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南京!南京!”一片违反统计学规律 -- 侧翼
“南京南京”一片从一个日军的视角来看南京大屠杀。这个日军受不了地狱般的煎熬,最后放走平民,自杀“解脱”。大的问题就出在这地方。
总所周知,个别事件代表不了整体。统计科学和人文历史都要遵从这一规律。总所周知,日军的暴行是历史上罕见的,是人类的耻辱,南京大屠杀既是其暴行的代表作之一。“ 南京南京”的导演从一个日军角度来看这一历史事件,本来立意较新,但是居然选择了一个日军中的另类。毫无疑问,该“另类鬼子”(如果真有其人的话)对中国人民的善意在日军中是及个别的,用他的眼光来看待南京大屠杀,怎么反映得出历史上南京悲剧的残酷性?反而,容易给人一个印象,好像日军底层的士兵很多是被迫参与这一大屠杀的,他们是善良的,最后人性未完全泯灭,以自己的生命来拯救中国老百姓。可以肯定的说,造成这种印象的原因是因为导演选择的日军很另类,很少数(如果不是绝无仅有的话),无法真实反映出日军士兵当时是怎么看待大屠杀的,也同时降低了南京大屠杀的残酷性,是在开历史的玩笑。要知道,当时整个日本民族都沉浸在中日战争胜利的“欢乐海洋”中,他们陶醉于37年前数场战争(甲午海战,日俄战争等)的不败纪录,热衷于通过战争来获得利益;日军士兵凶狠异常,对敌方民众极为残酷,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兽类军队。从45年后对日军部分士兵和军官的审讯记录中,也从几十年后大屠杀参与者的晚年忏悔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日军士兵当时认为中国人就是猪狗,可以任意杀戮;他们还认为在中国当时首都的大屠杀可以有效降低中国军民抵抗的士气(当然日本人低估我们了)。从历史史料(包括日本自己的)也可以看到整个日本军队(不分高层和底层)对屠杀的热衷参与和兴趣。
将日军士兵作为线索来描述南京大屠杀,本来是较新的角度,但是导演偏偏选一个人性复苏,挽救中国人的日军士兵来作为一条线索,力图体现出所谓“人性”。典型的对象选择错误。请问,在地狱的魔鬼群里何来人性?!你要表现人性,请不要在魔鬼中去找寻!
美英当时和日本未宣战,德国是日本的同盟国之一,看看在现场的西方人怎么描述当时日军的吧!他们中有拉贝这样的人物来挽救老百姓,但是他们怎么没有发现日军在大屠杀中也有善良的呢?偏偏你就发现了善良的日军?或者说是“发明”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南京!南京!”一片违反统计学规律
🙂当年也不为屠杀制裁,可见白皮猪对华人好不到哪里去 迷途笨狼 字0 2017-07-20 11:25:04
🙂他们就是在鸡蛋里找到了骨头 hwd99 字60 2017-07-19 20:01:29
🙂用日本人去批评日本人,是为了减少争议。 1 曾自洲 字162 2009-04-27 18:10:44
🙂送花,很赞同楼主的观点,尤其是“发明”,不过标题确实…… 7 蚂蚁不爱搬家 字797 2009-04-27 09:27:20
🙂违反了根据统计资料反映的历史事实 2 hwd99 字358 2015-07-12 19:13:17
🙂陆川四年来看了好多好多好多好多 4 二十出头 字624 2009-04-27 10:17:29
🙂【讨论】 1 GWA 字141 2009-04-27 19: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