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凹凸诗《武斗有感》读后 -- 履虎尾

共:💬59 🌺179 🌵1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个,说说我这个改革开放20多年之后出来的人的看法吧

出国的原因并不是外国生活特别好,只是我们这个专业(生物),在国内学的话,大多数人只能越学越平庸——既帮不了别人,也救不了自己。如果对自己和社会还有些期望的话,我觉得学我们这个专业的人,出国是必然的选择。希望这能部分的解释您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改革开放30年之后,学生还在往美国涌:因为有些东西国内学不了,或者学了也不被承认。

所以,是的,文革也好,改革也好,40多年过去了,到目前为止,中国在某些方面还大幅度的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人还是在往外涌。

那回国呢?我觉得从回国这个问题上,可以看出一点二三十年前和当今的区别了。

在回国这个问题上,人们关心的无非两件事:生活,工作。

生活方面,当今,国内的普通人,生活条件实质上是可以接近西方国家的中下水平的。80年代出国人经历的那种震撼,在21世纪我出国的时候,已经感受不到了。在我看来,外国不过就是街面干净点,树木野兽多点,吃的贵点差点,电器便宜点好点……他们有的,中国多半一样有,当然内涵大多有区别。

工作呢?首先,现在回国以后比较好的发展机会也是有的,而且有的地方实际前景比在国外还好。哪天毕业了,回国完全是一种合理的选择,留在北美也是一种选择,并不是天上地下的差别。现在回国已经不像解放初那样,需要一个人拥有比较高的道德水准了。至于难度最大的动作,拖家带口的回去,虽然其难度是众所周知的(从我的见闻归纳,似乎很多家庭都是老婆不愿意回国),但实际上也不是太困难的事。这几年,回国以后弄个比较体面的生活条件以安抚妇孺,应该还是不难的。

文革我没赶上,老实说,没什么发言权。我也就见过80-90年代的中国。估计80年代还比较像70年代吧,因为不是所有的东西真的改革春风一吹就变化了的,这很容易理解。所以就按我80年代的见闻来假设吧,就算80年代考虑回国的问题。

那时候假如能出来,我还会认真考虑回国吗?我觉得很难说,呵呵。如果单身一个人,我想我还是可能有超过50%的几率选择回国的,因为我个人对穷不是太敏感。事业方面呢,估计回国也是可以找到一点正经事干的,而且越是一穷二白,干事业就越有滋味,这是我的个人看法。所以我说,如果我是单身汉,那可能会有超过50%的机会选择回国。但是如果有了老婆,我还会回国吗?我想我可能得仔细掂量一下了,无论生活条件还是从事业考虑,我恐怕90%的可能是暂时不回。这种选择,说俗点,是唯老婆是瞻;说客观点呢,我总得为这位上当受骗的人的生活和面子需求负责吧。

所以,我想,改革这些年还是对中国造成了一些有益的变化的。假设文革一直搞下去,认认真真按领袖们的原版规划来施工,建设一个正版的社会主义社会,可能中国也会慢慢的温饱起来,甚至富强起来,这个可能性我承认。但是按那个思路,有些东西显然仍旧是不大可能很快实现的,比如公民自由的出入国境,自由的和外国保持联系,言论像现在这样放开……这从我一个准备以搞科研为业的人看来,是不大理想的一种情况。不知道那些准备从事商业工业的同学会怎么看,反正在自我封闭的条件下搞科研,难度是很大的,估计是得准备做很多无用功的。

当然,中国的领袖和人民的智慧不可小觑,肯定不会像我设想的那么没创意的搞文化革命。所以真的能把社会主义建设成什么样,很可能超过我们今天所有人的想象力。我这假设历史,就跟其它的假设历史一样,不过是照着已经有的模子乱套而已,笑谈尔。

最后形而上,说说认识根源。我是在改革的高潮里接受基础教育的,所以很难跳出那些被灌输的思想。课本里那些古代改革家的言论一直记得比较熟:“世易时移,变法宜矣”。从坚持到变革,是一种变,从变革回到坚持,也是一种变。坚持得太甚,以至于僵化,就需要改到变通这条路上;变得太甚,礼崩乐坏,瓦缶轰鸣,朝三暮四,无所适从,那也不是变革的目的,该坚持的还得坚持——说了半天,好像变也对,不变也对,全都是废话。不如这么说:80年代左倾,就好比21世纪初右倾,不逢时。放在2000年的框框里看,什么话都是对的。放在20年的框框里看,还是有对有错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