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比邻中国》-德国前总理施密特 -- atene
第一次见到朱镕基
很重要的一点:在自己一生所认识的世界大国的顶尖政治家里,他(朱镕基)是对自己国家的经济最了如指掌的。
虽然他是工程师出身?
朱镕基是个特例。对了,江泽民和朱镕基都是工程师出身;这是这个国家的特色。翻翻(德国)总理团队的组成,不管是哪一届政府,其中没有一个工程师出身的。就是在议会里,绝大多数议员的背景都是教师和律师。朱镕基对经济有种直觉,这个基本上是所有德国政客/政治家都缺乏的。朱镕基不仅非常勤奋,他对经济有种直觉上的理解,这一般人得在哈佛、芝大或者圣加仑大学(欧洲德语地区最好的经济系)学上三年才能弄明白。企业管理和国民经济可能是他在上海当市长时就已熟知的,而货币政策这门高级财艺应该是他在北京当副总理和央行行长时学的。 他与他的那些受过一流教育而刚愎自用的苏联同行完全不样,朱镕基会非常固执,但归根结底是一位天分极高的实用主义者,一个实干家。特别让施密特印象深刻的是,他可以非常自然、无拘束地与西方交往;李鹏作不到,现在的总理温家宝也可以做到这一点。
他最大的贡献在于为中国九十年代令人陶醉兴奋的经济开放打下一个良好框架。由于他的谨慎,中国的经济在九十年代的后半期没有再象八十年代末那样过热,九十年代初中国的通货膨胀超过20%。完成了邓交代的工作:继续开放政策,同时不能拿整个国家冒险。赢得许多西方企业的信心,大量资金涌入设备投资和合资企业。
中国需要西方的资本与技术,西方需要中国的市场份额。这在当时是双赢,也是为什么中国可以顺利地起飞;如果西方对中国毫无兴趣,朱镕基也不会有如此大的成就。
97亚洲金融风暴
本来中国可以借到巨额的外资,九十年代西方银行家排着队要给中国贷款,想趁着中国蒸蒸日上的经济挣快钱,但是朱镕基抗拒住了这些诱惑。泰国、马来西亚、南韩、印尼则贪得无厌,它们把短期贷款投入基本建设。当外国投资基金的某个高级管理人员突然觉得不安,开始撤资时,其他的一个接一个跟着撤,这些借贷国随即破产,投资项目化作乌有。
中国在97年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救助了亚洲而且强化了自身,美国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中国大加表扬。
不过这些赞扬并非毫无私利,更象是危急时刻的祷告:啊上帝,我们赞美你,但是请宽恕我们的罪孽。要是当时中国人将其货币贬值,会在亚洲引发新一轮的贬值,这多半会把华尔街也裹挟进来。要知道,当他们开始外撤短期资金时,是华尔街上的人自己点起这场火的。
不该只是谴责渴望资金的东南亚国家大量接受短期贷款,谴责应该对准华尔街的银行家们,他们把本来的银行危机演变成汇率危机。就这样。
朱的策略 朱的改革
朱执政期间,贫富差距加大,沿海和西部内陆差距加大。相比今天的当政者,他对西部省份没有任何动作。他的策略是,只要沿海省份马达轰隆响,西部也会好起来。现实正相反,资金和人才全都拼力向上海或广东流去。这难道不是他的最大错误?
他了解沿海和西部内陆的差距,因此决定先发展沿海以增加税收作为平衡。至于他是否低估了地区发展差距会如此急剧加大,无人知晓。但是,现在的政府有钱来调整失衡的地区发展,要是当时朱镕基没有牺牲内陆省份的发展,这笔钱是不可能有的。对于他这项政策的最后判定,尚需时日。
他对国有企业一面下最后通牒要停贷,一面却继续贷款的做法也颇多争议,他作错了吗?
朱镕基明白,施压并不能让国企变成盈利的私人企业。与他谈话中,没有感觉他对这个问题低估,而是相反。他的手法应该就是常见的红萝卜加大棒。
和朱镕基的分歧是在什么地方呢?
加入WTO。施密特承认自己当初可能错了,他当时劝朱镕基不必如此着急地加入WTO,因为美国会逼迫中国作所有可能的让步,中国应该等着WTO上门邀请,这样好设定入会的条件。自己低估了朱镕基对WTO的急迫需要,朱镕基想要借此对病恹恹的国企施加改革的压力。
他对手称他是赌徒。
如果在加入WTO上他失败了,他的对手一定会借此整他。他在经济问题上是准备冒险的。在有意识地引导国家经济政策方面,他和格林斯潘、李光耀同属最高级别。
朱镕基上台时中国正在经历第二轮通货膨胀,这次央行采用小心谨慎的调控方法让经济“软着陆”,避免了80年代那种忽冷忽热的局面,央行学会了有分寸的调整,使得经济既无通膨亦无滞胀。
中国人很聪明。一战通膨让德国人把希特勒选上台,因为他向公众保证能带来经济上的稳定。中国人也比八十和九十年代的南美人聪明。
朱和戈尔巴乔夫谁聪明
(朱)聪明太多了。施密特还栩栩如生地记得1988年和戈氏的一次谈话:你们印发太多的钞票了,去年你们的货币发行量大幅上升,今年看来也如此,价格不断上涨。这样你们就会出台法令,冻结价格,别人不再和你们做生意。他们去黑市作交易,你们就出局了。你们必须把货币量控制下来。“哎”,戈氏回答:“对您这种算计法,我们在莫斯科这还没人思考过。”苏联的最后一位总统是个经济门外汉。总的来说,世界上的政客/政治家们大多不懂货币政策。
2003年朱镕基退休后见的第一个外国客人就是施密特。施密特邀请朱镕基来汉堡自己家做客、到维也纳参加国际行动委员的碰头会,他的回答模糊不定;他需要中央的同意,至此还没有一个(中国)前总理参加过这样会议。
朱和德国工商业
朱镕基任上海市长时对大众汽车公司十分支持,此后德国对华投资及中德贸易一直在上升。他说,大的德国公司的董事会主席都是他的好朋友,中国从德国学到了好的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
就长期而言,他十分看好共同发展。因为改革开放,他担心,中国也学到不少西方不好的东西,认为中国人应该从自己文化中汲取营养并发扬光大。施密特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很是迷惑,中国会在金融、经济、科研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30年后可以赶超美欧,但是,从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文化?在精神道德方面上会对世界政治有什么样的贡献?
朱镕基承认,中国在新时代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明显减少,虽然在科技方面中国会和世界同步发展。对传统的传承是中国将面临的巨大挑战。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靠!这就是缘分,谢谢啊。 寒冷未必在冬天 字88 2009-02-12 05:54:53
🙂楼主继续加油啊 1 stpaladin 字90 2009-02-12 04:59:13
🙂楼主辛苦了,通宝奉上 邓尔洛 字139 2009-02-12 01:39:59
🙂《比邻中国》-1.3 后继者(朱镕基)
🙂送了一大把花,终于见着亮了。 Sioux 字0 2010-04-12 02:16:02
🙂送花得宝! 虎头 字90 2009-02-16 06:30:04
🙂德国人的评价还算客观拉! 龙战 字0 2009-02-16 06:01:07
🙂看起来不错,出了中文版去买一本。 投入 字0 2009-02-15 09: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