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关于电影“票房”与“票价”的集中话题 -- 秋原
这个5.5本不是我原计划的新篇幅,在SONIC论坛的影视区里,别人对这篇拙文提出了不少的疑问,我就把本来要放在后面说的话提前讲了。由于这些问题都有针对性,更容易了解。所以我就把他们归纳在一起,弄个滥竽充数的5.5~
以下斜体字为提问,正体字为回答
此文由 反物质 发表:
"一场电影的成本,包括电影院的运营支出,拷贝的磨损,给发行商的比例分成等等,把这些东西加在一起,体现在票价上,20元不仅绰绰有余,还有赢利的富裕,而且这还是在上座率80%的情况下。"
请教:这是对多少投资和多少票房的电影算出来的?其中电影制作方拿到票房多大的比例?
这个已经和电影的投资与票房无关了,只要电影院愿意,几乎任何片子都可以卖20元一张的票。
分帐比例要看双方事前是如何商量的,那现在比较常见的35点来讲。20块一张票,电影院分7块给发行商,余下都是自己的了~
========================
此文由 反物质 发表:
“前面我讲了一票房分帐比例:三三四,这是十多年前大片引进时期的规矩了。最近几年上映的国产大片的分帐比例,大致是六四开——影院拿六成,余下四成给电影公司。”
这四成还得制作方和发行方分吧?就算制作方能拿三分之一,那对一部投资一亿的大片来说,票房至少要3亿才能保本吧?近年来这么大票房的好像没几部吧?
另外问一下,是不发行方拿钱最轻松啊,发发拷贝打打广告就行了。
是的。
一是象中影、华谊、新画面这些即自己制作也自己发行的片商,那么这四成就都是自己的。
还有一种就是制作而没有发行权,把发行委托给有发行权的片商,美国电影、香港电影和内地一些小型独立制片商都是这种类似。《疯狂的石头》的出品公司中华横就是如此,他们把发行交给中影集团,而且是发行劝转包,即从中影一次性收取一笔费用后就不关了,票房是赚是赔都是中影的事,但在上映中制作方的主创人员要配合宣传的;还有一个是这三两年的香港片,他们是委托内地发行,从发行收入中再分一次帐,譬如《墨攻》和《功夫》由华谊负责内地发行,《投名状》由中影和保利博纳两家负责发行,但这其中的具体比例和合同条款我就不太清楚了~
========================
此文由 反物质 发表:
“现在有些小电影院放以前的老片,票价可以低于10元。这些考贝就是当初首映大城市院线首映后剩下的,拿到小影院或者农村去放,就不再向院线和发行商支付版权和分帐,自然费用大大降低。”
这十元怎么分?只有电影院和制作方分钱了?为啥不给发行商呢?
小电影院直接找制作方拿的拷贝?
电影上映发行过程,对拷贝的处理方法两种,一是卖,二是租。
如果是卖,那产权就规院线所有,在新片放映档期结束后,只要东西还没坏,怎么使用就是自己说了算。折衷情况就不用考虑发行和制作方的事了,票价定多少电影院说了算,而一场电影单纯的放映硬件成本和损耗可以控制几百元以内,参照这种成本,开出5元、十元的低价票也就不奇怪了~
另外一种是租,拷贝由发行方授权电影院使用,新片放映档期结束后还得还回来。以后影院想放,象版权所有方付一笔租金(含授权放映费)。因为已经不是新片了,不过是榨取剩余价值,这笔费用也比新片明显低的多,当然也要看是什么题材和年代的电影,如果是最近5年国产电影,视其知名度和新上映时候的票房表现,支付冲数百到上千不等的费用;如果是二十年前的老片,那费用实在太低了。80年代《超人》,95年的《真实的谎言》,这种老电的栲贝百十元就借出来了~
========================
此文由 反物质 发表:
多谢nukin老师耐心的解答,继续请教:如果票价20的话,虽然看电影的人会增加,但考虑到屏幕资源和放映档期的话,票房估计只有现在高票价下的一半左右吧,这样对一些大制作的电影,制作方能不能赚钱?
感觉现在对一些投资过亿的大片来说,3亿左右的票房也就勉强保本啊(只算国内市场)。
第一个问题
是这样,便宜票不是没有,但档期有限。各种折扣就是等首映三周之后,尤其是四~五周之后。
现在大片的上映期最长可以持续6~7周,第1~3周是创收的主力档期,不会在价格上做太大的让步;各种有吸引力的折扣都是从第三周之后才开始的。
象《满城尽带黄金甲》上映时,北京地区就是在4周后推出20~25元的低价票。
第二个问题。
投资过亿的影片,3亿票房都未必能收回本来。这亿元是花在哪里了,除了拍摄、后期制作这两部分以外,发行、制作拷贝,广告宣传这几块也是用钱的地方。现在宣传的费用越来越大了,拿集结号来说,制作费用8000万,而从07年初到上映这9个月里用于广告宣传的费用也有2000万;影片首映试是设置在工人体育馆,也要花钱。
这些各种费用加上一起,实在太多。现在各家的宣称用语又不明朗,如果说“投资过亿”是指包括宣传和发行费用在内的总投资,那么票房3亿就能收回成本;如果仅仅是指制作费用,那就够呛了~
你的担心不是多余的,而是的确存在。象张伟平这人办事就大手大脚的,他把《黄金甲》的首映安排在北影厂的摄影棚里,光装修就花了上百万。又把郭德刚吴综宪这帮明星请来当主持,主持人请来好几个,这些的出场费又是百万元,整个首映式花费超过500万,整个一烧包~
《黄金甲》的票房对外宣称是2.6亿,张伟平还吹过3亿,不过我觉的不靠谱。拿2.6亿,40个点算,也就是1.04亿,根本填不上成本~
在票房之外的收入,比较大的几项:
一、是音象产品的发行权。《黄金甲》至少可以买到600万元以上;
二、电影上映和音象产品中有帖片广告,这笔费用得看发行部们人员的技巧,会办事的,一条广告也能卖出50万以上的价格。这一块加起来也数百万的收入
三、是电视台会购买转播权。象去年夏天赤壁上上映,今年春节期间CCTV6就放了~
四、海外发行,这块现在可是重头了。尤其是日本、美国两块市场非常关键。《黄金甲》06年底在中国上映时,几乎同期也在美国上映,张伟平后来指责发哥和巩姐没参加国内的宣传,是“艺人无德”,其实该片美国上映时,发哥和巩姐就出席了在纽约的首映式。《黄金甲》在美国一气弄了两千多个拷贝,但票房不到3000万美元,这个数字可以说非常悲惨了~
该片在日本的情况我这还没有数据;在欧洲一些国家,象法国和西班牙还可以,在西班牙还名列07年票房十大影片之一
海外发行这一块,中国影片在日本和北美比较容易开;欧洲很散,不好做;至于香港嘛,一些商业片还可以有几百万到一千万港元之间的票房,但许多国内非常叫好的片子那香港没人注意~
========================
此文由 反物质 发表:
首映式的票卖不?还是全是给嘉宾的赠票?
电影放映前的广告是制作方卖出去的还是电影院卖出去的?要不要和对方分成?
上次在中关村看电影的时候片头有海龙电子城的广告,应该不会所有的拷贝上都有这个广告吧。
再问一个美国市场的问题:美国电影票10美元左右,怎么就能卖出几亿美元的票房呢?我国主要城市的人口加起来不比美国的少啊
拍电影赚钱不容易啊,平均能有多高的利润率?
1、绝大部分首映式搞成庆典,来的都是娱乐界各路嘉宾,为主办方添光增色的,无“售票”一说~
04年《天下无贼》搞过一个“慈善”主题的首映式,所有赴会的、包括来宾,华谊高层、电影主创人员等,一律每人掏5000卖张“票”,宣布所有款额除必要的开销外都捐给慈善机构,为这事还打造了一尊什么女神像专门用来纪念。谁要有兴趣,可以去东二环朝阳门,丰联广场门口,就在连接华普的过街天桥旁边,神像现在还戳那儿呢~~
2、帖片广告理论是发行方的事,与电影院无关;但现在已经有多插广告的事出现了~
3、中国的市场根本就不如人家。现在上映期能覆盖到的就是主要城市,考虑是城市人口规模和经纪实力,在发行上优先照顾首先是京、沪、穗、俞等几个大型城市,然后是个省会和重点城市,农村和小城市都不在这个辐射当中,市场比美国狭窄多了~
现在国内发行,是中影、华谊和保利博纳三家最大,合计占了八成以上的市场;
海外发行方面,华谊卖的最快,他们把在香港的发行都给了环亚,并通过环亚负责东南亚和台湾的发行,在美国的发行曾经由哥伦比亚负责,但最近两年我不太清楚~
华谊这几年的发展和扩大势头非常显著,在大陆娱乐界的影响也非常可观。电影、电视剧、唱片、演员经纪、广告和传媒几大块全参与进去了。
关于华谊兄弟的成长和经营模式,现在完全可以列为一个供同行参考、学习的例子了;但华谊也有非常明显的局限,也并非所有的导演和制作人都适合进入华谊。以其主力部分——影视这方面来看,陆川、陈大明和陆学长都曾经建立过自己的工作室,也都拍过片,陆川的《可可西里》还为华谊拿到了含金量最高的电影奖(东京电影节),但最后这几个人都先后离开了。如今华谊的电影制作还只有冯小刚;电视剧则有张纪中、康洪雷等人。
在续篇6里,我就专门讲下关于华谊兄弟的特点和经营模式,以及冯小刚吧~~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哇,你连黑姐姐都不放过啊 猫元帅 字0 2009-03-18 22:43:41
🙂强烈赞同,我现在连国产电视剧都开始看了 aqu 字86 2009-03-16 10:03:27
🙂俺也是,现在一看到美国男女孤胆英雄拯救地球就想吐 杜撰 字0 2009-03-16 08:49:19
🙂【原创】续篇5.5
🙂好文章,有PDF整理版嘛 邓侃 字121 2009-05-19 10:04:27
😁今年贺岁档还出了个神片:喜羊羊和灰太狼 曾自洲 字24 2009-03-17 21:13:44
🙂这片儿其实不错 adapter 字161 2009-05-24 04:07:19
🙂在票价的打击之下投奔网络 西斯武士 字178 2009-03-15 06: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