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建安年 -- 李靖岩

共:💬143 🌺1078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李兄对经术的解释犹据别致

官方版解释

犹经学《史记·太史公自序》:“ 仲尼 悼礼废乐崩,追脩经术,以达王道。” 唐 张祜 《投常州从兄中丞》诗:“史材谁是伍,经术世无双。”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罢黜诗赋崇经术,儒生讲习 丘 与 軻 。” 章炳麟 《黄先生传》:“余少时从本师 德清 俞君 游,亦数謁先生。先师任自然,而先生严,重经术,亦各从其性也。”

 经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儒家经典,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问。经学是中国古代学术的主体,仅《四库全书》经部就收录了经学著作一千七百七十三部、二万零四百二十七卷。经学中蕴藏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

 所谓儒家经典,现在一般是指儒学十三经,亦即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但早期的儒家经典并不是这十三经。春秋末年(公元前六世纪至五世纪),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在长期的政治活动失败后,返回故乡鲁国,编订和整理了一些传统文献,形成了六经。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指出,孔子编辑了《书》,删定了《诗》,编订了《礼》和《乐》,作了《易》的一部分,并根据鲁国的史料创作了《春秋》。(关于六经是否是孔子所作,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议。)自此以后,儒生们就以六经为课本学习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六经就已被人们公认为宝典。经学产生于西汉。由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以致大量先秦典籍丢失,六经除了《易经》以外也未能幸免于难,所以汉初儒生们即以传习、解释五经(《乐经》完全散佚)为主业。汉武帝即位后,为了适应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和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从此儒学独尊,《诗》、《书》、《礼》、《易》、《春秋》五经超出了一般典籍的地位,成为神圣的法定经典,也成为广大读书人必读的经典。

经学研究的工作,主要就是注疏经书。所谓注,就是直接对经典的文字的意义、意义等等加以解释说明,但有些注因为太简要或年代也久远了,因此后代人为注再作解释,称作疏。除了注疏之外,其他如「解」「考证」「集解」「正义」等等,名虽不同,但作法大多类似,都是对於经书的一字一句详加研究,希望能了解它真正要表达的意思。经书的内容难以理解充满争议,但却又是包括解释宇宙秩序、政治、道德规范、甚至日常生活等等一切的准则以及正当性来源,所以研究经书便成为汉代以来最重要的学术活动。加上汉武帝对於经学的奖励推行,使通晓经书的人获得礼遇,使投入经学研究的人更多。在东汉时因此有「遗子金满盈,不如教子一经」的说法。《汉书经籍志》中,把当时的学术区分为「经、史、子、集」四种,即以经学为首,这种分类方式,一直到清代仍为人所接受。

“经术原旨如此,而在两汉四百年间逐渐偏离原意。至于王朝末年,能够通晓这门貌似和书本有关其实更近于筹划运用的学问的人已经少之又少。华歆其可近之,而管宁则在道德观念和精神层面上树立起一个完美的表率。至于最下级的捧着书本寻章摘句,纵然成为训诂学上的大师,其成就也仅限于学问,而与王朝真正的命脉无干,因此也就难能取金紫如拾芥。“

其实经济政治,以及其他,都是如此

所以岳飞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时候,宗泽很欣赏他。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