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乱弹古代骑兵 -- AleaJactaEst

共:💬6 🌺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乱弹古代骑兵

人类历史从“茹毛饮血”直至今日。战争一直主宰着人类的生活。今日位于中东地区的杰里科城墙遗址说明至少在公元前7000年战争就已经成为了文明的一部分。在漫漫的军事战争史中,骑兵长期占据了战场的主导地位。所以要提起战争不得不先提一下骑兵。

想必关于骑兵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大家都多少有个认识吧?什么什么?你不知道?我#¥#%……好…………不知道最好(你什么意思?),今天就听我来乱谈骑兵。

所谓骑兵其实就是指“骑马作战的人”。至于骑兵的最早起源的问题吗……我也不是很清楚(哇,好大的一块板砖阿……),其实这个问题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所以在下就先从古代的欧洲说起吧。

古罗马帝国

提起古代的欧洲,很多人就会立刻想到古罗马----一个以密集重装步兵方阵雄霸地中海的国家,而骑兵这个概念在罗马人心目中简直不知道它和袋鼠有什么区别…………-_-而骑士的封号对罗马人来讲也只是个荣誉的头衔。骑兵在罗马的军队中所占的比例与其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记。公元前216年,西方的伟大的军事天才汉尼拔•巴尔卡带着他的4万雇佣军(其中有1.4万骑兵)与罗马的8万子弟兵在坎尼一场激战。结果汉尼拔以6000人的代价换取了75000罗马市民的生命……从此骑兵作为欧洲战场的主力开始慢慢崛起。出现诸如罗马重装骑兵,哥特人,法兰克人的骑兵等等……不过要说欧洲第一个出名的骑兵还要说到拜占庭帝国的“铁骑”。

“铁骑”一词源于希腊语中的“覆盖”-----马匹与骑手皆披挂铠甲。“铁骑”最早出现在帕提亚帝国的军队中。由于罗马人与其多次交战,对他刻骨铭心,并因此建立了自己的重装骑兵部队。铁骑的骑手们身上披着铠甲,使用长矛和弓箭。实行这样一个突变,很明显,是想使每一个经过严格训练的军人,同时兼有机动的“射击力”和“冲击力”。西方军史学者将这种骑兵称为“双重功效骑兵”,即指那些能够在远距离杀伤敌人,也可以在近距离发起突击的骑兵。在《帝国时代2》中拜占庭的特色部队就是铁骑,只可惜出于平衡性的考虑《帝2》的铁骑不具备远程攻击的属性…………

中世纪

加洛林王朝

在拜占庭的铁骑横扫天下的时候,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历史也进入了漫长的中世纪。

中世纪是骑兵的黄金时代。越来越多的君主开始意识到骑兵才是战场的主力。而诸多马具的发明使得骑兵的优势更加明显。如马鞍,马蹄铁的发明使得骑兵更善于长途奔袭,也骑手们坐在马上也觉得更加舒适;马蹬的发明则为骑手们在马上寻找到了一个支点,使得骑兵更具备冲击力和近身肉搏能力。

中世纪早期的欧洲已经开始初步形成了封建骑士制度。即国王需要人员为他服役的时候。贵族都必须为国王提供一定数目的人员。他们必须按照国王的要求予以武装和配备。起初贵族可以招募自由人为国王服役,然而随着骑兵队伍在军队中成为核心力量后,情况开始变化。由于装备与马匹的费用十分昂贵,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只有贵族才具备参加战争的资格。(难怪有些人说战争是富人间的游戏呢……)而这个时期的步兵一般仅用于防守要塞。只有在紧要关头才被派往前线。(一般也就是给骑兵当炮灰)查理曼大帝就是欧洲早期封建制度的建立者和受益者,凭借着贵族骑兵的支持。查理曼建立了盛极一时的加洛林帝国,而这些贵族骑兵则被后人称为“加洛林重装骑士”。这些骑兵是公元8世纪骑兵的代表。

阿拉伯帝国

与加洛林帝国并称于世的另一个横跨亚,非,欧的大帝国便是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帝国。由于阿拉伯帝国对欧洲的远征,使得两大宗教文明发生了激烈的碰撞。而阿拉伯帝国的骑兵在此时期与欧洲的骑兵比起来只能算是轻骑兵了。因为阿拉伯人要长期在沙漠地区作战,如果骑兵的盔甲过厚显然无法忍受沙漠的高温气候。打起仗来也因为战场多为沙漠的缘故而行动不便。到不如骑士们各个精衣减甲,轻骑上阵。不过这样的骑兵部队到了气候宜人,平原广阔的欧洲就显得有些过于单薄了…………也难怪阿拉伯人驰骋天下,却在欧洲吃了大亏。

诺曼征服

大约在11世纪初的时候,定居法国北部的诺曼人迅速崛起。骑兵在他们的作战中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甚至因为如此,在诺曼人从意大利向隔海相望的西西里岛进攻的时候,诺曼人的统帅罗结•德•豪特维勒竟然冒险将诺曼骑士与他们名贵的战马通过木船运送过海。不要以为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在那个历史条件下,运送战马过海去打仗却是一向新鲜而伟大的奇想。要冒着很可能因为天气原因而全军负没的风险。而诺曼人宁愿冒这个风险也不愿意在战场上他们无法骑马作战,由此可见骑兵部队在诺曼人心目中的地位了得。

诺曼的重装骑兵由戴盔批甲,身跨训练有速的战马的骑士组成。在非战斗时期,这些骑士们经常分成若干小队互相比试,而到了战场上则并肩杀敌。当时诺曼骑士们穿的铠甲便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锁子甲,由金属片缝制在一起。可谓密的只能透风了……此外还有鸢形的盾牌以及长8英尺(2.6米)的长矛与护身长剑。在战场上诺曼的重骑兵马并马组成密集的方阵,在弓箭手的支援下将长矛夹在腋下一起向敌人发起毁灭性的冲锋,如果敌人坚守不战的话。骑士们则在敌人阵前集体撤退,在敌人追出的时候则回马突刺……这种战术在黑斯延斯战役的时候成为了威廉制胜的法宝。(晕……不就是个回马枪吗……)而诺曼骑士也分为两种,可以从靴子上是否有马刺来判断。(有马刺的是马上骑士,没有的则是适于在山区作战的路战骑士)

十字军东征

公元1071年土耳其人逼近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同时塞尔柱人攻下了同为基督教于伊斯兰教(当然还有犹太教,不过这里没他什么事……)的圣地耶路撒冷。(阿门,可怜的耶路撒冷,一直在历史上发挥着挑起事端的作用,直至今日仍然发挥着余热……)拜占庭的皇帝不得不向西欧求援。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答应了他的请求,向西欧诸国发起号召,要求他们以上帝的名义去夺回他们的圣地,解放他们被异族奴役的兄弟姐妹,在对异教徒的战争中接收洗礼。次年,十字军开始发动长达两个世纪的远东征讨…………

在十字军东征的这段时期,西欧诸国的骑兵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骑兵了。更确切的说我们应该改称他们为骑士。以前的骑兵我们可称之为horseman或者是ride

man。而面对中世纪欧洲的骑兵我们对他们的称呼则是Knight,Paladin亦或是C(h)evalier。其中Knight起源于德语,意为“有武装的人”,强调骑士的荣誉地位;Paladin则引申于原查理曼大帝的12名护卫之一(也有说是源于place),用来特指“圣骑士”这一荣誉称号(会在后面详细解释);而最后的C(h)evalier则更强调骑兵,骑马的部队这一层意思。之所以有这么多的词语来解释一种事物,是因为这个时期的骑士已经和宗教结合,从而形成了西方独有的骑士文化,这一点从骑士守则中便可以看出:捍卫教会,保护妇孺,济贫救苦,铲除邪恶。其中后面几项在十字军东征中,乃至骑士们日常的生活中对骑士来将完全是扯淡的事情。而如果作为一个骑士不遵守第一项守则的话,那么骑士的称号就不再属于你了。虽然现在已经无法知道中世纪时期的骑士文化是什么时候开始与教会文明结合的,不过我个人认为可以从教皇乌尔班二世答应拜占庭帝国的请求的时候说起。(纯属个人意见……)当时拜占庭的请求是要求教皇派出雇佣军来帮助驱逐异教徒,而聪明的教皇为了省下雇佣军队这一笔不小的开支便转而号召西欧诸国组成军队对异教徒进行讨伐。实际上所谓的十字军东征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实质上只是贫瘠的欧洲对富有的东方的一次掠夺性的侵略而已。就好像十字军的队伍中真正虔诚的基督教徒与想去东方碰碰运气的人数相比就少的可怜了。正因为以上的情况,教会需要骑士们去奋勇杀敌,扩大教会的势力范围;而骑士们也需要教会这件闪着金光的神圣外衣,双方一拍即合。骑士们以教会的名义忏悔,战斗。为教会夺取土地,而教会以上帝的名义册封骑士,并将教会土地收入的1/10供给骑士们的开销。于是乎便形成了欧洲独特的骑士文化。

上面听我侃了这么多,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十字军东征时期的赫赫有名的三大骑士团吧。

圣殿骑士团

这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Paladin。成立于1114年至1118年之间的那么一天(又一块板砖飞来……)反正是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攻下耶路洒冷以后啦……(又一块板砖飞来……)其是一个以保护自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后到巴勒斯坦的朝圣者为目标而成立的宗教军事组织。由休•德斯•佩尼斯和圣奥马的戈弗雷两位骑士建立。这个组织的严格名称是“基督的穷骑士会社”,但是它流行的名字是所罗门圣殿骑士或圣殿骑士,这是因为它开始时设在耶路撒冷的总部靠近所罗门神殿的缘故。

条顿骑士团

条顿骑士团成立于1198年,主要成员是德意志的骑士。起初是一个纯慈善机构,受到教皇的承认。不过实际上条顿骑士团的名声可不是太好~~是一个披着宗教外衣四处侵略的强盗团伙(这个是我自己起的)不光伊斯兰教国家受害,就连许多的基督教国家都受到条顿骑士的骚扰。并占领了普鲁士全境,建立起了强大的德意志帝国。直到1410年,条顿骑士团被波兰、立陶宛和俄罗斯联军击败,势力才逐渐衰落。不过条顿骑士团的规章制度是十分的严格的。入团的人必须立下:安贫、守贞、服从这三个誓言。普鲁士学派的著名历史学家特赖奇克曾这样描述过德意志宗教骑士团的那种严格的苦行生活:“直到今天我们还看到,统治人和利用人的艺术在这里发展到了何种高度。一个人在发过三项誓言后就成为骑士团的一员。他们不能佩自己家族的纹章,不能与凡俗之人同住,不能单独骑马外出,犯过者经常是被指定到仆人的饭桌上进餐,或是被判接受惩戒。在这种可怕的纪律中,在一个总是使骑士团显得光荣、崇高,而个人渺小可怜的世界里,培养出了无私的献身精神。”骑士团这种严格刻板的制度,将人变成一架机器。整个骑士团国家因之而形成了一套高效率的行政体系,并成了中世纪欧洲治理最好的国家之一。到14世纪末,它已发展为一个强大的波罗的海国家。在论及有关骑士团国家取得成功的原因时,骑士团的首领们将它归纳为协同主义、苦行主义,还有不可缺少的一项就是服从主义。

Ps:其实我个人是最喜欢条顿骑士的了,你想问为什么?去玩玩《帝国时代2》吧……^^

医护骑士团

又称圣约翰骑士团,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十字军沿途的各个医院。个人估计应该不具备什么太强的战斗力。(汗……这样的理由都能成立个骑士团)至于其它的有关资料吗……这个我也不是很清楚……-_-所以就不在这里误人子弟了……(打他!这小子耍咱们……)

看了上面的这三大骑士团,不知各位有什么感受。实际上这样的骑士团都是一些宗教性质的团体,并不是战场上与穆斯林火并的正规部队。他们只担任个战后维和的任务而已。

马穆克骑兵

说过了十字军,不提提阿拉伯人的话笔者很有可能被当成民族歧视主义者被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兄弟一顿暴打……下面就来看看同时期的撒拉丁三大骑兵团。

撒拉丁被誉为中世纪伊斯兰世界最伟大的统帅。他成功的收复了耶路撒冷,并与第三次十字军和解。在老撒(不是撒达母)的军队中,有三股中坚力量:由酷尔德人组成的近卫骑兵;由经过长期训练的奴隶组成的马穆克奴隶骑兵,以及马上弓箭手组成的弓骑兵。除了这三支王牌以外,撒拉丁还从各地领主处募集了数千名骑兵。撒拉丁的骑兵以夹袄护身(满清的八骑兵的那种盔甲)与西欧骑兵的锁子甲虽有不同,但是从防护效果上将相差无几。而且撒拉丁比一些欧洲统帅更明白如何使用自己的骑兵部队,在欧洲的一些领主眼中,战争就好像是在打群架,欧洲的骑士们在统帅一声令下之后无所顾忌的(说惨点叫不长大脑)冲入敌阵,不管三七二十一的胡砍一通。然而撒拉丁则善于将十字军的骑兵部队与步兵部队分割开来,再以重装骑兵冲击对方的步兵部队,同时利用弓骑兵的速度优势与火力优势对失去步兵保护的敌方骑兵实施打击。这一战术也是撒拉丁制胜的法宝。

草原上的雄鹰

13世纪的中东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混乱的地方了。十字军们还在实施着徒劳的远征,伊斯兰人也在顽强的抵抗着来自西方的强敌。然而另所有人意想不到的另外一支可怕的力量从遥远的东方伴着强劲的寒流向东欧和中东袭来。他们就是我们熟知的蒙古人。

蒙古人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有名气的马背上的民族了。如果评选历史上最强悍的骑兵的话,我想蒙古人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首先,蒙古人是游牧民族,恶劣的生活条件造就了蒙古人坚韧不屈的性格;广袤的草原既有肥美的水草来养育蒙古彪汗的战马,又培养了蒙古人广阔的胸怀。在不断的同自然与敌人战斗的过程中,蒙古人渐渐积累了在恶劣环境下的生活经验,而且也使得自己的体格格外的强壮………以上的种种因素加在一起,呵呵,史上最强的骑兵终于诞生了。

蒙古骑兵的盔甲十分坚韧。早期曾用鲛鱼皮,后来则用以牛皮为里的铜铁盔甲。在彼德堡宫中藏有蒙古骑士遗存的甲胄,内层皆以牛皮为之,外层则满挂铁甲,甲片相连如鱼鳞,箭不能穿。在描自元代居庸关瀛台上的浮雕中就有罗圈甲、鱼鳞甲和柳叶甲。《黑鞑事略》:"其军器,有柳叶甲、有罗圈甲(革六重),有顽羊角弓,有响箭,有驼骨箭。"

关于蒙古骑兵的精良的军器装备,在有关历史文献中以及有关元代出土文物均有明确记载。据普兰诺.加宾尼记述,蒙古骑兵装备有:2至3张弓、3个装满了箭的巨大箭袋、一把斧,还要带拖兵器的绳子。领兵者要挎一种其尖端尖锐但只有一面有刃的弯刀,将其装在精美的刀鞘里。他们所骑的马均有护身甲,有些兵士的马也有护身甲。

马匹的护身甲由5个部分组成,在马的两侧

各有一片甲,一直盖到马头;另一片甲放在马的臀部,和两侧的甲片系结起来,这片甲片上留一个洞,以便马尾从洞里伸出来;另一片甲在马的胸部。在马额上他们放一块铁板,把它系结在两侧的甲片上。

蒙古骑兵的胸甲是由4个部分组成,一片是从大腿到颈,根据人体的形状来制作;另一片从颈到腰部,同前部的甲片连接起来,每一边肩上固定一块铁板。他们每一条手臂上也有一片甲,从肩覆盖到手腕,在每一条腿上面覆盖着另一片甲。所有这几片甲都用扣环连接在一起。

头盔的上部分是用铁或钢制成,但保护颈部咽喉的部分是用皮革制成。

根据普兰诺•加宾尼介绍,蒙古骑兵的甲胄,制法极为精巧,就拿柳叶甲为例,他们先制成宽一指长一掌的若干铁片,在每一个铁片上钻8个小洞。他们放置3根坚固而狭窄的皮带作为基础,然后把这些铁片一一放在另一块铁片上面,因此这些铁片就重叠起来,他们用细皮线穿过上述小洞,把这些铁片捆在3根皮带上。在上端他们再系上一根皮线,因此这些铁片就很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就这样,他们用这些铁片制成一根铁片带,然后把这些铁片带连接在一起,制成铁甲的各个部分。他们把这些部分连接起来,制成保护人身和马匹的铁甲。他们将铁片打磨得十分光亮,以至能够在铁片上

映出人影。

据《中国古代服饰史》记述,元代有一种翎根铠,用蹄筋,翎根相缀而胶连的甲片,射之不能穿。还有象蹄掌甲。蒙古骑兵多为带盔。另有一种胄作帽形而无遮眉,但在鼻部作一个极大的护鼻器,其状颇怪。

蒙古骑兵可以说是代表了史上最先进的骑兵了。然而任何事务发展到巅峰后都难免要走下坡路的。意识到这点的开明统帅们在默默的改良着自己的部队,而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人们仍然穿着他们厚重的盔甲向文艺复兴走去,

文艺复兴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骑兵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火器的发明使得骑兵与步兵在战场的地位有所改善。步兵不再担当只能给骑兵当炮灰的角色了。由于火器的训练相对简单(甚至比训练一个弓箭手都要容易)而且费用也相对低廉,火枪手由一般的临时招募的农民就可以胜任。而骑兵的铠甲与战马以及长期的训练时间和费用都使得骑兵在战争中越来越不利。然而这个时期的骑兵依然驰骋于战场之上,但是已经逐渐的不再穿戴铠甲,因为再厚重的铠甲在火枪面前,也会如同纸糊一般。而骑兵们(欧洲的)则开始脱掉自己厚重的铠甲以换取灵活机动。这个时期的欧洲骑兵已经不再是战场上冲锋的武器,而开始袭击对方的给养线或是在步兵的掩护下对敌人进行突击。而骑兵的武器不再是长矛而改装备轻便的马刀,新式的骑兵也开始装备手枪与短火枪。相对于欧洲骑兵的变革,东方的骑兵却仍然保持在中世纪的水平上……

明朝VS日本

提到日本人的骑兵想必不少玩过《信长野望》或是对日本战国史感兴趣的人都会第一个反映出“赤备”这个名词。在在下看来“赤备”其实就是日本骑兵的代名词。日本15~16世纪一直处于战国时代,各地诸侯互相火并,唯有强者可以生存。“赤备”就诞生在这样的一个年代。由武田家的家督武田信玄建立,在“赤备”队中服役的骑兵皆身穿红色铠甲,背红色小旗,红色长枪……减言之除了马匹其它所有的装束都是红色的。这样的颜色在战场上可以给敌人造成不小的心理压力,而且“赤备”在信玄时期确实是天下无敌的第一强兵,虽然在后来被织田家的火枪打败。(那个是信玄的儿子不会用兵的缘故)不过即使这样,“赤备”也在日本的战国时代的后期被德川家重组,大版会战的时候,真田家的8000“赤备”也独挡了十几万敌人的联军部队。而只要挂上“赤备”这个名词的骑兵都被后世称为强兵。日本另外的一支极具战斗力的部队便是战国后期伊达家的骑铁队了。所谓的骑铁队实际上就是马上的火枪手。即装备了火枪的骑兵。这其实就是欧洲龙骑兵的雏形,只不过要比欧洲早上几百年。

相对于战乱中的日本,明朝就安生的多了。虽然我们国家的骑兵从战国时代就开始出现了(武灵王胡服骑射)甚至还出现过强汉,大唐的短暂辉煌。不过由于中国一直闭关自守,而马种本来就不怎么样,且又不注重选种方面的事宜,差不多马匹是一代不如一代,而中国又是个农业大国。马一般都从事拉大车跑古代taxi的职业,很少有从祖上就开始用来骑乘的马。汉武帝千里远征带来的“汗血宝马”就是现在的中亚阿克哈―塔克马,直到现在也算形貌神俊,耐力速力出众的优秀马种,汉武帝希望以此改良骑兵用马,可惜因长期封闭蒙古马系的遗传过于稳定,这种良马对中国马种未产生影响。再加上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所以到了明朝我们国家的骑兵可以说是到了极为不禁打的地步部…………明朝唯一值得一提的骑兵只有二支。一是装配了火器的明朝版龙骑兵。(比日本人稍晚一些)其中多为三眼铳或五眼铳,即乘马机动,静止射击,因为火门枪无法在颠簸的马背上点放。当然,不排除经过长期训练后,骑兵能在跑动的马背上开火,但那样的话,训练成本就很高了。所以这样的骑兵很难大规模投入实战,也就算他个技术创新奖吧……而另一种则是货真价实的,如假包换的强力骑兵了。大家都知道“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吧?他可有个漂亮的老婆陈圆圆阿~~~^_^好羡慕的哦(块板砖飞来……)恩……回正题。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是集中移居关外屯垦的汉族农牧民组成,剽悍耐劳,组织严密,训练严格,长期与后金军作战,是明军中唯一敢于与游牧骑兵硬碰硬的部队,吴三桂凭此官至山海关总兵,松山大战突围时他不与边镇诸将(共八总兵十三万人马)一起走小路,硬是从大道杀开一条血路冲回山海关,居然损失最小。此关宁铁骑实可谓大明第一强骑兵阿~~吴三桂也虽得个“汉奸”的骂名不过也该知足了,统领着大明第一骑兵队镇守山海关,还有个那么漂亮的老婆……(又一块板砖……)

恩,看了上面的关于中日两国的介绍我不得不补充一点:虽然我们的骑兵很烂,不过小日本的骑兵比我们的还烂。虽说他是什么“赤备”“骑铁”不过我要告诉大家实际上日本人的马匹的也就是我们中国的毛驴大小,顺便再说一下小日本那个时候的平均身高也就1m5几……别说我在贬低他们,你在游戏和电影中看到的日本的高头大马实际上是明智维新后从阿拉伯引进的马种。而且日本骑兵的武器扎枪又长又软,几乎对我们的骑兵造成不了威胁。所以在日本战国后期发动侵朝(华)战争的时候他们的骑兵简直就是同烂菜叶子一样……也就难怪会被我们打回老家去了……

西欧诸国

在经历了黑暗的中世纪后,文艺复兴的火种在欧洲开始传播。各种新鲜的技术广泛的被人们使用。其中关于战争的技术革新则是火器的发明使用,然而也仍有不少人还怀抱着重骑兵不肯撒手。然而1252年2月24日的帕维亚之战怎告诉这些守旧的人们:骑兵的时代即将告终。

在此次战役中法军统帅弗朗西斯皇帝指挥着他的长矛重甲骑兵向手持火枪的西班牙杂兵发动了反复的冲锋。。然而结果每次都被击退,伤亡十分惨重。最后弗朗西斯受伤被俘,(战争结束后被释放)他的战马也被火枪击毙。更具象征意义的事件则发生在一个叫做贝亚尔的骑士身上。在20年前的法西骑兵混战中他是法军的第一勇士。而在稍后一些的赛西亚会战中却被一个“无名小卒”用火枪击毙……

欧洲以后的战争则都参考了帕维亚会战的教训,战法上有所改变。

如在稍后的法国宗教战争中,新教徒们得到了来自德国的重骑兵的支援。虽然他们仍然身穿重甲,但是武器已经变成了火轮枪。战法上也不是中世纪时期的疯狂冲锋了。而改为骑兵们在战场上排成扇形,对敌人进行小跑冲锋,第一排的骑士向敌人射击后便转向一侧,后面的骑兵继续射击。如此循环以火枪打击对手。在1590年3月14日的伊夫里战役中,这种新教骑兵彻底的击溃了天主教的部队。

在1630年的时候,伟大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组建了一支另所有对手胆寒的骑兵。

当时的欧洲共有四种典型的骑兵,最重型的是穿四分之三甲的胸甲骑兵,古斯塔夫认为,相较其表现来说,这种骑兵太过昂贵;轻骑兵在与火器的对抗中已显得力不从心;火绳枪骑兵主要为胸甲骑兵提供火力掩护,数量较少不能独当一面,价格也较高;倒是龙骑兵,古斯塔夫认为这种骑马的步兵有更大的潜力。

于是瑞典骑兵部队就两种骑兵组成:龙骑兵取代了火绳枪骑兵,提供延伸的火力掩护;轻骑兵则成为突击的主力,装备剑和手枪。当然也有少数的瑞典贵族穿着胸甲,但不足以引起整支部队的面貌。

这样,瑞典骑兵就是所谓的中型骑兵,他们穿简单的胸甲,戴一顶壶盔。装备两把手枪,使用的直剑也比别国的长。他们冲锋时规定用佩剑,第一列的骑兵才允许使用火器,最后一列骑兵作为预备队。每个骑兵营由8个连组成,每连125人。实际上,每个营总是从4个连到8个连不等。

瑞典骑兵部队中最好的士兵来自芬兰,被称为Hakkapelis,这个名词来自他们在战斗时的呼号(大笑),意思就是"把他们剁成排骨!"

Ps:

在下在这里要插句嘴,为大家解释一下龙骑兵的含意。当然这个不是指“骑着龙打仗的人”。这个兵种最早出现要追溯到1552-1559年的意大利战争,法国人占领了皮特蒙德

(Piedmont),为了对付随时可能在后背出现的西班牙人,当时的法军元帅de

Brissac命令他的火枪手跨上马背,于是就组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机动步兵。

至于龙骑兵dragoon这个词的来历,则有两种说法:较流行的一种认为,当时该兵种使用的队旗上画了一头火龙,这是从加洛林时代(或者更早拜占庭就有)开始的传统,龙骑兵由是得名;另一种认为,当时他们使用的短身管燧发枪被称为火龙,龙骑兵来自这个典故。

荷兰人在1606年就组建龙骑兵部队,瑞典人则在1611年,但成团建制的龙骑兵肯定是在30年战争中诞生。每团龙骑兵有10到15个连队,每连100人;这样一个龙骑兵团比普通骑兵的编制大很多,后者的团很少超过500人。

17世纪上半期时,龙骑兵的装束与步行火枪手相差无几,把鞋袜换成了靴子马刺而已。依然带着帽子,因为不用进行马背上的格斗。只有军官才有手枪,士兵除了火枪之外,就只有一柄直剑护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装备中包括一把小鹤嘴锄,步行时用来钩住缰绳。奥匈帝国的龙骑兵部队直到1625年还编有骑马的长戟兵。他们使用的坐骑也矮小、廉价,比不得正式骑兵的高头良种。在训练科目中,很少有教马上射击的,更不用说冲锋突刺了。唯一的例外就是古斯塔夫二世的部队,其作战使命就是为骑兵部队提供延伸的火力支援,所以瑞典龙骑兵很少下马作战。

看过了瑞典的龙骑兵,下面要说的便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威震天下的博伦威尔的国会“铁骑军”。说到铁骑可能有人又会联想到那些包裹的密不透风,手持长矛的古董货了……实际上铁骑军的盔甲十分的轻便而“铁骑军”的含意则是说他们的纪律与毅力如铁一般坚强。博伦威尔重建国会骑兵的时候,骑马的火绳枪兵,或者说马上的长枪手差不多完全被裁撤了。铁骑军的打扮与保皇党骑兵相差不大,皮衣外面罩着胸甲(大多穿着英国人喜欢的四分之三甲)戴壶形的头盔。使用单面开刃的长剑,有时用传统的战斧。装备手枪,偶尔有军官扛着一杆长长的马枪。在单打独斗中这些人也许不是正规骑士的对手,但作为一个整体却行动得更有效率。加入的标准就是看他是否虔诚,于是铁骑军以清教徒为主,任何时候都被克伦威尔牢牢抓在手中。

与国会军相对的则是保皇党骑兵。1642年8月查理一世为了保卫他"神赋的君权",在诺丁汉召集他的军队,他的外甥,莱茵的鲁普特亲王(Prince

Rupert of Rhine

1619-1682)来到英国,带着八个骑兵连,总共五百人。于是他被任命为骑兵的总指挥官。早在1618年,三十年战争在大陆肆虐的时候,古斯塔夫二世的骑兵战术运用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为各国所接受和效仿。鲁普特曾经在瑞典军队中服过役,于是把这些实用的技巧带到英国。

保皇党的骑兵大多由英国贵族组成,就个人来说,还是具有一定军事素质的(相较国会军而言)。骑兵全是轻骑兵,装备与大陆的标准相符。基本武器是一柄直剑(tuck),不少人还带一把细细的长剑(rapier,当时他们使用的款式叫做Pappenheimer,可能是纪念在吕岑战死的帕本海姆元帅)。两支手枪插在马鞍旁的抢套里,有燧发枪也有轮机枪。浅黄的皮外套是标准穿着,外加一件胸甲,软帽下面有铁箍的护头,腰带红色或者玫瑰色

每个骑兵团有六到八个连,总共三百人左右。依照标准的话应该有五百人,实际上只有少数精锐部队达到满员,比方说福斯伯爵和莫里斯亲王的卫队。

19世纪

请先允许我跳过了18世纪的骑兵发展史,世纪上18世纪的骑兵我们在19世纪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到他们。可以说19世纪可以算是骑兵没落前最后的辉煌时代了。

到了18,19世纪,火器已经渐渐完善。滑膛枪已经成为欧洲步兵的标准装备了。而此时期的骑兵大多数为轻骑兵,使用马刀,佩戴卡宾枪,实施侦察和骚扰活动。当然重骑兵还没有推出历史舞台,仍然执行着对敌人发起冲锋的职责。

在当时的法国骑兵军中的各类骑兵配置如下:

“在一个拥有三万六千步兵的军团里将有九千骑兵,即:侧面侦察骑兵二千零七十名(其中有一千四百四十名分属于四个步兵师,四百二十名配属于龙骑兵,二百一十名配属于甲骑兵),猎骑兵或骠骑兵二千七百名,龙骑兵二千一百名,甲骑兵二千一百名。

总计轻骑兵四千八百名,重骑兵四千二百名。”

19世纪正是法国大革命爆发和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整个欧洲都陷入了对拿破伦的战争泥潭中。拿破伦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复古主义者。在欧洲诸国都放弃了重甲骑兵的时候,拿破伦为了重现当日罗马帝国的辉煌而重组了重骑兵部队。他们个个骑着高头大马,身穿22磅重的胸甲,以马刀为武器与敌人做进身肉搏。然而在没有步兵火力掩护下的兄甲骑兵几乎不勘一击。就好像在滑铁卢会战的时候,法军统帅内伊在未经拿破伦批准的情况下擅自指挥2万胸甲骑兵在没有任何炮火支援的情况下对英军阵地发动冲锋,结果损失惨重。后被恩格斯称为“人类历史上的最令人心痛的浪费”。

在19世纪以后的时间里,除了一战坦克发明前骑兵部队还能发挥点余热外。其它时间里骑兵已经作为一种历史兵种退出了战争的舞台。现在的骑士只不过是个象征性的称号。没有哪个国家的士兵再骑在马上高喊着“XX万岁”向敌人冲去了。所以本篇也就只好无奈的结束在这里了。

最后请让我以网上的一首诗歌来结束全文:

太 阳 骑 士

跟从你燃烧的身躯

太阳,在骑士丧失头颅之后

消弭了追逐和平的热情

就在灯火寂然之时

影子不再被你的光明覆盖

鹰隼似高踞山巅危巢

将稠密的萍踪悬挂于你的颈下

附庸在这颗星球之上

这时,诸世纪的预言家喻户晓

你曾一度拥有那熟知的脸庞

鸟的羽毛静躺在田野间

灼目的名字

蒙尘于霉味重重的书架

有些街道,瑞雪堆积着

低声吟唱起拜年之歌

那里肉体暂停搏斗

犹如贝壳

偶或需要你的照耀

它们吮吸着

滴水成冰的空气

于城市一隅

捡拾决斗的遗物

血块,白驹过隙

成为漫飞天空的艺术品

犹如我对你的爱

在啜泣,或没有眼泪

冷旷的晨令人心存疑虑

雪花溅地的辰光

你从水穷之地

灌注能量

于少女的唇吻

所以天空有许多印痕

浪花在缄默的湖中一跃而起

琴弦震出隐晦的颤音

此时划去你灼目的名字

马鞍顶端保留它的英文缩写

蓝色的吻与灵魂相接

当午日昃,你发现

骑士光芒四射的长剑

在这里,使路途化为蛇状

散落丑陋的砾石

你咫尺之处

有我贪婪的手潜伏着

预备为生存和思想搏斗一番

上帝说,你的嘴自作多情

血液尚未到落汐的时辰

谁在路侧荆棘边挂满痕迹

这一匹参加战斗的绛色骏马

你手持这把长剑

撑三摺伞的少女在你身后

隐约的目光绊住马蹄

但远眺黑雪令你双颊生起怒焰

前进,为名字而战的人

从这里开始去拓展疆土

护卫一个神圣的形象

为巍峨苍穹的翅膀

永不坠落

为少女纯洁的眸子

不被玷污

你便手持这把长剑

仅剩的武器古朴神奇

剑花凌空逸去

如敌之诔

宣告新世纪

太阳升起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