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魔鬼问题――思维的盲点 -- 履虎尾
把一张带有一颗黑点的白纸放在脸侧,不断地移动纸的位置,突然,黑点在视野中消失,我们把黑点所在的位置,称为盲点。
虽然眼睛看不见它,但是黑点并没有真正消失,它还确确实实地存在于纸上。
在思维的过程中,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不妨把它称之为思维的盲点。
我们从学校中接受的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逻辑思维。这种思维方式要求我们,在思维过程中,排除一切不合理的猜测,只对符合逻辑的方面进行讨论。例如,解几何题的时候,只能用公式来论证,不可用量角器和刻度尺;又如,成功的理化学实验,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能够重复进行。
然而,学习逻辑思维的同时,我们也会遇到非逻辑思维的干扰,迫使我们进行另类思维。我们从小就遇到一些这样的魔鬼问题:
树上有三只鸟,打下一只,还有几只?
桌子有四个角,砍去一个,还有几个角?
初次遇到此类问题,几乎所有的儿童都按正常的思维方式来回答。当被告知回答错误时,所有的儿童先是谔然,然后又全盘接受,并且为所谓的正确答案所屈服。
然而,当我们成长后,我们又会发现,这些另类魔鬼问题,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这就是,这些魔鬼问题的答案都不是一个,而是两个或者多个。当你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时,你已经被拖入了一条有岔路的轨道,无论你怎样回答,你的答案都是错误的。
我们最熟悉的魔鬼问题也许就是哥伦布的鸡蛋问题。当大家都无法把鸡蛋稳稳的竖立在桌面上时,问题的提出者给出了把鸡蛋打破的答案。假设一下,如果竟然有人一开始就按所谓正确的答案来回答,哥伦布会爽快地承认你的答案吗?呵呵,哥伦布早就准备好了批驳你的一大堆理由,而且,哥伦布的理由又肯定会得到除你之外的所有在场的人的支持的。
美国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魔鬼问题:一个哑吧用手势来买钉子,生意成交后,又来了一个瞎子,问,瞎子是怎样表示其购买剪刀的意图的?当回答者伸出食指和中指时,出题的人哈哈大笑,尽情地讥讽。然而,这道题的答案也是两个,瞎子难道就不能同时也是哑吧吗?
八十年代,中原地区搞了一次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道题:有一百个外表完全相同的球,其中有一个是坏的,供你使用的工具只有一架天平,问,你至少要测量几次,才能把唯一的坏球找出来?
做过并解出从十二个球里找出一个坏球的那些聪明人开始动脑:首先是分成怎样的三堆,是三十,三十,四十;还是三十三,三十三,三十四?其次,要用几次才能把问题化简为十二个球的问题?
然而,令所有聪明人吃惊的标准答案出来了,“两次”!这真是一个进退维谷的盲点,真是一道啼笑皆非的魔鬼问题!
今天的儿童比起我们来,遇到了更多的魔鬼问题,他们成长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另类世界中,成长在千变万化的广告词中。他们比起我们来,是幸运,还是不幸?是更聪明,还是更蠢?
世界是奇妙的,思维是灵活多样的。我们首先是屈服于魔鬼问题――思维的盲点,为它的魅力迷惑;然而,我们又成长一步,明白了魔鬼问题的奥妙,把魔鬼问题踩在脚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3
【原创】魔鬼问题――思维的盲点
寻找盲点成习惯…… 木耳 字256 2004-08-30 11:56:29
😁有道理,中国的教育太单元逻辑化,不知道早些把概率放进教材会不会好些。 西风陶陶 字0 2004-08-28 23: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