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危机迫使日本重新定位国家意识 -- 萨苏

共:💬79 🌺21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危机迫使日本重新定位国家意识

[平面媒体用稿]

“日本要有作小国的思想准备。”

“日本在战后五十年,一直抱着做‘经济大国’和‘民主大国’的梦想,让很多日本人为此两眼放光,但是这种梦想与现实是不合拍的!”

“日本不要总想做亚洲的领袖。”

“资源小国的日本,在少子化等问题的困扰下,被中国和印度超越,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这样的话如果在中国听起来,似乎是某个激烈反日人士的语调。令人有点儿吃惊的是,这却是日本备受尊敬的著名作家五木宽之提出的论点。他强调日本需要接受小国心态的文章《面对衰退时代日本应持有的精神准备》一文,在今年日本《中央公论》第二期发表后,在日本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虽不致洛阳纸贵,但也成为许多文章引用的内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五木宽之,本姓松延,现年77岁,少年时在当时为日本殖民地的朝鲜度过,以后曾游历北欧和苏联,被称作日本六七十年代最能“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青春之门》,《风儿吹过》等在日本影响很大,屡获菊池奖,吉川英治文学奖等荣誉。他的文字风格尖锐而不失稳健,虽然富有哲理却并不因此而枯燥没有市场,很受读者欢迎。他的《风儿吹过》销售达到了令人惊讶的460万册。今天的五木虽然年事已高,但写作风格依然锐利如同当年,经常语不惊人死不休。像“日本要有作小国的思想准备”这样的话,出自他的笔下,应该说是颇为正常的。

五木宽之的论点,在日本并未引发轩然大波。

如果说五木的观点尖锐锋利而让人吃惊,那日本人对五木和类似五木的观点淡然处之,在有些朋友看来,应该是更令人吃惊的事情。

实际上熟悉日本的朋友,对日本人的这种态度,并不会感到太意外。因为在今天的日本生活,会发现几乎没有日本人把自己的国家看作“大国”,这一点和五木提出的观点很是吻合。日本人尽管不说,还是客观地承认日本实在不能算大。

如果看历史,会发现日本人把自己的国家看作“大国”或“小国”,是交替发生的。隋唐时代,出于海岛国家导致的夜郎心理,刚刚建立了比较正式国家体系的日本以“大国”自居,向中国递交国书时狂妄地写道 – “日出处天子致日落处天子”。初兴的日本并迫不及待地投入与中国争夺朝鲜的战争,却在白村江海战中大败于唐将刘仁轨之手。这一次败绩使日本人的心理优势荡然无存,转而以“小国”心态面对世界,兴盛一时的遣唐使就是这个时代日本心态的写照。

这一次“小国”心态,一直持续了数百年,日本文化转入内省,封建制度和佛学文化得到充分的发展;与中国的明代同期,日本的战国时代完成了诸侯割据争霸的过程,强人丰臣秀吉一统日本后,带着胜利者的余威并注意到明朝对倭寇的疲于奔命,这位外号“猴子”的大将军给日本灌输了第二次“大国”心态,出兵朝鲜,意欲建立一个占据整个中国,控制印度,定都北京的大帝国。

这个不可思议的心态居然被日本普通民众普遍接受了 – 作为没有邻居的岛国,普通日本人很难想象中原与日本谁大的问题。不过这次“大国”心态同样在朝鲜遭到明军“抗日援朝”之战中被打得粉碎。丰臣秀吉忧急而死。

这一仗,再次让日本人回复了“小国”心态,并又一次持续数百年。日本在这个阶段向明朝进贡,接受封号,其文化再次转向内省,发展出了多姿多彩的茶道,花道,柔道等文化成果。直到明治维新的成功,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胜利,再次让日本人重拾“大国”心态,直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反法西斯阵营打得无条件投降。二战后所谓“大日本帝国”的心态,个子矮矮偏好挂长刀的日本兵,都在一夜间荡然无存,日本再次认识到自己不能算大。

按照这种历史轮回,今天的日本,宏观上来说,正好处于第三个“小国”心态时代。

不过,今天的日本人,对自己国家在亚洲的地位依然大多有优越感。只是他们的优越感并不在觉得日本是“大国”,而在于认为日本是亚洲最为先进的国家,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国家。这种优越感起源于明治维新后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也是长时间里唯一的工业国家。从那时候起,日本的政治家一直提出日本在“脱亚入欧”。换句话说,就是认为日本是亚洲最先进的国家,可以和欧美强国比肩,并有在世界上的发言权。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日本的军事力量,但日本在战后依然保持了世界七大发达国家中唯一的亚洲席位,更加巩固了日本人的优越感。

事实上五木宽之的论点给日本人传统思维的冲击,并不在于提出日本不是一个大国,而在于点明日本不再是或即将不再是亚洲的领袖。

这一点对许多日本人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为他们从出生就认为日本是亚洲最有发言权的国家,是亚洲的龙头。如今要承认日本已经雄风不再,显然并不轻松。

但是,五木宽之的说法,尽管受到一些指责,还是没有引起太大的风浪,反对者也多半是宣泄感情,并没有过硬的理由来反驳。

以笔者在日本的观察所见,这大概是因为日本人对这一时刻的到来,也早有思想准备。

大约十年前的日本,对中国的看法比今天更为负面,当时有些日本人的反华思想显得激烈而又毫无理由。回过头来看,当时日本反华的主要是两个阶层。第一个阶层,是蓝领阶层,其反华主要因为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抢占了他们的工作机会,为此感到不满;第二个阶层,是日本的知识精英阶层,究其本质,反华的原因并不在意识形态,而是因为他们清醒地看到了中国作为大国的高速发展,最终将导致中日实力对比的逆转,而取代日本在亚洲的影响力地位。这些清醒的日本人明嘹这一趋势又毫无解决办法,所以他们的反华显得急切而又没有道理,也就可以理解了。

而经过十年的自然发展,这种趋势和它的不可逆转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意识到。而中日间经济的结合日渐紧密,又让日本人发现中国的发展对日本并非是灭顶之灾,反而一定程度上属于机会。于是,能够平和地接受这种变化的日本人渐渐增多,不再将其视为洪水猛兽。

去年以来的危机,让更多的日本人放弃了死抱住亚洲领袖地位不放的念头。笔者曾与日本北九州地区议员伊藤英雄先生谈起这次经济危机,伊藤先生明智地指出 – 同样面临出口不足的困难,中国和日本面对的危机是不一样的。中国的出口,实际上大部分附加价值为外国企业获得,所以中国出口的减少实际对国外金融资本和企业比对中国本国企业打击更大。中国的出口减少,正可以借机将劳动力回收,解决中国内部生产中的劳动力不足问题,这虽然痛苦,但可能因此为中国建立一个更加健康强韧的经济结构。反观日本,出口利润减少直接打击日本企业,而内需弹性已经释放到近乎极限,日本想把这次危机转化为机会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种对两国未来发展差异的理智认识,或许推倒了一些日本精英人士对于日本保留亚洲领袖地位的最后一张多米诺骨牌。

不过,五木宽之的论点,也引发了一些反对的看法。这些日本新闻界和民间的看法,集中于五木宽之对日本未来的分析。五木宽之认为,日本未来会做一个“可尊敬的小国”,地位类似西班牙或者葡萄牙。

这一点,日本舆论普遍认为不能接受。日本记者伊吹智在《书的评论》杂志上对五木的新书发表的看法或许是比较典型的。他认为,日本在亚洲的理想地位,应该和英国在欧洲较为接近。中日的关系,未来应该更象法英在欧洲的关系。如果日本变成葡萄牙或者西班牙,等于在亚洲被边缘化,是不符合日本在亚洲的地位,也不符合日本的理想的。

这种观点,在日本民间是比较被接受的。

不过,从日本对于五木观点的评价来看,日本舆论普遍依然纠缠于日本在亚洲的国家地位问题,却忽略了一个比较重要的视角 – 世界各国,正在经历一个日益融合与紧密联系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孤立的存在,所以,所谓“大国”“小国”“领袖”等等说法,多少都有一些割裂的片面。这种缺乏对各国间无形纽带联系的重视,也算是日本作为岛屿国家一贯的舆论传统吧。

[完]

关键词(Tags): #日本#五木宽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