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浅说几句明治维新 -- 葡萄
江户时期日本的庶民教育普及程度不低,整个江户时代庶民教育的机构寺子屋有一万余所,教授的内容既有高层的朱子阳明学说,也有类似今日技能学校的书写记账等能力培养,整个日本民族的文化水平都因此得到了提高。根据统计,江户时代的寺子屋教育结果,让当时日本半数以上的人口具备了识字能力,这个比例是很惊人的。后来明治维新后兴起的教育狂潮中大部分校舍就是原有的寺子屋老学堂(到1875年,明治政府共兴办2万余所小学,其中只有3800多是新修的,其它都是依托旧有建筑),而且学校的老师也基本是沿袭了寺子屋的人员。至于姓氏问题,和教育水平没有关系,而是一个历史方面的问题,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是没有形成姓习惯的,引用点说明问题:
原链接见:http://baike.baidu.com/view/28234.htm
明治三年(公元1870年)日本政府作出“凡国民,均可起姓”的决定。可是竟然没有多少人响应,于是,政府不得不在明治八年(1875年)颂布了强制性的《苗字必称令》,规定了“凡国民,必须起姓”。确实是这样,与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1875年之前绝大多数人是没有姓的。可以说,日本人有姓不过只是才一百多年的事。
到了七世纪中叶,大化革新时期,废除了世袭的称号,表示家族地位的姓失去意义,氏与姓混合为一,有一部分成为流传到现在的姓。这时姓仍然是贵族的专利品,到 19世纪,姓也只限于武士、巨商和村里有权势的人。这些人向当局申请,经特别许可,才能有姓。能够“名字带刀”是一种极大荣誉,所谓“带刀”就是有姓,一般平民只有名而无姓。
明治天皇时,政府感觉到没有姓,编造户籍,课税征役,非常不方便,这才号召大家都取姓,可是由于人们长期以来的习惯,并没有谁想用个什么姓,至此,政府不得不下达“凡国民,必须取姓”的命令。这时候,人们才匆匆忙忙找起姓来,举国上下兴起一股取姓的热潮。住在青木村的就姓青木,住在大桥边的就姓大桥,家门口长棵松树的就叫松下;门前有一座山的,就姓山口。于是田中、三木、山田、日光、北风、前部、上方、观音,这些中国人觉得怪怪的姓一下子涌了出来。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7
😨幕府末期日本国民中男子识字率超过70% 四方城 字116 2008-12-31 15:35:12
🙂至少就我看到的资料里没有看到过 葡萄 字0 2008-12-31 15:38:14
🙂这种说法不大靠谱 Javacai 字206 2008-12-31 18:09:14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日文的假名系统对提高识字水平帮助很大 石工 字199 2009-01-01 00:40:23
🙂和朝鲜的谚文一样 2 连续杀人 字232 2009-01-14 15:04:22
🙂得花,葡萄得宝 cococal 字0 2008-12-31 15: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