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莫明其妙的“985工程” -- 冷冰儿

共:💬94 🌺15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那是“重点大学”重新洗牌,是分钱的升斗

中国的高等教育,从来就是采取精英体制,理由就是集中精力财力办好若干所大学。从民国到现在,几乎一脉相承,而且越来越“等级化”。

听导师说,抗战胜利以后,国民政府就把国立大学分成三六九等的,一等的就北大、清华、中央大学、交通大学四所,我专门问浙大如何,他说只能算一等半。他当年想考北大,因为淮海战役南北交通中断,北大清华当年没能南下招生,他是温州人,结果只能去了交大。第二年春,北大又专门派人到上海补招,经过简单面试,他转学进了北大。

从五十年代起,“重点大学”就是新“等级”中的塔尖大学。最新的划分是一九七八年,划了八十八所重点大学。以后世事变迁,大学的恢复、新组建、分拆合并等等,适应新的形势需要,需要不断调整。但是,这又涉及到利益重新分配,不好办。于是就用变相的办法,八十年代末,增加了一批“第一批录取”大学,与原来的重点大学享受同样的“第一批”选择考生的资格。

无论重点大学还是第一批录取大学,基本都是部属大学,地方大学占的比例极少。还有很多省没有一所重点大学,例如河北、河南、江西、广西、宁夏、青海、贵州等,开人代会时,教育部招来不少批评,也不利于发挥地方办高等教育的积极性。于是就又有了“二一一”,以这个名义对大学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二一一成了新的重点大学的概念。“二一一”大学,除了清华、北大由教育部全额拨款,中国科大和几所国防科工委所属大学由部委直接拨款外,其他“二一一”大学几乎都是中央和地方“共建”拨款的,例如复旦、南开、南大、武大等等都是。但是“二一一”原定一百所,后来地方政府积极性空前,人家愿意投钱办教育也不好打击,所以后续一直有学校加入。在三代指示“办世界一流”大学后,面对国家增加的投入,这块蛋糕又需要寻找新的切割方法,教育部以“九八五”为名堂,把切蛋糕的“刀”亮了出来。

最初的要求,就是与国际“接轨”,要求“九八五”大学的学科要全,要有文理工医商法等若干College,才能够得上“九八五”University。于是迎来了大学合并狂潮,最猛的就是合并了五所大学组建的新吉林大学,其间又闹出了很多恩恩怨怨,南开与天津大学、武大与同济医学院等等。

所以说,什么九八五、五八九,都是分蛋糕惹的事。目前的结果,九八五学校在行政拨款、申请科研经费、学生就业、出国指标等方面,处于优先地位,列于第一方阵,二一一则排第二,但二一一还要分出身,如果是穷省的地方大学,除了招生、就业分配有点好处,国家拨款也是很少的,如果是富省就另当别论了,挖若干院士过来,省里自己出钱到教育部搞几个国家级基地、重点实验室的名头,日子过得比国立大学还舒坦。

离开学校久了,只是外人观山的以点感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