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千古奇冤:崔浩之死(1)足智多谋 -- 司马水镜

共:💬28 🌺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崔浩之死有一定咎由自取的成份在

他不太懂为臣之道,自恃宠信,而且言行无忌,得罪了不少人,也使鲜卑统治者感到了威胁。

试举几例:

1、太武帝拓跋焘伐凉,使太子拓跋晃监国。崔浩一口气举荐五十名名士要求任为郡守,太子提出不同意见,但崔浩不知进退仍坚持己见。难免被人认为恃宠跋扈到连太子也不放在眼里。

2、明元帝末年崔浩屡次向别人提起前代兴衰之道,认为应该恢复周朝的分封制度(就是“复五等”,恢复周朝的五等诸侯爵位),太武帝初年又想“大整流品,明辨姓族”企图拔高当时汉族士族的社会地位,与朝廷鲜卑贵族势力分庭抗礼。这两件事都关系到朝廷安定,崔浩太不谨慎。

3、崔浩曾用三年多的时间就注完了《急就章》《孝经》《诗》《论语》《尚书》《礼记》《春秋》《周易》,可见注释是极草率的。但到了崔浩晚年有人却要求取消其他诸家注释颁行崔注。这又是一条“妄自尊大”的罪名。

以上这四件事哪一件都够给崔浩带来杀身之祸。然而兴许是崔浩一生顺利(仅在早年与父亲迁来平城时路上吃了点苦)。因此与他父亲的一生小心谨慎相比,崔浩显得就有些大大咧咧,不知为人臣之道。须知以萧何那样的“老实人”(萧何真的老实吗?骗倒了一大堆看历史书的人,他老人家实在是汉高祖手下的第一人精)都要以买田自污,崔浩提防人家说他的坏话还来不及,怎么还敢搞出这许多事来授人以柄?实在是有些太有恃无恐了。难怪魏收著《魏书》时对他评价说“谋虽盖世,威未震主,末途邂逅,遂不自全。”恐怕太武帝正是听了许多关于他的坏话,感到他的威势“震主”了,才会发那么大的火气,不但要灭他的族,而且要把与修《国书》有涉的128人全部灭族。要不然修史暴恶其实只是一个导火索,况且鲜卑拓跋氏祖先的窘境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汉高祖也不过布衣出身,早年品行还不端正;与北魏同时代的后赵石勒、东晋刘裕都不是士族出身的贵人。太武帝也不过是借着这个借口把崔浩杀掉罢了,就连修国书的副主编高允也对太武帝说“崔浩所犯,若另有别罪,非臣所敢知晓。只是触犯忌讳,那么罪不至死”。

崔浩之死,于太武帝而言,应证了什么是“功高震主”;于他自己而言,应证了什么是“咎由自取”。崔浩于国政、军事皆很有见地,独不自知谨守人臣之道,犯了大糊涂,终于身死族灭,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