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关于大包干前后的粮食产量问题 -- flyingcatgm

共:💬23 🌺2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讲点我的亲身经历吧

你说的事情不知道是亲身经历还是书上看来的?

在我老家,"返销粮"是贫穷的农村交完公粮以后不够吃了国家补贴的粮食。当时的公粮任务是很重的,填饱肚子毕竟是第一位的。农民不是商品粮户口花钱也不能购买138的商品粮(1毛3分8/斤的大米)。如果缺粮只能申请国家的返销粮,难度很大。加上当时的粮食产量由于化肥和粮食品种的原因(我有一篇文章讲述80年代化肥奇缺的故事),大部分土地只能种主要粮食作物。水田一般种水稻,旱地则小麦、玉米、红薯轮种(不是种一年歇一年,而是收完小麦接着种玉米然后接着红薯),比较陡的荒坡一般都见缝插针地种"大窝苞谷"。即使这样,交完公粮以后,水稻(细粮)每人也只分得400斤(数据可能有偏差)左右,必须得加上其他粗粮才够吃一年。为吃饱饭,绝大部分土地只能种粮食。其实这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改革开放以后到现在,即使农民可以在市场上自由购买任何数量的口粮,但我老家的土地也基本上只种水稻或者其他粮食作物和油菜。毕竟这些东西只有这些农作物产量最高,其他经济作物产量受气候和土壤影响,产量都不如人意。

至于你说的割资本主义尾巴的事,估计只发生在文革初期。我家每年都要尽力养很多猪,虽然只能卖给国家(叫外调,所以我老家现在卖猪还叫"调猪")。我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哪是因为现在我都不吃的作饲料的粗粮在当时是人的口粮。除了米糠,猪是吃不上其他粮食的。猪大爷得吃才能长呀。于是读书之余,我不是放牛就是满山遍野扯猪草(野菜)。最幸福的就是调猪时可以帮着老爸把猪幺(赶)到公社的食品站卖,有零时吃,1分钱一个的水果糖,1毛钱一个的饼子。并且我家一直都养鸡,一直都卖鸡蛋,那是一家人零花钱的主要来源,除了生病和过生和有客人来,平常是舍不得吃的。

桐子(油桐)和棬子也是可以卖的,把桐子(油桐)和棬子用竹竿从树上打下来,再一个一个捡起来。桐子要放一段时间,让外壳腐烂,然后人工把外壳去掉才能迈。象剥核桃壳一样,没吃过带绿色外壳的新鲜核桃吧。这些活我最积极,寒冬腊月都不怕,下水田捞桐子(有些桐树在水田边),因为过年新衣服的钱就是从这些桐子来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