之能找到原文就尽量不看译本)。有趣的是,有时看美方对中方的描写也有相同的感觉。

所以,近来觉得,还是美方情况看英文文献,而中方情况以中文文献为准的好。而作为一个普通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觉得自己了解历史的目的,还是定位在为了更好的在当下自处更合适一些。

当然,选择<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并不指望它们能"全面,客观和公正",毕竟战时媒体报道里的偏见,误导,甚至赤裸裸的宣传是不受新闻道德约束和谴责的。它们吸引人的地方主要是对美方官方与民间在朝鲜战争期间表现的详细记录,包括官方的讲话,民间的来信,可以说无所不包,这些都有助于了解美国的朝鲜战争。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本人比较不赞同以"美国"作为整体说事,因为这个国家少有统一而权威的代表,更多的是不同和对立,这在政治层面有更明显的体现。所以美国重大的决定大都是各种力量较量和妥协的结果,而美国的报刊媒体和详细的官方会议记录则是这些较量和妥协的忠实记录者,它们不仅仅可以使我们看到"然",也更可能让我们看到"所以然"。

另外一点就是50年代初的美国与现在的美国是很不相同的,当时从政客到平民,整个国家都对战后刚刚形成的世界格局进行适应,对成为两极之一进行适应,对凶猛扩张的共产主义进行适应,也对民主世界领袖这顶新帽子进行适应,在一系列挣扎之中,朝鲜战争不期而至,所有的这些适应与挣扎都增加了美国应对朝鲜战争的复杂性和难度。

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将尽自己所能,从1950年6月25日开始,争取对<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每天的相关报道进行简要的介绍。详细的翻译是不可能的,一个是量太大,另外一个就是精准的问题,能正确概括大意已经是不容易了。

希望这次可以走的远一些。

预先谢谢大家的关注。

元宝推荐:landlord,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