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本嘉明科幻系列>:(七)巅峰之战A -- 本嘉明

共:💬11 🌺7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本嘉明科幻系列>:(七)巅峰之战B

(三)屯聚阵 勐帅手中,同样有9个方阵,秦军称为屯聚之阵:

罗马军

~~~~~~~~~~~~~~~~

左上 /左中/左下 中上/ 中下 右上/右中/右下

禁军

东侯

登基台(勐帅大帐)

每阵约6000人.秦军战阵演练之精还胜于罗马人,素常已练就十阵.此屯聚阵正是兵马俑坑中的阵型,猬集一处,各军之间有相当距离,以便展开. 每阵为一方形,前三排弩兵,称为公士(相当于列兵),不穿盔甲.第一排半跪,第二排直立,第三排坐地以腿力蹬开弩机.秦步兵已全部淘汰了弓,改用整整先进一代的弩机,普通小弩射程300米,杀伤距离150米. 普通秦兵就能跟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有得一拼.秦亡后弩机失传,其中的精巧设计,直至宋朝才有出土,重见天日.但秦骑兵车兵仍既备弓又备弩,因为弓在马上容易续箭,又见臂力真功夫.况且射为春秋六艺之一,一弓两箭射两骑,一手扣三箭连环搭弓,这都是基本功而已,连天下博士总代理孔夫子都是高手,堪称"德艺双馨". 阵尾另有三排弩兵向后. 阵前的弩兵之后,是三排甲兵,持钹(3米),戟(3.5米),矛(7米),兵器越长,越排在后排,第三排的矛尖直从第一排的肩上伸出,因此整个正面,如同一堵枪尖组成的铁壁.战车由四匹马拉动,车上甲士三人,一驾车,一箭一戈.每车配武士72人,披轻甲(皮),以便跟上战车.有时武士在车前,有时在车后,十分灵动.

(四)大风起兮

沉闷的鼓声传来,第一线的5个罗马军团开始前进,士兵们以宽阔的剑身拍盾,应和鼓点,有节奏地迈步.二线的军团,除第一列站立拍盾以壮声势,其余二列单膝跪地,养精蓄锐.

秦军同时变阵,左上军和右下军前出,远远地越过了靠前的左中军,右中军,在斜外方布阵.

此时秦军如同伸开的双臂,遥遥欲抱波浪般一线平推而来的罗马军.在大营旗号不断的变动中,9阵中都有大量士兵转身奔出阵后,将手中的长兵器交给等候在阵后的辅助兵,弯腰捡起弩机,在各阵后面又构成一个小弩兵阵.少年辅助兵灵巧地在坐地蹬弩的秦兵中穿梭,每两个秦兵之间放一个火盆.一阵忙而不乱的奔走后,秦阵又复归风雨不摧的沉静.

罗马人二线军团的拍盾声渐渐加急,进攻中的罗马人加快了脚步,五面骄傲的军旗璀灿夺目.

秦军鼓声骤起,各阵前后口令不断,所有的弩兵各种大小弩机高高仰起,弩手们根据弩上的"望山"确认正确的仰角,屏息以待.

一声暴响后,鼓声立止,秦军上下突然如暴雷般咆哮:

"风,风,风."

这是射击的口令.

本嘉明仿佛只听见一声闷响,那是所有的弓弦震动空气绷出声响的集合,远远传来仍让人心尖直颤.从九个秦阵上,突然跃出9朵乌云,轻盈优美地直上天际,到达顶点后圆滑地滑落,笼罩向罗马人盔顶上被烈日灼烧的羽饰.

"风,风,风."这是死神吹出的,嘶嘶的气息.

一声号令,罗马人腾地把大盾举起,斜顶在头顶上,仿佛在风雨交加中顶风撑伞的旅人.急矢如雨,暴雨如注,灰色的乌云象凭空展开的飞毯,盖没了整个罗马军团.秦军100克重的三棱箭头钉入大盾的夺夺之声,遥遥可闻.

秦军并非平均分配火力,罗马人两翼的五军团,六军团承受了一半的箭矢,以至于未中箭的士兵无法举步,因为他们就象麦田里的稻草人一样,周围地上插满了箭矢,以同一个角度优美地倾斜着箭杆,如风过稻浪.

"风,风,风."观察了第一次射击的落点,秦军修正了角度,箭雨连绵不断.

罗马军团立刻收缩,士兵们猬集起来,组成方阵,最外一排举盾护身,里层则将大盾平举过顶,除脚下外,五面都由盾牌衔接成盾阵.战场上凭空多了一片棱角方正的大扁盒,随着号令缓缓向前移动.

秦阵忽然沉寂下来,似乎有些黔驴计穷.盾阵上已插了太多的箭,变成了一个个毛茸茸的爬兽,加快了脚步.

战神猛然振作,发出更凌厉的咆哮:

"大风,大风,大风!"

更多的箭矢凌空而起,秦阵之间的空隙,各驰出两列战车,每车上有一御手,一射手,一架大型弩机,或单发或双发.头前两车略一停顿,射出巨烛粗的箭矢,迅即拨马从外侧转回队尾,同时一路上绞动弩机,重新装箭.鱼贯而上的战车如法炮制,循环不止.秦国自古为周天子牧马,军马当然精挑细选,身高均为1.33米,步幅完全相同,各车有条不紊地转圈,如同马术表演.秦军早已将战车集中使用,每64辆为一队,类似于古德里安的德军装甲师.

"大风,大风,大风!"

秦军的射击频率加快了一倍,这样的杀伤力,就是拿破仑的法军,也抵挡不住.

"大风,大风,大风!"

始皇帝出生前一年,秦赵长平之战,赵军45万被围无望,赵括不得已率最精锐的骑兵做绝死冲锋,被秦军万弩射杀,许多战马都被一箭洞穿.一切的困兽之斗,在这死神细密的獠牙前,又算得了什么!

"大风,大风,大风!"

更致命的是,秦军这次射出的,是火箭!

(五)风卷残云云未去

爬兽身上的"毛发"蓬地熊熊燃烧起来,构成皮肉的盾阵也龟裂缺塌.罗马盾阵呼地分解,士兵4人一组,两盾并排在前,两盾在斜上,冒矢而进.在这可怖的箭雨呼啸声中,转身后退等于自杀.每个人都奋力向前,以求尽快穿过这地狱般的魔境,在短兵相接中换取军人体面的一死.

勐帅抢先打击罗马军团两翼是明智的.秦军左上军,右下军前出后,离罗马人最近,这样一字长蛇阵展开,虽然发挥了弩射火力,但不如罗马人二线配置保有纵深,因此翼尖显得脆弱,必须先下手为强.但这样一来,罗马人居中的三个军团压力减轻,看着自己左右两翼的弟兄们在战火中辗转哀号,怒火中烧的中央集团不避矢雨,奋力向前,只求尽快让敌人一尝投枪和短剑的滋味.

秦军左上,右下二阵突然启动,它们的士兵已扔下弩机,重回队列.本嘉明这才发现,这两军的车兵,骑兵比例奇高,配属的步兵一律不穿甲衣,因此奔跑极快,全阵得以保持队形,以弧线路线兜向罗马第五六军团的外侧.罗马人发现后,不等凯撒号令,立刻停步原地集结,将残存的兵力勉强组成两列,面向外侧迎敌,其灵活的阵法和果断的指挥展露无遗,敌人找不到罗马的后背.

秦军无隙可乘,一轮箭雨后展开强攻.兵车攻敌,自春秋以来讲求队列,而非速度.两列兵车鱼贯而来,两边车轴上装有0.5米的利刃,车上戟士的兵器长3米,威不可当,就连以重装步兵一次次将骑马的日耳曼人打得满地找牙的罗马人也倍感吃力.秦骑兵则反复在外围游动放箭.骑兵陷阵,在秦军看来是下下策的打法,不到最后收拾残敌不会使用.

但六军团"铁壁",五军团"云雀"并非浪得虚名,两军短兵相接,罗马人终能发挥所长,战斗力爆发出来,一时双方胶着.秦军一击固然不得手,但由于对手受箭雨杀伤甚重,因此可以很轻松地以一半兵力吸住这两个半残的军团,随后气喘吁吁赶到的另一半部队毫不迟疑继续向前跳跃,兜击罗马人二线的两侧.秦军指挥权的下放同样带来了果断的行动.

凯撒的二线已经展开下山,向一线靠拢,他面对着真正的苦恼.登陆海王星半岛前,他也精研战史,知道汉尼拔和安息人都是靠轻骑兵和弓箭把罗马步兵赶到预设的包围圈里压缩歼灭,因此兵分两路,前轻后重,准备随时趁隙狠狠折断秦军的两翼.但秦军弩箭杀伤火力之烈,射程之远,在马克沁机枪出现前的所有轻火器都望尘莫及,连盾阵都无法奏效.从距秦军600米到150米,这段开阔地已令凯撒付出了太大的代价.他看出来,秦军再度向自己二线主力突击是受大帐旗号的指挥,可见对方主帅以轻兵向自己挑战其实是给自己一个体面的借口,如果凯撒是懦弱之辈,正好可以以此为理由动用二线军团扫荡这两支奇兵,而对苦难中的一线部队见死不救.这样一来,凯撒得以保存一半实力,全身而退,对手则轻松地取胜,双方不必孤注一掷地对撞.

"店小二的算计,"凯撒坐在山坡上的皮凳里,遥望登基台上那颗同自己一样高傲的头颅.脚下的盆地上,烽火连天,杀气郁结.不战而屈人之兵,小战而挫敌之锐.这是远古那个巨人环顾四围营养不良的邻居们时的惺惺作态,是谦恭底下骨子里的骄傲:不要动手,我动手你就光光了,还玩什么?

但是今时今地,你遇到了凯撒,遇到了罗马.罗马不仅坚韧,而且有坚韧的本钱:布匿战争打三次,先败后胜,最后把迦太基人斩草除根;罗马不仅骄傲,而且有骄傲的胸魄:看看伟大的维吉尔是怎么形容罗马的----将艺术,科学等事留任其他民族发展,永远谨记罗马是注定统辖全世界的大帝国,执行柔和无阻的规则,饶恕谦卑民族,打垮骄傲者.

一代战神,唐太宗李世民说:战争只有一条法则----制人而不制于人.凯撒知道自己的步兵虽然威力无穷,但双方在小股部队灵活性上旗鼓相当,远程火力和车骑兵规模,以及合成军种复杂性均不及秦军.自己主动进攻,其实是以短击长,已落下风,只要对方统帅不犯重大错误,自己必然滑向"受制于人"的深渊.

但从远处高台上刮来的刚猛炙烈的风猎猎吹动凯撒醒目的紫袍,让凯撒隐隐感受到酷烈背后的焦燥,所谓"高处不胜寒"所代表的不自信.战争,1/3靠实力,1/3靠自己的好运,1/3靠对方的坏运.

朱诺保佑我们.

凯撒离开凳子:当他坐着的时候,凯撒是个哲学家;当他站起来,凯撒就是战士.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