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杂谈】兵马俑,战车,骑兵,李广之死 -- 任爱杰

共:💬31 🌺1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任爱杰曰】朝廷还算公平,老帅好像有点情绪

老帅同志说:

其结果就是国家贵戚和他们的附庸都成功了,而真正苦战的独立将领反倒有罪,李广之死正在于此,他是死于绝望,是绝望于朝廷的不公平。

呵呵,这段话如果放在其他朝代或许不错,甚至放到武帝后期也能沾上一点边。但是放在李广的时代却是相当勉强的。

首先,卫青、霍去病二人并非李广利那样的草包。同样是亲贵统领大军,卫、霍二人战无不胜,李广利却损兵折将。好像不能光用运气来解释吧。

汉朝的军功赏罚还是分明的。至武帝前期“无功不得封侯,有罪就要论处”这两条还是执行得很严厉的。汉武帝让卫青、霍去病二人领兵的目的就是要提拔他们。但如果他们本身是提不起来的豆腐,也是没有用的。

卫青战胜单于有偶然的因素。但是如果不是指挥得当,恐怕就和李广利一个下场了。霍去病虽然率领的是精锐,但如果说打胜仗是因为对方太草包只会用人海战术,恐怕有点不妥当。要知道,就是这个只会用人海战术的匈奴,在卫、霍二人之前还把汉军打得落花流水。卫、霍二人去后,还活捉李广利呢。

另外,不知道老帅同志说的国家贵戚的附庸是指谁?跟随卫青、霍去病出征的除了李广还有张骞、公孙贺、李蔡、曹襄、韩说、苏建、李息、公孙敖、李沮、张次公、赵信、赵食其、郭昌、荀彘、路博德、赵破奴。

这些人当中,曾经封侯的有张骞、曹襄、韩说、路博德、赵破奴、张次公、赵信、公孙敖、李蔡、苏建、公孙贺。曹襄的侯爵来自继承不算。赵信本是匈奴降臣,属于统战对象,侯爵也不算。剩下的都是靠了军功才封侯。

这些人中论有名,张骞算是最有名,首通西域,封博望侯,然而一旦失期照样论罪当斩赎为庶人。论与卫青的关系,公孙敖最是亲近。但是一旦失期也是论罪当斩赎为庶人。漠北之战,卫青想要让他立功好重新封侯,这才调开李广。但是公孙熬没有军功还是封不了侯。苏建全军覆没,当然更是论罪当斩赎为庶人。

比较可以挑剔的大概只有公孙贺一人。公孙贺是皇帝的连襟(他的老婆是卫皇后的姐姐,也就是卫青的姐姐)。不过他的第一个侯爵南??侯是随同卫青出征匈奴所得。但是随即因为酎金而失去爵位,并不因为他是皇帝的连襟而稍有宽恕。第二次则是接替石庆为丞相,封葛绎侯。这个侯爵,按照司马迁的说法是无功而封。但是对照当时的情况却也有封的道理。汉武帝当时打击相权。李蔡、严青翟、赵周连续三个丞相都死于非命。石庆虽然得了善终,却一直都被骂得狗血喷头,整天提心吊胆。在这种情况下,丞相这个位子人人避之不及。公孙贺也声泪俱下,拼命以自己是个武将出身的大老粗不能担当此重任来推辞。所以汉武帝此时给他一个侯爵自然有安慰他的意思在里面。

如果说公孙贺的封侯还是因为他和皇帝以及卫青的关系。李广的从弟李蔡封侯又是拍了谁的马屁?李蔡据说才能不如李广。但是此人不但封侯而且位至丞相。他的侯爵也是征匈奴而来,也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

最后李广的儿子李敢也因为跟随霍去病出征夺得左贤王鼓旗,斩首多,而赐爵关内侯。难道李敢也是国家贵戚的附庸?

所以从总体来看,汉初不论是封赏还是夺爵都还是比较公正的。很简单的道理,如果那时候赏罚不公,还能指望部下对匈奴作战吗?不哗变就不错了。

最后要说到一个问题。历来有“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说法。大众对“外举不避仇”很欢迎,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内举不避亲”做到的人不少,不过大多数这么做了的人都要挨骂。那么,是不是就不能“内举不避亲”呢?我看不是。如果“内举”的是卫青、霍去病之类我举双手赞成。如果“内举”的是李广利之流,当然要反对。

可问题是,你怎么才能知道被“内举”的人的才能?这个问题其实对被“外举”的家伙也一样。李广与匈奴作战,基本没有打过什么胜仗,反而经常损兵折将。卫青、霍去病却基本战无不胜。换了你是君主,你选谁当统帅?

所以,评价人物可不能光看出身哪。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